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ongZ

[Panasonic] 什么叫DV感,什么叫电影感。

[复制链接]

3

主题

42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6
发表于 2013-3-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lw36524 发表于 2013-3-9 14:03
“用索尼CX760E直接拍现实景物如天安门”,这时候你的画面,比如色彩、景深、镜头的透视关系等直接来自 ...

首先感谢您的解答!谢谢!
请允许我再次讨教,依您看来现在用高清DV(包括全画幅单反,我知道5D素材的原始效果要好于普通DV 但距离所谓的电影感还是有很大差距)拍摄的素材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最终达到电影胶片的感觉?这里的感觉我着重指色彩,不讨论景深、虚化等参数。略微自我介绍下,本人用单反和高清DV拍摄过微电影,通过后期调色都可以靠近所谓的电影感(浅景深和虚化通过大光圈镜头也可做到),但是我想找到一个标准就是应该在制作的哪一步来做最关键的处理,从而达到最终的“电影感”。谢谢!

点评

"拍摄的素材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最终达到电影胶片的感觉",这个对于目前的数字器材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最接近胶片感的阿丽莎,但也是接近而非达到。这就是前面曾提到了数字感和胶片感的本质区别。玩过传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9 19:03

212

主题

43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4-24
发表于 2013-3-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光戏影 发表于 2013-3-9 18:16
首先感谢您的解答!谢谢!
请允许我再次讨教,依您看来现在用高清DV(包括全画幅单反,我知道5D素材的原 ...

"拍摄的素材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最终达到电影胶片的感觉",这个对于目前的数字器材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最接近胶片感的阿丽莎,但也是接近而非达到。这就是前面曾提到了数字感和胶片感的本质区别。玩过传统胶片摄影的都知道,胶片时代成像的色彩和细腻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卷本身,而数码时代则取决于CMOS的特性。所以就不要追求什么胶片感了,时代在进步,数字电影也开始大行其道,难道喜欢传统就非得用铜版镀银的方法去拍照?这里所谈的电影感,也并非只是指胶片电影的好吧。

既然你曾经拍过微电影,就应该能体会到为什么央6的很多电视电影没有电影的感觉吧?这个就不是但从画面上分析视觉感觉上的问题了,完全涉及到电影的内涵和本质了,你 应该懂得....

点评

你说的对 不必要绝对化的追求胶片感 但是色彩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只是在追求一种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故事表达方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9 20:50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请原谅我如此纠结“电影感”,只是因为电影或者说胶片的画面色彩和那特殊的画质实在是太吸引我了,不只是彩色电影,甚至连地道战之类的黑白电影都那么美,让我欲罢不能。当然,胶片的色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9 20:44

3

主题

42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6
发表于 2013-3-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光戏影 于 2013-3-9 20:46 编辑
lw36524 发表于 2013-3-9 19:03
"拍摄的素材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最终达到电影胶片的感觉",这个对于目前的数字器材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请原谅我如此纠结“电影感”,只是因为电影或者说胶片的画面色彩和那特殊的画质实在是太吸引我了,不只是彩色电影,甚至连地道战之类的黑白电影都那么美,让我欲罢不能。当然,胶片的色彩冲印也是极富有技术含量的,就好比现在的数字的调色,都是一门专门技术。也许现在我们只能感叹CMOS和胶片的差别了,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拍摄我的胶片电影。
不知可否认识一下!我QQ  2686077787。祝:快乐开心!

3

主题

42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6
发表于 2013-3-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lw36524 发表于 2013-3-9 19:03
"拍摄的素材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最终达到电影胶片的感觉",这个对于目前的数字器材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你说的对 不必要绝对化的追求胶片感 但是色彩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只是在追求一种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故事表达方式。

9

主题

257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8-31
发表于 2013-3-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看各位的见解,呵呵

3

主题

28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1-5-2
发表于 2013-3-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最重要的是导演感!

248

主题

76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淘宝店铺 今东电脑 店铺号7535091 键盘鼠标 VR

注册时间
2012-4-6
发表于 2013-3-1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DV感  从头到结尾    都没有剧情的镜头

电影感   从头到尾  有故事有剧情 的镜头

2

主题

1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8
发表于 2013-3-1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DV感、电影感之类,属感官范畴,不应有特定或者狭隘的数字数值范围,好的影视作品从内容出发选择正确的拍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展现“电影感”。再好的器材,内容拙劣,表达不清楚,最终还是得扣上“没感觉”的帽子。共同摸索前进吧,我也是人云亦云。

5

主题

531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2-23
发表于 2013-3-1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器材,在不同人手里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买适合自己的设备,用心完成作品,就能达到你心中的那“电影感”。

0

主题

96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3-1-5
发表于 2013-3-10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觉,哈哈

0

主题

1

帖子

0

精华

新会员

注册时间
2012-8-5
发表于 2013-3-1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个论坛如此业余,连这种话题都能讨论的如此热烈。

什么dv感,电影感,dv是什么电影是什么,一个是工具,一个最终的成品,连这两个东西都没搞清楚就在这里夸夸其谈的互相比较真是可笑的很。

为什么中国人在艺术领域老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就是因为脑子不清楚,基础知识不好好学扎实,不去系统的了解,理论知识又相当浅薄。大部分人脑子里只有器材没有内容,都是香蕉皮的水平,滑倒哪里是哪里。这个帖子就是最好的体现



点评

呵呵 说的很有意思啊 大家可以品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11 08:14
赶上两会,要发展下理论研讨精神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10 22:57

3

主题

16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2011-5-30
发表于 2013-3-1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间歇傻笑 发表于 2013-3-9 14:44
中国有4K电影院吗。,。。。。

有,虽然屈指可数,但是在增长中

264

主题

4496

帖子

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1-4-13
发表于 2013-3-1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HeFoto 发表于 2013-3-10 20:26
没想到这个论坛如此业余,连这种话题都能讨论的如此热烈。

什么dv感,电影感,dv是什么电影是什么,一个 ...

赶上两会,要发展下理论研讨精神嘛~

0

主题

25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2-13
发表于 2013-3-11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HeFoto 发表于 2013-3-10 20:26
没想到这个论坛如此业余,连这种话题都能讨论的如此热烈。

什么dv感,电影感,dv是什么电影是什么,一个 ...

呵呵 说的很有意思啊 大家可以品一下

200

主题

530

帖子

3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9-11-29
发表于 2013-3-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辨不明,这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必然面临问题。等到这个行业成熟了,作业流程很规范,各岗位各司其职。大家讨论的中心自然会到作品上面,回到我们向呈现的最终内容上面。继续

40

主题

2311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Red黑头子

注册时间
2010-9-14
发表于 2013-3-1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就能回答你的问题:

电影感是一种审美习惯。

9

主题

8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9-5-27
发表于 2013-3-1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到了 道格玛95运动里面的《家宴》 直接用dv拍
只要拍得好 就不存在dv感与否了 都是主观惹的祸

4

主题

87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3-1-13
发表于 2013-3-1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器材很受欢迎啊,我也喜欢看,好的战术也需要好的武器嘛,不影响的

6

主题

13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鮮師影像

注册时间
2012-8-30
发表于 2013-3-1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filmlook

狹義的來看是要有膠片感

但是BMCC+達芬奇=電影感

在合適的攝影構圖及運鏡下,將影片色調搭配合適的曝光或是佈光後呈現

營造一種不太真實卻又合理的視覺感

太過真實及過份銳利高對比的畫面

反而像電視感...

這是我對電影感的理解~

當然這只是單純就畫面來看

並不包含劇情或是運鏡跟其他鏡頭語言

2

主题

85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7
发表于 2013-3-1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当成两种风格,就不纠结了。

2

主题

19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1-12-24
发表于 2013-3-1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的深度、思想决定了是否有电影感,画面只是其次

7

主题

6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3-2-19
发表于 2013-3-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看你是拍电影还是现场,拍电影的的电影感在于有许多东西需要导演精心设计,所谓DV感就如一般中国的电视剧,比较模式化,而且3机作业。美国的电视剧或者广告像拍电影,拍个30秒广告就一百万美元,所以这些对艺术的热情是不一样的。

95

主题

1957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3-9-16
发表于 2014-3-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35mm电影胶片拥有2000线以上的分辨率,丰富的色彩还原,和优秀的短景深效果,是普通摄像机所无法企及的. 19-bit 宽容度 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范围  24帧 24帧/秒就是电影胶片常用的格式,也就是说,拍一秒钟的电影 那个胶片走24格,说白了想照相机拍24张底片 少了,人的视觉暂留是0.01秒,人感觉不道移动.   电影胶片一般分为8mm、16mm、35mm、70mm和IMAX。电影根据场景的大小,2,000W的ARRI灯是最起码的.   
电影色温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3300K
温暖(带红的白色)
稳重、温暖
3000-5000K
中间(白色)
爽快
>5000K
清凉型(带蓝的白色)

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  
YUV 4:4:4
  YUV三个信道的抽样率相同,因此在生成的图像里,每个象素的三个分量信息完整(每个分量通常8比特),经过8比特量化之后,未经压缩的每个像素占用3个字节。
  下面的四个像素为: [Y0 U0 V0] [Y1 U1 V1] [Y2 U2 V2] [Y3 U3 V3]
  存放的码流为: Y0 U0 V0 Y1 U1 V1 Y2 U2 V2 Y3 U3 V3
  (2) YUV 4:2:2
  每个色差信道的抽样率是亮度信道的一半,所以水平方向的色度抽样率只是4:4:4的一半。对非压缩的8比特量化的图像来说,每个由两个水平方向相邻的像素组成的宏像素需要占用4字节内存。
  下面的四个像素为:[Y0 U0 V0] [Y1 U1 V1] [Y2 U2 V2] [Y3 U3 V3]
  存放的码流为:Y0 U0 Y1 V1 Y2 U2 Y3 V3
  映射出像素点为:[Y0 U0 V1] [Y1 U0 V1] [Y2 U2 V3] [Y3 U2 V3]
  (3) YUV 4:1:1
  4:1:1的色度抽样,是在水平方向上对色度进行4:1抽样。对于低端用户和消费类产品这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对非压缩的8比特量化的视频来说,每个由4个水平方向相邻的像素组成的宏像素需要占用6字节内存。
  下面的四个像素为: [Y0 U0 V0] [Y1 U1 V1] [Y2 U2 V2] [Y3 U3 V3]
  存放的码流为: Y0 U0 Y1 Y2 V2 Y3
  映射出像素点为:[Y0 U0 V2] [Y1 U0 V2] [Y2 U0 V2] [Y3 U0 V2]
  (4)YUV4:2:0
  4:2:0并不意味着只有Y,Cb而没有Cr分量。它指得是对每行扫描线来说,只有一种色度分量以2:1的抽样率存储。相邻的扫描行存储不同的色度分量,也就是说,如果一行是4:2:0的话,下一行就是4:0:2,再下一行是4:2:0...以此类推。对每个色度分量来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抽样率都是2:1,所以可以说色度的抽样率是4:1。对非压缩的8比特量化的视频来说,每个由2x2个2行2列相邻的像素组成的宏像素需要占用6字节内存。
  下面八个像素为:[Y0 U0 V0] [Y1 U1 V1] [Y2 U2 V2] [Y3 U3 V3]
  [Y5 U5 V5] [Y6 U6 V6] [Y7U7 V7] [Y8 U8 V8]
  存放的码流为:Y0 U0 Y1 Y2 U2 Y3
  Y5 V5 Y6 Y7 V7 Y8
  映射出的像素点为:[Y0 U0 V5] [Y1 U0 V5] [Y2 U2 V7] [Y3 U2 V7]
  [Y5 U0 V5] [Y6 U0 V5] [Y7U2 V7] [Y8 U2 V7]


    胶片上画格面的比例,也就是银幕面的比例,是3×4(18×24)一般称之为“黄金切割率”。这个世界标准的比例也有它一段变革的历史。最初,无声电影的银幕和胶片上的画格比例面,大致也和现在一样。自从电影有了声音以后,为了在画面旁安置声道,约占去两毫米宽的狭条。于是银幕的比例亦随之变更:画面左方已被声道占去一条,银幕的新比例率于是由18×24变为18×22。
    这种新规格的银幕曾通行数年之久,但现在为了更方便和更富有表现力,恢复了以前的比例率。为此,在安置了声道之后,同时将胶片上的画面四吉按比例缩小,而在放映时,则增加银幕与放映机间的距离,或更换放映镜头的倍数,以保持银幕上的比例面。
    在我墙上挂着一幅镶杠的图画。它的比例面和银幕的比例率(3×6)是一样的。让我们把图画取下,通过画杠来跳望下周围的景物。

 WS: 宽银幕版本的影片
  FS :全屏幕版本的影片
  Bad IVTC : 当由DVD的隔行信号还原为胶片的逐行信号时引起的画面拉丝现象

后期调色 还得狠下功夫  
有些就人粗制滥造。硬要把自己拍摄的DV 叫电影。这完全是两个概念,电影不是随便拿着什么设备拍摄就可以叫电影的.

家用的高清电视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00万像素。  DV 就给你算高清 也就600线 DVD效果.

35

主题

70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9-9-23
发表于 2014-3-2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光是电影和电视的主要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9-4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