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楼主: kenpeace92

[Panasonic] GH5还是6500

[复制链接]

0

主题

4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9
发表于 2017-10-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10-1 08:43
等效光圈本身就是一个概念讨论,就跟一个模型一样,任何复杂的参数介入都会影响实际结果,但这不影响概念 ...

请问:不同画幅的镜头与机身的各种转换组接中,有增减焦距的除外,转接后镜头光圈值有变化吗?或者某一只镜头哪些参数因为所接画幅不同而发生变化了?光圈值?焦距?分辨率?色差?还是什么“复杂参数”“必须等效”?你能说明一下吗?假设照度足够,ISO设置100度,各种转接,所谓“等效光圈”是什么?如何运用?一般地,所谓“等效”应当是在通常情况下而非特殊情况下的“规律性”现象。据我所知,当转接发生增减焦距(增焦镜或减焦镜)时,才会有“等效光圈”。即减焦“放大”光圈,增焦“减小”光圈。原理你一定知道,不必说了。至于成像圈能否覆盖感光器,与光圈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点评

减焦增焦其实并不影响F值,而是影响T值。 比如全画幅F4镜头减焦转接到apsc上应该是F4(T2.8),而不是F2.8,这是一个误区。 (但是由于视角的变化,要获得相同构图,就必然会影响物距,从而影响景深。) 不同画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 21:49

8

主题

911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5-6
发表于 2017-10-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9-30 20:10
换个说法。
如果2个不同画幅的相机,一个全画幅一个M43,像素都是2400W的话,
那么必然是小画幅的高感 ...

即使真做出0.9的镜头,MTF也不可能做到和1.4或者1.8的一样。也无法达到1.4或者1.8的画质水准。你和他们在假设M43要达到FX的标准有多难,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假设,因为这个物理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当M43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和FX比,画质高感绝对不是它的长项,只能是价格低廉重量轻便便于携带。但是现在很多人开始幻想M43秒杀FX,厂家把价格也和FX看齐,重量和体积做的比FX还大。这是病,没的治。

35

主题

852

帖子

2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3-11
发表于 2017-10-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7-10-2 00:00 编辑
cjkd_0022 发表于 2017-10-1 19:34
请问:不同画幅的镜头与机身的各种转换组接中,有增减焦距的除外,转接后镜头光圈值有变化吗?或者某一只 ...

减焦增焦其实并不影响F值,而是影响T值。
比如全画幅F4镜头减焦转接到apsc上应该是F4(T2.8),而不是F2.8,这是一个误区。
(但是由于视角的变化,要获得相同构图,就必然会影响物距或改变焦距,从而影响景深。)

不同画幅转接后,因为画幅不同需要等效计算成全画幅来了解镜头表现出来的焦距和光圈的效果,
两者取小数来等效。镜头物理光圈不会变化,
但是插上机身后,镜头和传感器的像场差会影响信噪比和景深(即等效光圈)。

大(镜头)转小(画幅) 会影响镜头分辨率,色散等等,
镜头的成像质量会下降,镜头缺点会被进一步放大(边缘问题除外),
然后由于传感器小,大画幅镜头射进传感器的进光的一部分被浪费掉了,
虽然小画幅传感器的像素高,接受到的光线的总量没有变,
但也是因为像素密度高,所以单个像素点分到的光线量减少了,对成像质量产生了影响,
同时镜头焦距提供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
所以这时镜头要等效光圈来修正最后的效果。

小(镜头)转大(画幅) 因为镜头像场不足以覆盖传感器,
传感器牺牲了原本的部分像素(以及那些像素接受的进光),
而传感器剩余像素的像素密度又没有变化,
虽然光圈相同,但单个像素平分到的进光却减少了,
所以不同画幅相同焦距的镜头,在完全相同的光圈和ISO情况下,
使用小画幅镜头拍摄的画面成像的质量下降了,
相同构图的情况下景深也产生了改变,
所以这时镜头要等效光圈来修正最后的效果。
(在快门固定的情况下)除非使用更大的光圈,
借此让传感器剩余像素可以获得更多进光来弥补失去的那些。

“复杂的参数”是指在拍摄视频(实际使用)中,
各个传感器不同的结构参数,以及机身对于视频的采样的区别。
这里指实际拍摄中,有更多小因素会影响画质,
比如超采样等等,但这不影响概念本身,只是一个额外的修正值。

假如有两台“相同像素,不同画幅的传感器”的机身,
一台全画幅,一台M43,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拍摄,
ISO都是100,光圈都是2.8,快门相同时,
那么其实全画幅等效光圈的信噪比逆向换算是相当于M43的ISO 50,
但由于两台相机最低的ISO已经降低至最低极限了,
所以M43会吃亏(何况某些机器最低ISO甚至不是100)。
当然这个差距会随着画幅的差距扩大,而越变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手机就算在白天拍摄,
你放大到100%仔细看时,相对于相机而言手机总会有颗粒感。
(也是很多手机厂商宣传的所谓“大光圈F1.8”,但其实只是糊弄普通消费者,
这个1.8根本不是等效的1.8,等效光圈的信噪比和景深表现更是大相径庭。)

补充一下,像素密度也影响成像效果,
像素密度越高,画面越锐利 颗粒感越重;
像素密度越低,画面越柔润 颗粒感越少。
这不代表任何好坏评价,只是不同的效果而已。

写的匆忙,如果有遗漏或错误谅解一下。




点评

你好像没理解我的问题,也许是我问得方式不妥。我想最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在“同一个参照系”里讨论会比较容易。我们不妨先讨论“转接而不改变焦距”,即转接环内无镜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7:17
m43画幅相对于apsc有很大劣势,主要景深和高感方面。而且松下镜头性价比不高,1.4的镜头只能当apsc2.0的用 适马18-35 /1.8 50-100/1.8 对应的景深要一堆松下1.4的定焦镜头来实现。但是一加减焦转接环情况完全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00:09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10-1 21:49
减焦增焦其实并不影响F值,而是影响T值。
比如全画幅F4镜头减焦转接到apsc上应该是F4(T2.8),而不是F2.8 ...

m43画幅相对于apsc有很大劣势,主要景深和高感方面。而且松下镜头性价比不高,1.4的镜头只能当apsc2.0的用 适马18-35 /1.8  50-100/1.8 对应的景深要一堆松下1.4的定焦镜头来实现。但是一加减焦转接环情况完全变了,景深浅了,低照度表现好了,镜头选择也变多。原来bmpcc加一个转接环就像换了一个机器,有脱胎换骨的提升。所以gh5相对于a6300画幅上的不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但是gh5编码的优势a6300只有加录机来解决。
所以要好画质gh5加减焦转接环  a6300加录机

点评

gh5加0.7的转接环之后系数是1.4,像阿丽莎 red很多电影机系数也差不多1.4-1.5左右,这个视角的景深拍院线电影都够了,用全画幅视角的机器还是很少,这说明系数1.4的视角足够用了,你不会真想拿个 gh5 a6300拍院线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00:32
忽略了一点,不能光GH5可以“升级画幅”,E卡口的APS-C/S35同样可以“升级”,而且是变成“全画幅”,所以这个提升本身并不是M43系统独有的,这个之前已经提到过多了。所以在相同的前提下,差距依然是存在的。  发表于 2017-10-2 00:17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bit422 和8bit420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次用bmpcc和a7s用高清slog2同时拍一个场景,后期微调一下就发现差距很大,bmpcc调偏色颜色过渡很舒服,相似操作用在a7s上就变颜色很脏

点评

这个实际要分是1080p 420还是4K 420,如果是前者你的感受是对的,如果是后者你会发现4K 420明显耐调,因为同样的图像面积内4K多了4倍的亮度信息。老外早有测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2:59
这个不好说,我分享一个微单和BMD摄影机一同使用拍摄的视频,牵涉了二级选区调色,你可以试着分辨一下。 https://v.qq.com/x/page/v0554l8y64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00:30

35

主题

852

帖子

2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3-11
发表于 2017-10-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7-10-2 09:39 编辑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00:14
10bit422 和8bit420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次用bmpcc和a7s用高清slog2同时拍一个场景,后期微调一下就发现差 ...

这个不好说,我分享两个微单和BMD摄影机一同使用拍摄的视频,
(其中牵涉到了复杂的二级选区调色)你可以试着分辨一下同场景下不同的机器、画幅。

https://v.qq.com/x/page/v0554l8y641.html
https://v.qq.com/x/page/e05199es4mn.html

点评

调成一致也不难,这就要用好调色的机器迁就着不好调色的机器去调,别人艾丽莎和fs7混拍都能调成一个调子,但这样损失了艾丽莎实现更漂亮色彩的可能性,因为要迁就fs7.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09:28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00:09
m43画幅相对于apsc有很大劣势,主要景深和高感方面。而且松下镜头性价比不高,1.4的镜头只能当apsc2.0的 ...

gh5加0.7的转接环之后系数是1.4,像阿丽莎 red很多电影机系数也差不多1.4-1.5左右,这个视角的景深拍院线电影都够了,用全画幅视角的机器还是很少,这说明系数1.4的视角足够用了,你不会真想拿个 gh5  a6300拍院线吧。

点评

这有点扯远了,我只想说画幅越来越大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发表于 2017-10-2 00:34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10-2 00:30
这个不好说,我分享两个微单和BMD摄影机一同使用拍摄的视频,
(其中牵涉到了复杂的二级选区调色)你可 ...

调成一致也不难,这就要用好调色的机器迁就着不好调色的机器去调,别人艾丽莎和fs7混拍都能调成一个调子,但这样损失了艾丽莎实现更漂亮色彩的可能性,因为要迁就fs7.

点评

任何好的调色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调色师下功夫去一个个细节的调整,采样差的机器会在精修的时候 会增加难度, 以及大幅度高强度调色(比如晚上强行调成白天,或者曝光严重错误)时会有难度,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0:08
并没有迁就,这个你放心。只是不同调色师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有些能运用在好机器上的调色,放到微单上只是比较难操作而已,并不是不能操作。  发表于 2017-10-2 09:32

35

主题

852

帖子

2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3-11
发表于 2017-10-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7-10-2 10:53 编辑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09:28
调成一致也不难,这就要用好调色的机器迁就着不好调色的机器去调,别人艾丽莎和fs7混拍都能调成一个调子 ...

任何好的调色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调色师下功夫去一个个扣细节的调整,
绝对不是一个整体调色或者LUT可以解决的。

采样差的机器在复杂的二级调色精修时会增加难度,
以及大幅度高强度调色(比如晚上强行调成白天,
或者曝光严重错误)时会有难度,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其他相同的调整并无太大差异。断层色斑都有各自的解决方案。

当然就像你说的 微单外录的话,4:2:0升到4:2:2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调色的额外难度。

点评

这个差异大不大不好说,最好等测评,看两个机器(gh5加减焦转接环)放在同一场景同一时间同款的镜头拍摄同样的物体。后期调色看看。这样才能看出差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2:28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10-2 10:08
任何好的调色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调色师下功夫去一个个扣细节的调整,
绝对不是一个整体调色或者LUT可 ...

这个差异大不大不好说,最好等测评,看两个机器(gh5加减焦转接环)放在同一场景同一时间同款的镜头拍摄同样的物体。后期调色看看。这样才能看出差别。

点评

假如你做评测不这么做怎么做,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不同镜头怎么比较。只有把其他元素都保持一致才能体现这两个机器感光元件性能和编码性能的差异。 要不你说一个评测方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3:20
你对于后期调色太没有概念了……  发表于 2017-10-2 12:50

55

主题

3338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摄影师

注册时间
2014-5-18
发表于 2017-10-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疯哥 于 2017-10-2 13:03 编辑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00:14
10bit422 和8bit420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次用bmpcc和a7s用高清slog2同时拍一个场景,后期微调一下就发现差 ...

这个实际要分是1080p 420还是4K 420,如果是前者你的感受是对的,如果是后者你会发现4K 420明显耐调,因为同样的图像面积内4K多了4倍的亮度信息。老外早有测试,可惜国人不爱测试,大多空想共产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对画质要求高的都建议用4K模式拍,用4K流程制作,到最终导出时再压缩为1080p,要比直接拍1080p的后期空间大。

点评

这个说法也不全面,采样是一方面,但也和现在的视频编码的优化、码流也很有关系,另外就是调色软件在这几年里不断的对二级调色进行软件上的优化,使其可以更容易、效果更好的去调节。  发表于 2017-10-2 13:07

29

主题

7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11-17
发表于 2017-10-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12:28
这个差异大不大不好说,最好等测评,看两个机器(gh5加减焦转接环)放在同一场景同一时间同款的镜头拍摄 ...

假如你做评测不这么做怎么做,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不同镜头怎么比较。只有把其他元素都保持一致才能体现这两个机器感光元件性能和编码性能的差异。 要不你说一个评测方法

点评

所以这恰恰说明了你不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或者并没有经手过各类不同视频素材,再或者你自身没有能力去处理所有类型的素材,所以你提出的8bit 10bit 420 422这类概念并不能说明你真的了解它们的极限在那里,我话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3:54

35

主题

852

帖子

2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3-11
发表于 2017-10-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7-10-2 14:11 编辑
zf_gongshang 发表于 2017-10-2 13:20
假如你做评测不这么做怎么做,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不同镜头怎么比较。只有把其他元素都保持一致才能体现 ...

所以这恰恰说明了你不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或者并没有长期经手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素材的经验,再或者你自身没有技术能力去处理所有类型的素材,所以你提出的8bit 10bit 420 422这类概念并不能说明你真的了解它们的极限在那里,我话说的粗糙了点,如果你很想跟我聊调色的事,我建议你私下联系我,我们可以慢慢交流,因为这个话题和主题偏离的有点远,我不想过多的在帖子里分享调色的事了。

0

主题

4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9
发表于 2017-10-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茵 发表于 2017-10-1 21:49
减焦增焦其实并不影响F值,而是影响T值。
比如全画幅F4镜头减焦转接到apsc上应该是F4(T2.8),而不是F2.8 ...

你好像没理解我的问题,也许是我问得方式不妥。我想最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在“同一个参照系”里讨论会比较容易。我们不妨先讨论“转接而不改变焦距”,即转接环内无镜片,大转小怎样,小转大怎样,假设感光器不论尺寸大小且密度和性能相同,或者干脆是“理想感光器”,我们只讨论镜头。
我没理解错的话,你说
“小转大 因为镜头像场不足以覆盖传感器,
传感器牺牲了原本的部分像素(以及那些像素接受的光线),
而剩余传感器本身像素密度又没有变化,
所以不同画幅相同焦距的镜头,在相同光圈下 小画幅镜头的成像的质量下降了,
除非你用更大的光圈,让传感器剩余像素可以获得更多光线来弥补失去的那些。”
这应该是在转接环无镜片的条件下,用较小画幅镜头用于相对较大画幅上对不对(这一段逻辑有点混乱)?此时,小画幅镜头在其有效画幅内的成像质量与在一片尺寸等于有效画幅的传感器上有区别吗?大画幅剩余的面积(像素)能通过镜头“更大的光圈”来获得更多的光线“弥补失去的那些”?是哪些?光圈可以改变像场还是可以移动像素参与成像?

你另一段中说的:“大(镜头)转小(画幅) 会影响镜头分辨率,色散等等,
镜头的成像质量会下降,镜头缺点会被进一步放大(边缘问题除外),
然后由于传感器小,大画幅镜头射进传感器的进光的一部分被浪费掉了,
虽然小画幅传感器的像素高,接受到的光线的总量没有变,
但也是因为像素密度高,所以单个像素点分到的光线量减少了,对成像质量产生了影响,
同时镜头焦距提供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
所以这时镜头要等效光圈来修正最后的效果。”
这分两部分讨论,第一种,在使用无镜片转接环的条件下,大画幅镜头在小画幅传感器上成像会不会“影响镜头分辨率,色散等”?我理解这仅相当于把一幅照片剪小再放大,从而影响最终效果(镜头缺点被放大),但这不等于影响了镜头素质,镜头的分辨率也好色散也好是在一个标准条件下的定值!不会因为底大底小而改变(理想感光器)。但现实中有可能应为感光器的分辨率与镜头分辨率的契合度(比例或者算法关系)有所影响,这另当别论(只讨论镜头)。
第二种,在使用“减焦转接环或者增焦转接环”的条件下,此时原镜头跟转接环(镜头)组成了新的镜片组合,从而改变了焦距,改变了光线到达感光器的通路介质和入射角度,必然地影响原镜头的成像质量(转接镜头的质量不同程度就不同)。当减焦时,会将更多的光线(景物)汇聚到感光器上而使得通光量增加,产生一个“等效光圈”的概念,注意:这个是确定的,即在忽略镜片吃光时减焦必然增大“光圈值”,其F值依据转接系数不同而不同,各厂家产品通过软件让相机反映出一个被“放大”的光圈值。增焦时则情况相反,不说了。
那么问题来了,不管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况,你是如何令人信服地用“等效光圈”来修正或者弥补因转接带来的影响的?表跟我说高感情况下。

综上,你可以通过采用更大光圈使有效成像圈外的像素获得光线来提高画质?你可以通过用更大光圈来改善由于增加镜片组造成的镜头成像质量下降?显然你做不到。你的“等效光圈”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小画幅传感器像素密度一定比大画幅高(GH3/GH4/a6000/a6300)?像素密度低一定比像素密度高的画质好(A7S系/A7R系)?至于超采样、码率什么的并不受镜头影响......其它就不一一研究了,要是把各种成像因素全都放到“等效光圈”里讨论势必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也许另造一个名词更贴切点。你所说的“等效”法则只是你从实际操作中为了弥补设备短板摸索出的一点技巧而已,就别一本正经地高谈阔论了。对不起!我说得有点重,我没有贬低你的意思。我只希望你在谈论理论时严谨一点,特别不要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去堵别人的嘴。之所以我要跟你对话,就是因为你是坛子里比较有实力而且比较能好好谈论技术本身的。若有冒犯,敬请原谅!

点评

不能假设传感器没有尺寸和密度,等效光圈是以全画幅的成像效果为参考标准来统一不同画幅效果的。 如果说回实际中,基本上“大部分”传感器像素都是差不多的, 目前比较主流的是20Mp~25Mp左右,区别只是传感器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5 23:13
这几天在外拍摄,等忙完再回复你。  发表于 2017-10-2 19:39

7

主题

98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2-1
发表于 2017-10-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聊相机的帖子吗?我选降价以后的GH5(现在太贵了),因为我有很多摄像机BMD sony 松下 佳能,但GH5比较小,自己用拍点小东西质量可以的。全套定焦1W多点搞定了。12 15 45 和75再加一个饼干狗头。为啥这么选,因为小,sony也很小,但因为APSC的原因,镜头尤其是定焦大光圈都很大,而松下奥巴的镜头一个比一个小,最大的75 1.8比小痰盂还细一些,略微长一点。这套镜头可以放在一个很小的包里,很轻,一般用用(出去玩啊,拍一些不太严肃的东西啊够了)。我的理解这玩意儿就是以前的S16,你这么想,S16肯定现在没人拿去拍院线电影了,但一般的东西丝毫丝毫不差。我现在机身很老是GH1还是日版的,当年1000买的二手的。镜头一万多,也能用,GH5预计明年降到6K,可以入手了。

sony系的微单我用过,也挺好,还买了一大堆的机内软件,18-105一个镜头不严肃的东西、旅游,照片视频也都够了。但问题是你想稍微拍点好的东西,你要带更多的体积比较大的镜头。如果你带了,再加上录机(atomos顶级和BMD5寸我都有)那么也没啥意思了,还不如FS5或者7。保证一堆镜头。

差异化,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只有一台设备,我个人建议,买台5D4,第一,你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镜头选择(朋友借也容易),第二,非常非常好的自动对焦(你一台设备,肯定团队很小或者是单兵),第三,高感是非常好的,也不吃光。未来不玩儿了,买二手价格也过得去。(松下设备大家去卖二手试试,完全是废品价。)

如果大家需要GH5系列,可以配一个轻的不像话的三脚架(有个国产牌子),再加一个短得不想说话的滑轨,稳定器就拉倒了,很重的(心理五轴防抖安慰一下,讲道理,不是干这事儿用的)。然后两个小的不想说的LED灯,马爸爸加几百块,配上特别轻的电池(F系列),三块松下电池,OK,你可以出去干活儿了。非商业的(商业赚钱活儿,你带着个去确定不会被KO?)那么客户不在的,要求不高的小东西,自己的小兴趣,或者补几个质量其实真没问题,放到客户家所有的播放设备上都是很“牛逼”的 。一个人可以轻松搬得动这些设备,并且很快很完成拍摄。

点评

对头  发表于 2017-10-3 18:58

7

主题

98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2-1
发表于 2017-10-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点评,说白了,GH5也好A6500系列也好,都很难单独完成拍摄,都是辅机,或者旅游玩乐用机。那么总重量,总体积,谁小你用谁是没错了。你企图用这两台机器作为你干活儿用的主机,我个人觉得“这个真的有点难,也很难报价啊”。你带着个A6500去拍东西,客户从兜里掏出个A7SII然后用质疑的眼神打量着你,你绝对受不了。这时候,你准备台Ex280,还能说句:“拍活动,还是这台好用。”哈哈哈。

35

主题

852

帖子

26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3-11
发表于 2017-10-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7-10-5 23:26 编辑
cjkd_0022 发表于 2017-10-2 17:17
你好像没理解我的问题,也许是我问得方式不妥。我想最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 ...

不能假设传感器没有尺寸和密度,也不存在这种情况和“理想传感器”,
等效光圈是以全画幅的成像效果为参考标准来统一不同画幅效果的。
如果说回实际中,基本上“大部分”传感器像素都是差不多的,
目前比较主流的是20Mp~25Mp左右,区别只是传感器尺寸的大小。


小画幅镜头装在大画幅机身上,镜头像场不足以覆盖传感器,边缘浪费了进光,
剩下的像素密度没有变化,但是单个像素接收到的光线减少了,所以像场内像素的成像质量下降了,
除非让剩下的像素获得更多进光(增大光圈),才有可能得到和大画幅镜头+大画幅机身的效果。


大画幅镜头装在小画幅机身上,是因为放大所以画质下降,
“镜头的分辨率也好色散也好是在一个标准条件下的定值!不会因为底大底小而改变(理想感光器)。”
任何镜头不可以独立于传感器(或某种媒介)而谈素质,
所以才是这才是“等效”存在的价值,它可以告诉你画面的实际效果,而非纸上谈兵,
何况你连“纸”(媒介)都没。

我没有提第二种情况。


最后一段请认真看我之前的回复。

还有问题的建议看一下这个视频,虽然不是100%严谨,但是还算公道,而且比较通俗易懂。
【阿布垃机手册】【布瞎BB】底大一级真的压死人?

单独提一下,视频拍摄中有很多额外修正,
比如:超采样、传感器技术(比如背照式 堆栈式)、机内降噪,编码&码流 等等,
但是这个是建立在等效光圈之后的修正,这个之前提到过。



点评

谢谢你的耐心回复解答!你说的意思我能明白,也能接受这种推论的存在,但你关于用调整光圈的大小来“等效”不同尺寸的感光器的最终成像效果的描述,一方面牵扯的因素多,尚不能与光圈值、焦段建立直接因果关系,都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23:23

0

主题

4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9
发表于 2017-10-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kd_0022 于 2017-10-8 22:36 编辑
弗茵 发表于 2017-10-5 23:13
不能假设传感器没有尺寸和密度,也不存在这种情况和“理想传感器”,
等效光圈是以全画幅的成像效果为参 ...

谢谢你的耐心回复解答!你说的意思我能明白,也能接受这种推论的存在,但你关于用调整光圈的大小来“等效”不同尺寸的感光器的最终成像效果的描述,一方面牵扯的因素多,尚不能与光圈值、焦段建立直接因果关系,都属于“人脑模糊技术”,这个暂不讨论了。另外,旁人之所以在某些概念上与你有争执,跟你对这个推论的描述准确度有很大关系(暂且不论一些概念问题)。说白了,就是语文水平不够,很多文字实属“辞不达意”,部分“逻辑混乱”,让读者不知所云。你可以重温你所有的回复,看看我说的是否“对症”?关于这场讨论就此打住。再次谢谢你的耐心!应该说分“等效光圈”、“等效焦段”和“等效感光度”三个方面来讨论比较容易。

4

主题

47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10-27
发表于 2017-10-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扯半天光圈,底的问题,忘了一个基本前题,拍照片和拍视频还是不同的,目前全幅的机器主业拍照,副业拍视频,全幅的摄影机也有,块头多大,块头大不是为了装13,要保证大底稳定工作,电路,散热什么的都不一样了。索尼的相机那么大的底,散热,耗电一直是个大问题。松下相M43底,它找到一个视频,相片,体积,散热等等折衷的平台,所以主打视频,记得GH4出了两版,一版是所谓的数码相机DMC打头,一版就是4K摄像机系列,AH打头,加个座子。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4

主题

47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10-27
发表于 2017-10-8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哦大具 于 2017-10-8 03:35 编辑

松下的GH系列,你能当它一台摄影机使,虽然低端些,但它本质上就是装在相机壳里的摄影机。索尼的A7A6,本质上是相机,能不能稳定地当摄影机,这不是这系列机器优先考虑的。拍个婚庆啥的没什么两家机器都能使,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完成视频拍摄任务,比如高寒,高热,高湿环境,及高强度拍摄,恐怕还是GH可靠些,A7S什么的掉了链子,你就不能过分要求,另外象佳能用魔灯破解伤机子这个谁都知道。懂点工业产品知识的人都知道军工级,工业级,民用级的区别,有时区别不在性能峰值上,而在可靠性上。有的工作站性能比不上兼容机,但工作站是工业级。GH5和索大法相机的区别,GH5就是台专业级摄像机兼些拍照功能。索大法的A7,A6就是照相机,兼些消费级摄象功能。在视频领域专业级和消费级真不是从底大小来区分的,而以编码是422,还是420来区分的。索尼家也是这样的,摄像机给422加个卡侬口就是专业级的,只有420的就是消费级的,能上RAW或4:4:4就是电影级的,这扯远了

点评

不知所云  发表于 2017-10-8 09:33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4

主题

47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10-27
发表于 2017-10-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哦大具 于 2017-10-8 10:57 编辑

简单说,你的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是一种理论论述,跟做成一台工作稳定的机器有很大的距离。作为拍视频用途的机器,不是简单解决一个高感,大底,理论成像质量问题。拍视频和拍照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你以相机工作状态评价M43平台和全画幅平台的性能是偏面的。
就GH5和A6300两台机器而言。GH5你就可以当他是一台摄影机,至少是数码时代的S16加强版。而A6300以及A7SM2等本质上是照相机,只是视频功能强一些而已。就拍视频而言,GH5相当于工业级产品,而A6300和A7S2则是消费级产品。当然,在通常情况下消费级产品也不差,消费级产品和工业级产品的差别并不在性能上,而是在可靠性上。举个列子,美国人在火星探测器上用的CPU,运行速度不如主流家用电脑CPU。但那个CPU是航天级的,比军工级还牛。
专业电影摄影平台,人们不太用F值来说事,等效光圈,光圈系数也不提的。因为这不严谨。人家用T值。进光量是可测的。相同通光量的镜头,不管幅面大小,T值一定相同。但是F值就不一样了,F值是一个相对值。相同F值的光圈,通光量不一定相同。所以你说的M43 12-35 F2.8的镜头等效全幅 24-70 F5.6  ,这个说法在焦距方面说等效没问题,光圈等效就不态严谨了,因为不能确定这个F2.8的M43镜头等效成全幅头光圈就成了F5.6了。这个系数2是不能随便乘的。拍视频人家还是喜欢用T值镜头,无论什么幅面,T值相同,进光量就一定相同。免去了等效的麻烦。
你的宏论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简单地把拍照性能理解成视频性能;二是在F值光圈上弄一个等效光圈概念,特别是确认了一个乘2的系数。其实光圈不用等效,光圈的实质是通光量,这个可以测的。如果一定要计算,比如M43的镜头等效成全幅F光圈值是多少,肯定不是原来的值乘2这么简单,会有很多很多的参数。
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同样焦距同样F值的镜头M43的肯定比全画幅的通光量少。还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同画幅的同焦距的镜头F值一样,光圈孔径大或者说镜头直径大的,通光量就大些。
作为一个操作者,真没必要像镜头设计师那样弄清所有计算公式。这是很专业的光学知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弄懂。也没必要弄清CMOS的制造工艺之类的,这也是很专业电子学知识。我们绝大多数人也没必要弄懂。这些坛子里大谈这个工艺那个参数的都不是镜头设计家、CMOS设计家。
不要对非专业的人讲专业知识。这样没有意义。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哪怕是摄影师对机器镜头的了解达到定性级够了,钻到定量级,设计级,既没必要也没可能。所以你的分析对摄影师来说没什么意义。对新人是误导。
如果真有技术参数原理爱好者,自己查一下知乎什么的,比看这小哥的讲述要明白得多。

点评

GH5是工业级吗?你太搞笑了。你没拿GH5拍院线电影真是屈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6 17:23
???  发表于 2017-10-8 10:43

0

主题

2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2-15
发表于 2017-10-2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到处都有这个疯哥,哈哈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55

主题

3338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摄影师

注册时间
2014-5-18
发表于 2017-10-2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大具 发表于 2017-10-8 10:26
简单说,你的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是一种理论论述,跟做成一台工作稳定的机器有很大的距离。作为拍视频用途的 ...

GH5是工业级吗?你太搞笑了。你没拿GH5拍院线电影真是屈才了。

6

主题

30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9-20
发表于 2017-10-27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GH5没用过不评论,一直对松下的机器没有好感,想当年MD10000都标为广播级摄像机,这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12

主题

100

帖子

3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8-13
发表于 2017-10-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a6300,高感和跟焦都很好用,可以参看我发过的帖子。当然,小机器是有很多不足的,这个价位,我觉得自己喜欢哪个就买哪个,不要太纠结,因为不会差别很大。赚到钱了,直接上大机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9-18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