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714阅读权限30注册时间2009-9-23 
 会员 
 
        注册时间2009-9-23 | 
| 我很赞同楼主的观点,很多时候跟其他人讨论景深问题 他们的反应跟你这个帖子里的反应一样,都是不接受都是觉得没什么,电影其实是记录 故事片也是为了还原更真实的纪录,纪录片更不用说,这种浅景深的镜头个人认为 是非常主观的。 也是非常讨巧的。只是摄影很多方式中的一种方式, 通片都这样使用真的是有点儿受潮流冲击失去理智了,非常之恶俗, 环境是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楼上几个所有反对楼主观点的,可以去看看几个片子, 台湾侯孝贤,杨德昌的片子,土耳其赛米·卡普拉诺格鲁 的片子等,他们是另外一个方向你们可能认为比较偏激的片子,单他们更客观更朴实,《千锤百炼》这种纪录片不说他不好,但是我看这种片子就会觉得很俗,形式主义,感觉这种片子要表现的不是记录的内容,而是表现导演,表现摄影师,表现自我,这种拍摄纪录片的观点非常浮躁的。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申介说过记录一个非常难得的画面的时候,他更喜欢静静的记录下来,拖拉摇移什么都不要,只要静静的相对客观的看着。说这些其实是和这里说的浅景深有直接关系的,摄影本身其实就是主观的,静静的记录也是你的观点,楼主说的对,浅景深信息量少,画面虚化成色块,没有信息干扰,吧观众视点放到你想表现的信息上,喜欢这种风格的摄影师是非常主观的。不是说主观不好,作为纪录片还是以还原本真为本质,现在的故事片就是主观的创造,好莱坞的片子也不会是有那么多虚化镜头,浅景深只是摄影一种手段,看你如何去使用,形式要去为内容服务。在电影里形式就是内容,画面,声音就是形式,因为电影是看得见,听得见的,信息传达方式是这样的,你体现什么样的形式给观众,观众就会接收到什么样的内容。。。    观众说:“我只看到虚化的一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