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5.com/file/c2mf9r6a
前言
现在的调色工具比我开始接触调色的时候多太多了。大家不用再依靠昂贵的胶转磁或者胶片扫描,也可以进行不错的调色了。但有了金刚钻,不见得能揽瓷器活儿。我的调色经验来自当剪辑师那段时期,但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真正来自专业调色师的智慧和技巧。为此我联络了全美十几个顶尖的调色师,请他们允许我旁观工作过程,此外我还访问了更多的摄影指导和调色师。我在书中的工作是整合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来自真正顶尖的从业者,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你所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和广告,本书凝聚的是他们几十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诀窍。
当我第一次接触调色时,意识到两点(1)调色能让我的项目脱颖而出(2)完全不懂从何入手。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诸多良师,比如和蔼睿智的Bob Sliga(他对本书亦有贡献)。我花了不少时间练习技巧,在撰写上一本书《Color Correction for Digital Video》期间,也接触了大量顶尖高手向他们求教。
最终我的调色水平日臻成熟,帮助我在剪辑界小有名气。好多时候,当我剪出一部好片时客户无动于衷,但是当我加上调色之后客户唏嘘一片。金主有这样的反应自然是好事一桩。
许多软件都提供调色功能,尽管各不相同,但却万变不离其宗,一通百通。书中涉及的调色师大多使用不同版本的达芬奇(通常是达芬奇2k)。我能找到的功能最相近(我能负担的起)的软件是苹果的Color。如果读者使用的正是Color,那么你可以获得与那些调色师最接近的体验。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尽量避免对产品的依赖,不拘泥于具体某个按钮、滑块,所以读者在学习时一样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当然如果你的软件功能越完善,越有利于获得书中调色师出来的效果。
我之前撰写的《Color Correction for Digital Video》与本书是姊妹篇。前者作为入门读物,主要关注调色工具的功能、以及如何监控调色结果。本书则更像一本工作手册,我们会步步为营穿梭于调色师日常面对的大量真实素材中,由调色师告诉你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做、应该怎么样做。
书中有的素材是2K转码到HD,有的是原生HD,有的是SD,甚至还有8mm转的BetaSP。素材有的容易上手,有的是调色噩梦。经过实战磨练,你将最终能够独立搞定这一切。此外在学习中观察不同调色师的不同手法,对深入了解主观上什么是美亦有帮助。
本书前边的基础章节确保读者之后能够跟上调色师的步伐。之后的章节分成不同类型的挑战,如二级调色、提升图像、对照图像、以色叙事、创建风格等。建议由前至后阅读本书,因为书中的概念、技巧是彼此关联的。需要理解的术语在首次出现时会高亮标注,在索引表中也能查到。
有一点需要注意,尽管你和调色师用的是相同的素材,但你的民用显示器和他们的专业技监有很大区别,换句话说,你看到的图像和调色师看到的图像是不同的。所以你必须先把显示器校准好,才能尽可能接近调色师的体验。此外灯光要校准到日光类型,尽可能调暗,屏幕不要反光。如果可能,四边的墙也应该是中性灰。这些要求之后在书中会有大篇幅描述。
调色工具的发展使得调色工作日益平民化,但工具是把双刃剑。无知无畏滥用工具等同于作恶(作用于图像而言)。本书的目的便是指导众生行善,希望读者在吸收本书理念、掌握高手技巧之后,信心满满的让电影世界更为美好。善哉善哉
Steve Hull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