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志翔航拍-小小 于 2017-12-8 14:22 编辑
九月二十八日,大鹏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缝纫机乐队》正式上映。距离《煎饼侠》已经两年,九月二十二日,率先甩出推广曲《都选C》。依然是一部喜剧片,以《屌丝男士》为起点,从互联网到大荧幕,大鹏以他的喜剧天分让观众开怀不已。推广曲里一个个放大的数字,更是历历在目。
从《煎饼侠》的成功到《缝纫机乐队》,大鹏实现了很多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小人物的拼搏还是到摇滚乐队的“追梦”,每一个故事的立意都基于发生在大鹏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这大概也就是初时《煎饼侠》的成功之处。在网络上,《缝纫机乐队》也出现了两极反差,既有人叫好,也有一片嘘声。而志翔作为电影的幕后参与人员,见证了电影的诞生,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今年五月,志翔接到剧组通知前往吉林与北京参与拍摄。北方的初夏飘着漫天的柳絮,如同冬季的大雪,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雨和带着砂砾的狂风,剧组的拍摄过程艰难,我们的航拍任务也举步维艰。
电影的航拍镜头使用M600与RED SCARLET-X进行拍摄,那时候志翔自主研发的Z1还处于实验测试阶段,因此并未直接使用到电影的拍摄中。从北京到吉林集安,两个城市的两段拍摄,虽然在荧幕上呈现的不过寥寥几个镜头,但每个镜头都由志翔的团队精心拍摄。
近几日上网关注国庆票房的动态时,小编看到了一枝独大的《铁拳》,也看见了另外几部势头不及其的电影,其中就有《缝纫机乐队》。 很难想像在《煎饼侠》荣获如此巨大的成功之后,《缝纫机乐队》的势头竟如此孱弱。平心而论,《缝纫机乐队》从题材、叙事以及电影完成度而言,是强过《煎饼侠》不少的。《煎饼侠》不过是大鹏从小屏幕转战大荧幕的试水之作,其中小段式的搞笑包袱本质与《屌丝男士》一般无二。 《缝纫机乐队》在根本上是大鹏对自己年轻时梦想的抒发,组乐队,玩音乐,但现实中他最后北漂,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电影中对梦想的追求与对90年代摇滚的致敬又让它上升了一个高度,并不是一部仅仅为了搞笑而存在的电影,也正是因为知道存在不同的声音,所以更加努力。 不管电影中有没有“周氏喜剧”的那一点点虚影,也不管“向摇滚致敬”能有多少观众为它买单,《缝纫机乐队》都是一部融合了各方努力成果的喜剧,从幕前到幕后,志翔也见证了它的诞生。 而网上那些如洪水般涌泄而来的评论,究竟是真是假,也不得而知。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可以不爱,但也请不要伤害。 最后献上志翔航拍团队与大鹏的合影。 志翔将致力于拍摄更多的好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