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魔幻时光 于 2017-11-7 21:57 编辑
这几年,影视产业的巨变与技术革新让“电影镜头”这个名词成了被很多人神话的对象,虽然从某个层面讲我也是镜头玄学的支持者,但也本着玄学都能用科学解释的观点在了解镜头知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推文。
适马的18-35mm f/1.8和50-100f/1.8是很多静态照片摄影师朋友所喜欢的一支镜头,而18-35mm的黄金焦段,媲美定焦的1.8大光圈,再加上不错的成像质量都让这两支镜头近几年的出镜率非常高。
就在各种第三方机构纷纷把这两支相机镜头改装成电影拍摄所适用的镜头时,适马也推出了这两支镜头的电影镜头版本。无论是成像还是操作,适马对这支镜头做了完全的改造以便这两支镜头能更好地适用于电影拍摄。
然而问题来了,原本卖4XXX/6XXX元的镜头换个外观就能卖到将近30000元?
乍一看两支镜头在正常场景下的成像效果好像并没有太大差别。
但如果你是非常敏感的摄影师(考研摄影师功底的时候到了)可能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两支镜头对炫光的控制能力有明显的区别,在高光溢出区域的过渡部分,电影镜头的表现也柔和了很多,而此时你再往回到前面的画面就会发现两支镜头的画面反差也不一样。
而切换到50-100这支镜头,有些区别则体现得更加明显。
收两档光孔,稍微控制下炫光后效果依然如此,所以这两支镜头的差异也不是光圈变量带来的差别,而是真正的重新设计。
这么细微的差别,实际拍摄会有很大区别吗?答案是看拍摄对象与场景。例如下面第一张照片版本镜头的画面中小哥的脸都绿了,而且颜色略闷,而第二张电影镜头版本镜头所拍肤色则粉嫩了不少,如果模特是女生的话,区别会更加明显。
上张同框图对比一下,在你眼里差不多的画面,在专业摄影师那里可能就是两个不同的镜头。 然后再加上电影镜头适用于电影拍摄属性加成:
可换卡口设计 不同镜头之间匹配色彩 更加耐用的的金属外观 防尘防滴溅功能 荧光镜身涂料 更长的对焦环 统一的口径和齿轮模数
这一切你还觉得只是换个壳吗?
然而,由于这支镜头原本的定位问题,28.4mm的成像圈在某些传感器比较大的S35摄影机上可能会遇到点兼容性问题(例如ALEXA 4:3模式、RED Dragon6K满幅格式、URSA MINI4.6K 满幅格式等),于是适马在他们的电影镜头上都标注了成像圈,或者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适马官方列出的所有摄影机兼容报测试告。详情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 优质影视技术资讯,欢迎关注魔幻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