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161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4-5-18
认证会员
摄影师
- 注册时间
- 2014-5-18
|
本帖最后由 疯哥 于 2017-8-21 23:42 编辑
问问老摄影师,大多有过一段被松下的性价比吸引的过程,最终乖乖回到SONY上来,因为松下的多功能和高规格往往不够完善,而SONY的基础功能极为扎实,虽然花俏功能欠奉。例如摄像机,SONY通常10倍变焦,松下会给12倍还带广角,看规格表处处胜利,结果用下来SONY那叫一个省心,松下不是对焦缥缈就是白平衡不准。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用松下的往好听说叫追求性价比,往不好听说就是穷。这根小米和华为的竞争如出一辙,一开始都是拼配置拼规格,发展到一定阶段多数人对价格不敏感了就该追求美誉度了。
谈到触摸屏,可见你玩机年头短,SONY微单的早期产品NEX系列就带有触摸屏,而且是很灵敏很好用的电容式触摸屏,但是微单的竞争力实在太强,到A6000时和A7时就把这个拿掉了,结果照样大卖,可见当时照相机用户对触摸屏的需求并不强烈。到现在微单才根据竞争形势重新逐步加入触摸屏,这应该就是一种牙膏挤法,什么时候竞争重点真得来到触摸屏上了SONY可以一夜之间推出对应的产品,但在那之前不会让你一口吃饱。
松下GH5这种堆砌功能不顾产品线区隔的做法堪称勇敢,但并非没有原因,因为松下已经没有像样的产品线,孤军奋战,不博一下只有死路一条,但即使GH5大卖,GH6怎样推广又成为一道难题,因为已经没有可下放的规格,而自己又没有大底技术,如果SONY或佳能把APS-C产品下放10bit,松下相机部门只有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