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155813|回复: 7

[调色] 专业普及贴——什么是log?以索尼s-log为例

[复制链接]

6

主题

3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摄影

注册时间
2013-2-28
发表于 2017-7-13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帖
内容来源: 转载(转载他人内容)
技术帖类别: 经验/心得
什么是log?log有哪些优势?
Log摄影原本是电影制作现场使用的技术。该技术向一般用户开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slice2.jpg
广阔的“Log”世界与数字电影数字电影这一提法日益广泛。这是一种利用大尺寸传感器相机将视频数字化的摄影手法。随着数码单反相机或无反相机的视频摄影技术突飞猛进,让拍摄的视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画质。很多人使用在家电市场购买的相机就可以拍摄出与电影胶片相机质量比肩的影像,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像的。而且,它的影像规格已经超越了当下电视机播放的4k规格。由此可见,数字电影势必会闯入一个原有的胶片世界。其中,采用Log模式的摄影方法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Log原是作为数字电影附属物伽玛曲线*1广泛用于电影或广告拍摄中。Log在专业领域已广为人知,Log影像的调色过程是目前非常“火热”的部分。同时,在得知索尼已经发售的载有4k视频录制能力的微单α7系列及Cyber-shot竟然同时搭载了S-log模式之后,瞬间成为了热门话题。以前,只有在售价好几万元以上的相机上才能使用Log影像,现在只要使用手头的相机就可以完成,这本身就令人惊讶。不过,虽然Log摄影可以给我们创作带来很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我们熟知后期编辑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Log后期编辑技能。

*1 伽玛曲线

在Photoshop等图像编辑软件中,通常被称为色调曲线,但在电影界则称之为伽玛曲线。


“Log”摄影——追求更美丽的影像

Log原本是用于电影胶片数字化的技术,这是一种可用于数字电影拍摄并尽可能多地记录下大尺寸传感器所捕捉到的信息的伽玛曲线。也就是说,与过去的拍摄方法相比,使用Log摄影可以获得色域更宽广、动态范围更广阔以及层次更丰富的影像作品。因此,它拥有通过后期制作出更优异影像的可能性。但是,为了让图像获得较低的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需要进行适当的色彩编辑。编辑的概念不仅仅是对于时间轴来说的,当你接触愈发了解其中的奥秘,就愈发的着迷。


虽然有色彩编辑这个前提,不过如果使用Log拍摄视频的话,可大大提高画质的宽容度,拍摄出的画面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开篇有点冗长,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启Log摄影体验的大门。


摄影时尽量保留层次的意义
Log摄影所捕捉到的层次非常丰富。一般摄像机可以保留7-9级的层次,如果使用Log的话,则可以捕捉到12-15级的层次。也就是说,Log摄影对拍摄难以把控曝光的被摄体是非常有利的。例如拍摄逆光场景、光线较强的人像作品时,Log摄影可以将我们以往不得不舍弃的云层和天空的细节得到保留,甚至可以将人像的影子和高光部分都能表现出来。从风景到人像细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这应该是谁都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的Log摄影的优点了吧


S-log摄影

S-log摄影
S-log 拍摄

通常的视频(709)拍摄

通常的视频(709)拍摄
普通视频(REC-709)



用视频拍摄此场景时,容易室外高光溢出,室内曝光不足的现象。使用S-log,可以将细节很好的保留。

广色域摄影的优势
如上所述,Log是最大限度激发传感器性能的伽玛曲线。虽然各公司拥有不同种类的Log*2,但是索尼的数字电影摄影机及数码相机等都搭载了Log。使用Log摄影时,不仅结合了伽玛曲线,还结合了色域进行相关设定。色域是指“色彩的宽容度”,当宽容度较大时,可捕捉到更多的色彩信息。在视频世界里,我们使用的色域是ITU-RBT.709(以下称为709)规格。该规格是当前数字电视以及众多媒体所采用的规格。但是,若使用S-Log2*3进行拍摄,则可在“S-Gamut”色域进行摄影。该色域属于怎样的广色域*4看图即可知晓。观察使用Log拍摄的影像,看起来饱和度较低,原因是使用709规格的监视器再现广色域条件下拍摄的素材,由于无法显示所有的拍摄颜色而产生的特有现象。毫无疑问,最终图像是采用709规格生成的。但是,若能利用比709拥有更多色彩信息进行影像记录,那么在摄影完成后的编辑过程中,就能利用丰富的色彩信息进行编辑。
slice5.jpg 与ITU-R BT.709相比,S-Gamut的色域格外宽。

*2 各公司的Log
以索尼的S-Log为首,市面上还有佳能的C-Log、松下的V-Log等。
由于各公司的思维方式不同,曲线也不同,分别使用对应的LUT。


*3 S-Log2与S-Log3
S-Log3是新规格但不是后续规格,它的特征更接近于对胶片实施底片扫描。S-Log3的18%灰度比S-Log2更加明亮,从阴影到肤色的层次更好。此外,即使不使用LUT,手动调色也很容易。


*4 广色域从规格上讲具有广色域,但在实际的摄影过程中,可能会受相机的色彩滤镜限制,无法保证S-Gamut的全色域。


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Log世界

自从2014年索尼发售搭载Log的微单α7S以来,搭载S-Log的相机陆续增加。α7RII、α7SII同时内置了“4K视频录制”功能,融入了让大家享受“数字电影世界”乐趣。


既然Log可供数码单反相机使用,那么或许会有人考虑将Log用于照片的想法。虽然这种想法也没错,但是Log的使用基础是处理视频。将它与RAW记录进行比较就很容易理解。


Log与RAW的概念
在包括静态图像在内的影像数据中,细节保留最丰富的格式是RAW格式。如果仅能拍摄一张静态作品,包括卡片机在内的大部分相机都可以实现使用RAW格式记录。拍摄重要的图像时,可以利用RAW格式记录。不过,由于利用RAW格式拍摄时,其数据量非常庞大,所以很难实现利用RAW格式拍摄视频。相对RAW格式,Log正好是一种充分考虑“怎样将大量信息保留”的摄影手法。


使用3D LUT,用709规格简单再现色彩

使用Log摄影时,为在709规格的监视器上再现图像,摄影完成后必须进行色彩编辑(调色)。此时使用的就是LUT*5(Look Up Table)。最近,LUT多用于表示将拍摄的Log素材一次性转换为709规格图像的数据,原先表示各种各样的转换表格。为了在各色域中实现复杂的色彩变换,三维的LUT成为当今主流,被称为3D LUT。对于初学者而言,若不使用LUT处理已拍摄的Log影像,而是采用色调曲线或色相、饱和度等二维方法进行色彩编辑,将难以立即在709规格的色域范围内进行显示,而使用LUT将使这一过程变得简单。以索尼为例,已经将使用S-log拍摄的素材转换为709规格的LUT在网上发布。关于LUT的具体使用方法下文还会涉及,使用上述LUT很容易将Log影像应用于709规格。此外,最近用于摄影的监视器也逐渐安装了LUT,在使用Log进行摄影的同时,可利用LUT确认709规格的图像。如果有人单纯为了确认709规格的图像而使用LUT,那么也会有人在实施色彩编辑的最初阶段使用LUT。使用者根据各流程使用各种各样的LUT,促进最终色彩的生成。


*5 LUT
LUT是一般用语,索尼为了在各种现场活用S-Log,将3D LUT称为Look Profile。


基于Log的摄影
使用Log摄影时,对于对比度较低的影像而言,确认曝光度或对焦很困难,建议利用LUT进行确认。有多种图像的确认方法。对于FS5或α7SII而言,相机本身可确认符合709规格的图像(伽玛显示辅助)。此外,利用外部监视器的方法是指利用剪辑监视器CLM-FHD5,通过S-Log的伽玛显示辅助功能也可进行确认。使用ATOMOS SHOGUN可一边确认LUT,一边实现内部录制(利用XAVCS、SHOGUN可实现PRORES422HQ的录制)。此次使用具有备份功能的SHOGUN。
slice10.jpg 比如索尼的A7S2 / A7R2


若选择PP7(S-log2),在α7RII中的ISO被设定在800以上。选择S-log时,可设定的最低ISO感光度因机型而不同根据传感器的特征设定出最合适的最低ISO感光度,例如在FS7、FS700中,将ISO设定在ISO2000以上。当影像过亮时,请活用ND滤镜。


使用Log摄影时,曝光补偿的设定方法

与通常的视频拍摄相比,当采用Log摄影时,即使看到影像也很难把控曝光补偿。因此,拍摄时踌躇于曝光补偿设定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首先应该了解的是S-Log2规格是指在视频电平32%的条件下拍摄出*6的影像。


在视频拍摄中,确认曝光补偿的方法有波形、斑马线、假彩色*7。虽然α7RII本身的斑马线不能用于确认视频电平32%,但是使用上述剪辑监视器CLM- FHD5时,利用假彩色即可确认32%左右的电平。在本现场,我们利用了SHOGUN内置的波形。


但是在视频的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严格检测曝光数值的情形或无法利用波形监视器等设备的环境。此时,使用Log摄影也具有很大的优势。α7RII的 S-Log2动态范围宽达14档,对高光的抗性较强,难以剪辑。而我们正是利用这一抗性。实际上,若通过Log图像进行监控,往往会有“还可以增加曝光补偿数值”的感觉。对高光具有强抗性的Log摄影是在直方图的范围内“混入”数据。毫无疑问,为防止被摄体出现曝光不足,必须事先通过直方图进行仔细确认。


此外,事先“调亮拍摄”,在调色阶段再“调暗”可有效降噪。例如,在原有的S-Log2曝光基准上增加+1EV进行拍摄,并在调色阶段再调暗进行显影。请务必注意此时动态范围已缩小为一半。换言之,可改变噪点与动态范围的平衡状态。


本次我们忠实于曝光的基本值,控制曝光值使18%灰度变为波形的32%左右,以此作为α7RII曝光数值的设置方法。


此次虽然是通过实际录制的Log图像确定曝光数值,但是准确检测信号电平是关键。摄影时,一边利用监视器调整LUT的开关状态,一边进行摄影是不可能的。


使用DaVinci Resolve的后期制作
slice14.jpg DaVinci Resovle12调色的式样。使用免费版也可处理4K素材。


编辑Log。对应于Log的编辑软件/调色软件除DaVinci Resolve以外,还有Adobe Premiere Pro CC(Premiere)或Catalyst等软件。此外,EDIUS声明支持读取现行版本的LUT(.CUBE文件)。





14

主题

391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10-29
发表于 2017-7-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F55 slog3拍摄明亮场景,波形图顶端到100%也可以对吗,我实际测试是可以的,不知更专业的如何界定。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148

主题

1115

帖子

3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2-11
发表于 2017-7-14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新手,“专业的调色大师们都不屑用LUT的”

点评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LUT相当于快餐了。为的就是方便。很多专业的也自己制作LUT,然后加快进度。专业的按镜头调色,毕竟价格很昂贵。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各取所需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4 23:07

0

主题

4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7-29
发表于 2017-7-1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主题

9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4-3-20
发表于 2017-7-1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谷华东 发表于 2017-7-13 23:55
用F55 slog3拍摄明亮场景,波形图顶端到100%也可以对吗,我实际测试是可以的,不知更专业的如何界定。

是监控slog3时候画面还是lut 后?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6

主题

3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摄影

注册时间
2013-2-28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17-7-14 01:37
楼主是新手,“专业的调色大师们都不屑用LUT的”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LUT相当于快餐了。为的就是方便。很多专业的也自己制作LUT,然后加快进度。专业的按镜头调色,毕竟价格很昂贵。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各取所需吧!
jkl 实名认证

0

主题

29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1-31
发表于 2017-7-1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的LOG是这么回事,说出来,虽然文字表述能力差,表述不清楚,也可能完全错误的,请大神指教。

简单罗嗦几句,就是现在摄影机电子感光器件对光的感应是呈线性的。多强的光就对应多强的信号。而人的眼睛对光的感应确是非线性的,对弱光敏感性要高于强光,呈现一种类似对数曲线的非线性状。所以要在显示设备上把摄录的图像呈现出来,就要模拟出现实中线性状态,回归线性。但是大家看清楚了,摄影机的感光器件输出的是线性信号,但是摄录机记录的却不是线性原始信号,而是被人为拉弯的非线性信号。并且是类似于人眼生理感光曲线中LOG弯。这样也能还原更多低照度下的细节。也就是说向上弯的。对低光要比高光敏感。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个就是线性信号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比所谓RAW数据量大的多。不是不想记录,而是不好记录。第二,原来显示设备CRT一个重要显示特性就是输入信号强度和亮度呈现一种反LOG非线性状态,也就是向下弯曲的。前面说过,要想在显示设备中还原出我们现实中的色彩,就必须回归线性。所以,输入信号的向上弯和显示设备中的向下弯二合一。呈现大致的线性。

   那LOG又是咋回事呢. 上面说了,虽然摄录机感光器对光的感应是线性的,但是摄录机记录的却是非线性的信号。虽然是非线性的信号,有弯的轻的,有弯的厉害的。所谓的LOG就是弯的轻的接近于线性的信号。这样能记录更多的细节,有利于后期处理。当然了如果你直接观看LOG视频,大家发现没有,画面整体偏灰,并且对比度不明显。这就是近线性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后呈现的效果。这就所谓的LUT咋回事呢,就是给你个模板,把线性拉弯,拉什么样的弯,拉的多厉害。取决于模板数据了。

    罗嗦这么多,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jkl 实名认证

0

主题

29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1-31
发表于 2017-7-16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人眼的对光的感应曲线和LOG毫无关系的。大家注意了。

图像摄录设备和图像呈现设备全部的流程归结一句话,回归线性。还原出现实中的线性就够了。至于人眼感应曲线。就是人的一种生理特征。这是人进化而来一种生理现象。对弱光要比对强光敏感区间大。当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成几何倍数增长时候,人眼也就感觉还是那么亮,也没亮到哪里去,这也许就是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7-3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