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心全 于 2017-7-5 22:25 编辑
七天三分钟,一堂关于创作,关于艺术的实践课,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我还在盯着某个广告的后期,第二天就必须为了那场“白日梦”放下手里所有的包袱。
这个奖杯是三七第六届的水晶杯(盗邓大的图,自己的奖杯断掉了,真希望再给我一个)
言归正传,我作为团队的制片人,也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跟大家聊聊干货,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我们每年有必要经历一次"三七",也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前几年我并没有参赛。
正在工作中的同事们 一、为什么没有参加往届三七?
作为公司的领导,我需要考虑现金流,时间成本,以及人员档期等各方面的事情,要搞三七,那就需要腾出至少一周的时间,来完成这场"白日梦",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答案是:有。
现在我要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在经历第六届三七之后,没有再继续参加。
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生存。
这是所有的初创团队,逃避不了的话题,面对房租,工资,业务等问题,你需要不断的接活,不断的给自己安排档期,不断的给自己施压,现金得到了,我们却失去了很多自我。
拍宣传片现场,我的苦中作乐
本来,我对于拍摄企业宣传片广告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压根就不是为了拍宣传片才干的影视行业,但是毕竟是为了生存,于是,看着邓大每年的三七的号召,我在广告和宣传片的现场呵呵一笑,同时看着手里的吹的很牛X的企业文案和脚本分镜。 所以说,往年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不去参加三七,而理由极其充分,论证论据论点齐全,谁跟我辩驳,我跟谁急。
二、为什么今年参加三七? 团队越做越大,接的活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有了选择权,同时也遇到了瓶颈,整个团队一下子陷入到危机中。
图为我们大半夜测试光影效果
原来,我们在拍摄宣传片广告和一些微电影的时候,更多的使用5D3 FS7等一些小型设备,客户的要求也没有那么的高,都是几万元的小活,不需要处理商业调色,不需要现场布置特别复杂的光影,不需要美术化妆的设计,当更大量级的业务来临之际,我们遇到了制片危机。 使用宽容度更高的机器以后,比如乌鸦,艾丽莎,它们对于光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画面的细腻程度也越来越精致,整个团队除了我和我们的影像总监以外,都没有特别多的大片前期经验,作为一个以标榜自己专注中前期的团队,这种情况是必然不能接受的,于是我们在想解决危机的办法,那就是知识管理与项目实践。 提升制片团队的水平,就是在提高生产力,其实,作为一个制片团队,你需要知道雇佣什么样的人,花多少钱,用什么机器,能达到什么效果,没有经验是不行的,于是乎,我的“阳谋”上线了。 我为公司建立了一套知识管理体系,无论新人还是老人,把自己心得体会以及经验,都上传至这个文件夹,我不怕任何人带着它们离开团队,就像FILMAKER的创作者分享精神一样,我愿意把我们的经验传播给那些追梦的人儿。
第二个就是要实践,再多的理论在没有实践的基础上,也是一堆废纸,也就是参加这次三七的原因。
在影视行业里,被压迫是常态,很少能做自己,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力改变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吧。 其实,在制片团队培养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很多挑战,对于灯光,美术,置景,镜头声音都要有专业的认知,才能控制影片的最终效果。于是乎,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一些不是特别要命的大小项目里,实践着我们的理论方法,即便成本提高,我们也要去做,因为这是解决团队制片能力的我能找到的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法。
图为三七拍摄时我们选择的一块1.2X0.6的玻璃(最好不要有划痕)
图为我们营造下雨效果的花絮
所以,在这次三七短片题目出来以后,我们决定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类型,恐怖片,把三七当做我们理论的一次实践,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对于氛围的营造上面,就比如上图当中的雨夜的效果,我和道具师一起买了一块玻璃和喷枪,之前没有试验过这个效果,所以,便在剧本出来以后我们正式拍摄之前,拍了一个DEMO,而且效果不错。 当然,我们还想用闪电灯,但是对于1天七八百的租金,还是想暂时放弃一下,预算留给下一届三七短片了。 一部短片,在短时间之内,肯定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要设定一个目标,也就是我想通过一次三七,来达到什么目的。 图为白墙上面营造了栏杆光 
这次影片的预算表被弄丢了,有时间我重新整理一份,发上来与大家共享。
所以,对于每一位电影工作者来说,即便刚好这几天没时间,即便你有与我前几年有同样的理由不参加比赛,也希望你心中的"三七"不要熄灭,每年给自己一个"三七",但我还是希望,能在这里看到你。 一定要记住,勇敢的做回自己,你将会惊奇的发现,你的影像注定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