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19829|回复: 24

[调色] 达芬奇14:传说中的合作流程已经实现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1086

帖子

0

精华

机构会员

尊正官方

注册时间
2012-1-4
发表于 2017-5-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帖
内容来源: 原创(楼主原创内容)
技术帖类别: 经验/心得
本帖最后由 ZUNZHENG 于 2017-6-6 09:22 编辑

原文链接:https://gaiamount.com/academy/detail/1070

在NAB展会的聊天中,有人提到说是工作室概念的软件就像是飞行汽车一样,一直在向往中,从未真正实现。
从集成各种工具套件这个角度来说,后期制作软件与飞行汽车是非常相似的。各家都承诺说是可以把各种工具结合起来,多种技能在项目文件内可以无缝衔接,省去很多转格式的麻烦,又不会对项目造成任何不利影响。但是这个梦一直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影视后期行业所有的大牌厂商都多次尝试过实现这个梦,但最终又不得不放弃。
但随着达芬奇14的到来——有了协同工作的流程——后期制作的飞行汽车真的突然实现了?真的不再是我们已经习惯使用的那种把各种软件强制叠加起来的老做法了吗?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工作流程?
本节我们将会探讨的问题包括:
1. 什么是“工作室概念”?为什么这个概念让人那么痴迷?
2. “工作室概念”的演变?过去20年中是如何尝试实现的(但最终又失败的)。
3. 达芬奇几年来在这条路上是如何努力的,以及为什么说达芬奇14 Studio首先实现了“工作室的概念”。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对“工作室”的概念感到兴奋。因此,我们也会探讨一下为什么有人反对工作室合作的工作流程,以及Blackmagic需要回避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充分实现他们的“工作室概念”。
最后,我们还会简要概述一下谁会从这个新的工作流程中受益,谁又会感到受到了威胁。

什么是“工作室概念”
提到影视工作室,你会立刻想到那种内部设施完善、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在工作室内可以完成所有的相关工作,从与主演签约,到支付前期制作和后期的费用,再到最终的发行和市场宣传。通过对影视后期全流程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形成了规模经济。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就允许各个工作室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作流程,自己把握效率。后期的各个工种都跟着这个节奏来工作,而工作室就是那个乐队的鼓手,负责打拍。
软件开发人员们讨论开发一款适合工作室的软件时,他们所指的是可以让后期不同工种之间无缝地分享项目和时间线。

“工作室概念”承诺可集成多个后期制作环节
多个环节涉及的软件都可以在“工作室概念”下融合,也就是说在那样的完美世界里,可以实现下列事情:
· 从前期一直到最终交付成片,现场小样和元数据都是在一起的
· 剪辑师创建的时间线可以完美的转到后期特效软件和调色软件中去
· 特效组、音效组和调色组处理过的效果可以无缝地返回到剪辑流程,再最终交付成片
· 任何的修改或多个版本都可轻松地进行跟踪,都可从后期流程的任一环节向前或向后追溯
工作室流程承诺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因为众所周知,一个项目在不同的环节中转移,等待的时间和复杂的工作流程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

为何在过去的20年里“工作室概念”都以失败告终?
在过去的20年间,所有以字母A开头的大公司都尝试过搭建工作室流程,但最终都失败了。
Avid试图通过多次并购来实现——尤其是在引入Symphony前后。不同的图形和音频处理软件都试图延展Media Composer的功能。ProTools(Avid的数字音频工作站)的集成可能是Avid公司最成功的一次集成了——但是即便从最泛泛地层面上来看,这都不能算是集成。因为你仍然要复制媒体文件,仍需要创建新文件。而且最终混音后的文件有无法无缝地返回到时间线内——需要渲染、替换,通常这一工作又不是由混音师完成的。
众所周知,Apple花费了多年时间搭建基于Final Cut的工作室流程。它是基于剪辑、动态图形、调色、动画字幕和音频等工具的流程,并以Final Cut为核心来进行集成。理念很简单:Motion或LiveType的项目可以在Final Cut Pro中用作源素材。其它App的某些工具甚至可以控制Final Cut Pro,但是苹果公司逐渐发现想要把这些软件底层的不同编解码统一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最终这些软件都逐渐没落、消亡,只剩下Motion了。
Adobe把创意云平台作为他们自己版本的飞行汽车。Adobe拥有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静帧图片和动态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AE。但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呢?最终他们选择将Premiere Pro作为动态链接的集成端。Premiere要么直接从这些项目文件中(比如PS的.psd格式)读取数据,要么动态链接到AE里(把Premiere中的部分时间线发送到AE中去)。AE将文件修改后,再实时地进入Premiere。但是你只要谷歌搜索一下就知道动态链接也不简单,也会出问题(点击链接会显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关于尝试解决动态链接问题的谷歌前10页的搜索结果)。Adobe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它过快地了结了SpeedGrade项目链接的生命。在外界看来,Adobe似乎已经不想进一步开发这款软件了。
纵观以上,这些在“工作室概念”方面的所有尝试最终都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我在这里套用一位美国总统的话:
“是时间线啊,傻瓜!”(It’s the Timeline, Stupid!)
时间线——作为数据文件的表示形式——在不同的软件之间共享是非常难的。比如说,它涉及无极变速如何处理的问题。由于剪辑师在回放变速时,是把一种帧速率变到了另一种帧速率,但这是以非线性编辑的方式处理的,那么在两款不同的软件中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吗?经验已经证明:完全没可能。
不同软件表示时间线的方法不同,它们对于时间线中变量的判断是不同的,一款软件的所有功能特点,在其它软件中可能完全不存在。而能让流程中的所有软件协同工作起来的正是共享的时间线。典型的例子就是Final Cut Pro和Apple Color两款软件。

Final Cut ProApple Color两款软件从未真正地集成到一起
苹果公司收购Final Touch,并把它改头换面成了Apple Color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两款软件“集成”到一起。他们是用简单的XML流程来实现的,苹果写了一小段代码,让Final Cut的时间线可以导出为XML文件,然后再打开Color软件,导入XML文件。这个代码在Final Cut里就是“发送到Color”这样一个命令。
任何一位使用苹果Color的调色师都会告诉你,这样的操作处理根本就谈不上无缝。如果你不遵守一系列的规则来准备时间线,FCP的XML文件分分钟会崩溃,而后的数小时内,后面的团队就没活可干了,这样损失的时间和成本难以估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这样的故事在工作室里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由于后期的从业者们使用这些所谓的“集成”软件,很多很多的人在浪费很多很多的时间,来弥补这样的工作流程造成的漏洞。而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不同的软件之间共享时间线太复杂而造成的。这样共享出来的时间线无法完全代表工作室其它同事们实际创建的时间线。
但是,当BMD把达芬奇变成了一款全能的非编软件的时候,在这款调色软件的内部也同时设计了剪辑功能,这时我们才察觉到了一丝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为什么说达芬奇Studio与其它的工作室集成软件不同?
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整合到一款软件里是非常非常难的。这需要意志力,需要人力,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我看来,达芬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它的剪辑工具首次亮相是在达芬奇9发布时,这些剪辑工具直接嵌入到达芬奇中了——没有任何“发送到”这类的命令。那时我们都觉得对于达芬奇这款一直以来都是单轨播放视频的软件来说,这实在是一项很必要的改进。有了XML的支持,增加了多轨视频和音频的处理功能,调色师们总算可以用达芬奇做一些简单的剪辑工作了。
达芬奇是一个剪辑平台吗?并不是。
但是达芬奇做了一件别人都没做的事——它把两个不同工种(剪辑师和调色师)用的两套完全不同的工具通过一条时间线统一到了一款软件中。
采用单一的共享时间线是达芬奇最强大的功能特点!
到了达芬奇12.5,它的剪辑界面逐渐成熟起来,而已经相当成熟完善的调色界面就这样直接沿用了编辑页面的同一条时间线,然后把它输入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同样复杂)、最大限度地优化过的用户界面。
在编辑和调色页面切换时,你会发现时间线的外观和元数据的展现方式也完全改变了。
图片1.png
由于剪辑师要经常调用媒体夹、移动视频和音频片段,所以编辑页面的时间线是据此优化过的。
对剪辑师来说,视频和音频因素的摆放位置最重要的。处理时间线是视频剪辑师工作的最核心的内容。
但是对调色师来说,重点却完全不同,时间线已经确定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快速方便地使用调色工具,如何能深入地集成外部的硬件工具、图像分析工具、快速保存并重新使用保存过的调色操作。

达芬奇调色页面的时间线显示与编辑页面完全不同
图片2.jpg
调色师的工作任务和剪辑师不同,因此调色页面也据此进行了优化——包括调色师要查看的时间线显示方式。但在编辑、调色和Fairlight页面,底层的时间线元数据是完全相同的。
多轨时间线已经压缩到了只显示最重要的细节信息、轨道优先级和镜头长度。除此之外,还添加了一条新的时间线——缩略图时间线。在缩略图时间线上,调色师看不到镜头的长度。但是这种显示方法能让他们快速直观地查找到300个镜头之前的某个镜头。
剪辑师和调色师所使用的时间线元数据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该数据的展示方式并不只局限于剪辑师眼中的方式,达芬奇完全根据任务的不同,根据不同工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差异化设计。

达芬奇14在集成Fairlight时也沿用了这一传统
图片3.jpg
混音师的关注点又与调色师或剪辑师完全不同。所以达芬奇14中,Fairlight页面的时间线又是另一番模样。
达芬奇没有把Fairlight作为独立的App,BMD没有采用老一套的“发送到Fairlight”这样过去20年间行业其它软件的常用指令,而是决定全部采用共享时间线的方式。
BMD把整体的音频处理器都换成了Fairlight,包括编辑页面和Fairlight页面。那调色页面呢?调色页面最好还是专注于调色本身。
Fairlight页面的时间线又是另一个样子。视频被完全忽略,专注于音频师想要的元素。这些视频剪辑师觉得繁杂的时间线音频处理工具,音频师在Fairlight页面会很容易找到。
同样,达芬奇拒绝用剪辑师的世界观看待时间线,而是根据实际需求优化每个页面时间线的外观,但又到达了共享时间线的理想彼岸。

一条时间线,多用户交互使用
但这并不能完全实现工作室集成的梦,因为即便把所有工具都整合到了同一款软件中,使用的也是相同的项目文件,但如果没有某种共享机制的话,一个项目中一次仍然只能允许一个用户操作。
尽管共享时间线确实解决了不同工种之间每次交换时间线的困扰,但这仍是一种线性的工作流程。你只能等到别人下线之后才能操作这个项目。对于工作室来说,这就不够高效。BMD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有了达芬奇12.5的合作流程。
达芬奇14对合作流程做了大幅升级!

为什么达芬奇14可能突破性地实现了“飞行汽车”的梦想
对于工作室的后期制作软件来说,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汽车的梦,共享时间线只是必要的第一步,但远远不够。
多个工种需平行操作同一项目。
这是Avid的强项,尤其适用于高速运转的广电领域。多个剪辑师需同时处理同一个真人秀,需要共享图像和其它一些通用素材。
进一步来说,特效组要处理选定的镜头,而调色组需要确定某个镜头是否需要挽救,而音效组可能要试着挽救一条出错的音频。
达芬奇12.5为协作流程打下了一个基础,虽然可以操作,但不灵活,留有很多待完善的空间。而且其流程有些让人困惑。不同的协作者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但又没有指明哪个人可以做什么事。而且对于具体每项工作的协作人员数量有限制。
在2017年的NAB大会上Robbie Carman、Rich Roddman和Patrick Inhofer做了两个达芬奇12.5的合作流程演示,我们三个研究了好久才弄明白它的流程。能用吗?能用。这个流程理想吗?不理想。
它用起来更像是公测版,而非正式版。但是,的确在调色师工作时,剪辑师也可以同时工作。如此一来,就为跟进一步的协作奠定了一个基础环境。

达芬奇14 Studio好似梦寐以求的“工作室”流程
不仅调色师和剪辑师能同时工作了,而且音频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协同工作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合作流程似乎更简单了,达芬奇14 Studio引入了:
· 媒体夹/时间线锁定:多个剪辑师可同时操作达芬奇的同一个项目。他们把时间线放到各自的媒体夹,并在用户层面将其锁定,这样多个剪辑师就可以控制不同的时间线,在达芬奇的整个项目下进行各自的工作。
· 镜头锁定:多个调色师可在同一条时间线上同时进行调色!在对某个镜头调色时,该镜头就锁定了,这样两个调色师的工作不会相互覆盖。只有调这个镜头的调色师从该镜头退出后,另一个调色师才能看到该镜头的调色结果。
· 启用实时保存:某个项目一旦进入合作模式,系统会自动开启实时保存功能。这样可保证多个调色师的调色结果持续保存、同步,防止相互覆盖。
图片4.png
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对比两条时间线了,还能把它们融合到一起!
· 时间线融合:如果两位剪辑师必须要同时处理一条时间线,可以采用复制时间线的方法来工作。复制的时间线可放到新的媒体夹,单独进行剪辑。后面可使用比较时间线的功能,将两条时间线融合到一起。
· 锁定的媒体夹可以通过只读模式查看:如果一位协作者在使用某个镜头、时间线或媒体夹,并不是说其他人就不能查看。制片人可以查看剪辑师正在工作的时间线——只不过是在只读模式下。同样,混音师在Fairlight页面混音时,其他人也可以在只读模式下检查音频效果。
· 对话功能:因为合作流程的本质就是合作,所以达芬奇14新增了聊天功能。如果你登录了共享项目,便可以与其他组员聊天对话——而且无需联网。
图片5.png
这个功能很帅,组内聊天无需连接网络。
· 媒体夹/镜头锁定是自动的:艺术家们只需在调色页面打开媒体夹、时间线,或选中某个镜头,便可锁定所解锁这些资源。
· Power媒体夹:从达芬奇12.5开始就新增了一项辅助性功能,那就是让同一数据库下不同项目之间可以共享剪辑文件夹。这就让一些具有关联性的或内网中的通用素材可以自动分享。虽然这个Power媒体夹功能不只限于合作模式下使用,但它的确是为团队合作的流程而设计的。

这是真正的多用户协作并行的工作流程
剪辑师、调色师、混音师......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同一个项目内工作——而且经常是在同一时间线上工作——无需担心软件冲突。

达芬奇14打破了传统的工作室概念,这是我一直期待的
后期流程中的飞行汽车就在这里。多个环节的艺术家们(还有他们的助理)终于能平行工作了。再也不用通过XML共享时间线了,再也不会把时间线搞坏了,不用再把时间线导入导出了。以前没有项目锁定功能,一人进行某项任务时,其他所有人都要等他做完才能动。
我猜达芬奇14的协作流程才刚刚起步,换句话说,它已经超越Beta版了(也就是达芬奇12.5),这才应该算是1.0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这个流程的实现,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达芬奇集成了全新的Fairlight版块。

达芬奇Studio降低了匠人们的价值?
如果说哪条关于达芬奇14的评论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响应,那一定是:“达芬奇14这不是想让大家都样样精通吗?”客户们可能也会这样觉得:“如果一款软件都能做得到,难道你不应该做到吗?”
这点我完全不赞成。你可以在达芬奇的不同页面切换,告诉客户这些都是为专业艺术家打造的专业工具,相互独立。只不过达芬奇消除了各个换件之间文件传递的摩擦,可以把它看作是后期流程中的核心软件。

如果有人应该要担心了,那就是独立调色师或独立混音师了
如果你在小型工作室工作,有几位剪辑师、一位调色师和一位混音师,正在寻求方法来胜过那些独立调色师,那么你现在可以用协作流程来作为卖点了。如果这些工作室都能开始接受并优化他们的协作流程,那么会很快发现,与独立剪辑师或调色师相比,小工作室占了上风。
如果你是一位独立艺术家,可能不久就会发现很多小型工作室都想雇你。为了能增强自身合作流程的实力,这些工作室现在想要把更多、更好的从业者都收入麾下。
如果工作室的概念没有降低从业者自身的价值,那么这一流程还有什么其它的潜在危险呢?

达芬奇Studio的危险之处
在我看来,危险在于它的数据库。
达芬奇的数据库管理必须要很强劲。尤其是整个团队全天候都在做实时保存——数据库必须稳定、稳定、稳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任何出错的余地。
过去,如果调色师把项目搞丢了,起码剪辑师那里的时间线是完整无缺的。但现在你能想象如果一个项目搞砸了,整个链条上所有工作都没了,会是什么样吗?剪辑、调色、混音都没了,简直就是噩梦!这种事决不能发生!!
BMD必须日以继夜地工作来保证这种事不会发生。他们需要帮用户建立稳定的SQL数据库日常备份机制,尤其是如果一天有18个小时都要访问数据库的话。
但是今天我翻阅用户手册时,并没看到关于这个弱点的任何文字信息。尽管大型工作室都有IT专家,已经有数据库管理的保护措施,但是BMD还需要努力帮助小型工作室来解决数据的安全问题。

达芬奇14也许只是变化的起点
Avid、Apple和 Adobe都不能忽视BMD已经在达芬奇14上实现了它们没有实现的梦。就单单“融合时间线”这一个功能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我还听到有人说达芬奇14就像是直接毙了Avid。我很同意这种说法,可以说达芬奇14的发布撼动了整个后期制作行业。
唯一可以称得上美中不足的是:Fusion哪里去了?
但是看到达芬奇14如此惊艳,难道你真的认为BMD没有在努力开发Fusion的新版本?不过,去年BMD成功地拉低了大家对于集成Fusion的期望,他们说代码差异太大,可能要花费几年的功夫。
但你看到BMD在达芬奇编辑页面投入的巨大努力,看到他们能那么深入地集成Fairlight,看到他们为了开发合作流程而投入的多年的努力,还会认为他们没有在努力地开发Fusion吗?
以后应该就是单条共享时间线和平行的合作流程的天下了。
把二者结合起来?那不就是梦寐以求的飞行汽车。而现在只要2550元,你就能拥有它了。
大家怎么看?我说的对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Patrick

本文章由Gaiamount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翻译、整理并发布!
gaia微信二维码.jpg

19

主题

712

帖子

2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21
发表于 2017-5-2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把AE直接集成进去,搞成AE模块,共享时间线。
然后把3D MAX 集成进去,搞成3D模块,共享时间线。
当然,最可能的是,它把fusion集成进去。

点评

那还玩毛啊 再把PS也集成进去,一套流程 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11:15

35

主题

25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1-26
发表于 2017-5-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ine 发表于 2017-5-22 10:35
它把AE直接集成进去,搞成AE模块,共享时间线。
然后把3D MAX 集成进去,搞成3D模块,共享时间线。
当然 ...

那还玩毛啊   再把PS也集成进去,一套流程 哈哈

23

主题

68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8-11-15
发表于 2017-5-2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靠谱。只是达芬奇对硬件要求高。

34

主题

149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6-22
发表于 2017-5-2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值得期待!其实我想要的是达芬奇剪辑的官方中文教程,加速融合吧

0

主题

6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6-18
发表于 2017-5-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all in one新流程普及不知还要多久

2

主题

1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1-11
发表于 2017-5-2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达芬奇14确实是革命性的,但是对于达芬奇来说,调色是它的强项,而剪辑和音频的处理,相比起的pr、fcp、AU等专注各自领域的软件来说,是否有优势呢?如果它的剪辑、音频处理不好用,就失去了合并流程的意义了,用户还是会选择好用的软件。

3

主题

7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5-3
发表于 2017-5-2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一天可以用达芬奇完成所以后期工程,那就牛逼了,现在用达芬奇14,尽管说不太习惯剪辑,但是真的在适应,万一以后真的实现了,那不是很开心了,而且就现在这个程度,觉得bmd能做出来完全是有希望的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1

主题

3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2-7
发表于 2017-5-2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开始使用了,功能非常强大,正在摸索中,确实比之前的版本快了很多,加载了调色的时间线,在我联想小7的本本上,拉的飕飕的!一点不卡!后续在慢慢体验吧。

点评

你好,我想问一下,你在用达芬奇调色时,是直接把原素材导入达芬奇调色的么?还是经过转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2:30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148

主题

1115

帖子

3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2-11
发表于 2017-5-25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巴拉巴拉说半天,难道你们都没有遇到随随便便显存就满载的警告问题吗?

点评

少用降噪就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9 16:40

0

主题

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2-19
发表于 2017-5-2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追疯少年 发表于 2017-5-24 20:12
我已经开始使用了,功能非常强大,正在摸索中,确实比之前的版本快了很多,加载了调色的时间线,在我联想小 ...

你好,我想问一下,你在用达芬奇调色时,是直接把原素材导入达芬奇调色的么?还是经过转码?

17

主题

205

帖子

4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6-6-24
发表于 2017-5-25 1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电弧 于 2017-5-25 19:53 编辑

数据厍应该放在云端,釆用分布式布局。如果放在本地(无论SAN还是NAS),数据库的复制、数据同步,虽然很容易实现,但跨地域互联网协作,则会面对不小挑战。(如果无法跨地域,只不过是局域网内的工作室方案,格局偏小,局限性很大,优点是:实施起来更稳健,风险更可控)

所有在线协作,数据库扮演了关键中枢角色,时间线不过是内部运行机制。

个人认为,达芬奇应该采用微软、谷歌的协同方案,更为成熟,否则,失败的几率很高。即便“飞行汽车”能飞起来,也容易一头往下栽。

Arctime直接采用互联网在线协作,2015年已列入开发计划,两年来一直在比较,所有备选方案的优劣。
http://arctime.cn/zh/service.html

1

主题

3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2-7
发表于 2017-5-2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Ashizhen 发表于 2017-5-25 12:30
你好,我想问一下,你在用达芬奇调色时,是直接把原素材导入达芬奇调色的么?还是经过转码?

不用,现在主流都是mov格式,达芬奇无缝支持,本命格式,之前版本不支持h264,这次好像可以支持了,我还没试用格式,不太清楚,我也是在学习摸索过程

点评

之前也支持,就是win需要装更新补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9 16:42
嗯,谢谢你的回复, 我现在也是自学摸索着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58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0

主题

8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2-19
发表于 2017-5-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疯少年 发表于 2017-5-25 20:26
不用,现在主流都是mov格式,达芬奇无缝支持,本命格式,之前版本不支持h264,这次好像可以支持了,我还 ...

嗯,谢谢你的回复,

我现在也是自学摸索着走...

0

主题

57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6-12
发表于 2017-5-2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功能其实都是再向sgo mistika靠拢,但是底层的架构还是没有人家mistika给力

点评

加声音编辑纯粹就是憋不出宝来了,生怼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00:09

203

主题

1万

帖子

2

精华

精华作者

卖燕尾槽的

注册时间
2010-11-2
发表于 2017-6-6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BULL SHIT,BMD这么玩纯粹是在给他的IO硬件增添附加值,我不认为现有的流程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也是人的问题。达芬奇取代AVID和PR或者FCP?取代protools?低端制作也许有可能,稍微认真点的制作都不会这么干。

PS. 终于把系统里的BMD 转换器换成了AJA 的HA5-4K,妥妥的放心!

点评

“BMD 转换器换成了AJA 的HA5-4K”这两者有何区别?请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4 01:25

203

主题

1万

帖子

2

精华

精华作者

卖燕尾槽的

注册时间
2010-11-2
发表于 2017-6-6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天龙 发表于 2017-5-28 09:14
这些功能其实都是再向sgo mistika靠拢,但是底层的架构还是没有人家mistika给力

加声音编辑纯粹就是憋不出宝来了,生怼呢。

11

主题

15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大潘

注册时间
2011-6-26
发表于 2017-6-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说,bmd的思路是对的,有需求,就有市场,不管市场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合作流程,不仅仅体现在后期,相信,很快,在前期流程中,这个合作流程功能,会让后期与前期的结合更紧密,效率更高。bmd在很多领域,一直是后进生,如何弯道超车,是领导层一直在考虑并一直在努力的。什么是创新,我想,这就是创新的一种。希望我们国家的软硬件商,能够多多学习。

0

主题

2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3-27
发表于 2017-6-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17-5-25 01:30
这巴拉巴拉说半天,难道你们都没有遇到随随便便显存就满载的警告问题吗?

少用降噪就好了

0

主题

2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3-27
发表于 2017-6-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疯少年 发表于 2017-5-25 20:26
不用,现在主流都是mov格式,达芬奇无缝支持,本命格式,之前版本不支持h264,这次好像可以支持了,我还 ...

之前也支持,就是win需要装更新补丁

3

主题

5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3-5
发表于 2017-6-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RAW进达芬奇能流畅剪辑 谁还费那劲转码进final cut呢  现在的版本真挺不错的  美中不足就是Fusion 没中文教程普及率太低

7

主题

72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3-6-3
发表于 2017-6-14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和尚 发表于 2017-6-6 00:07
BULL SHIT,BMD这么玩纯粹是在给他的IO硬件增添附加值,我不认为现有的流程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也是人的问题 ...

“BMD 转换器换成了AJA 的HA5-4K”这两者有何区别?请指教

点评

从此不再提心吊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5 15:35

203

主题

1万

帖子

2

精华

精华作者

卖燕尾槽的

注册时间
2010-11-2
发表于 2017-6-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可峰 发表于 2017-6-14 01:25
“BMD 转换器换成了AJA 的HA5-4K”这两者有何区别?请指教

从此不再提心吊胆

3

主题

35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0-5-9
发表于 2017-6-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明儿再细读。

1

主题

2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3-6
发表于 2017-6-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回去后,就试试。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7-28 06: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