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数字这两个与电影技术最相关的问题被人们谈论了无数次,此前我也曾经写过文章(因为觉得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下一篇,所以这里就不放链接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往回翻),但始终觉得理解不够透彻。恰好今天遇见一个胶片VS数码的片子,在场景、灯光、调度都一样的情况下分别使用ARRI 35mm胶片和RED Scarlet数字机拍成的对比片,真正的side by side测试,你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测试视频时长7分06秒,建议在大屏幕上看,或者直接跳至结论部分。
我把其中能看出来区别的地方做了标记,从场景判断正确的曝光应该落在4处的白墙,这部分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曝光不一致的问题,但是两者出来的结果差别是真的很大!
结论: A:比如场景中1、2这样高光的地方,胶片的过渡比数字柔和; B:3洗手池接近中灰的地方,胶片的亮度跟数字接近,但胶片的反差更低; C:4白墙处作为场景的正确曝光点,中灰附近,胶片跟数字表现几乎一样; D:5处肤色的暗部,胶片比数字略亮一些; E:6头发处,胶片与数字都暗了下来,但数字的反差大一些; F:7、8窗帘的亮部,其实也接近中灰,亮部的差异不大,但是数字的暗部比胶片暗; G:9场景外的高光,胶片比数字要暗; H:10处其实算是7和8的中间值,胶片数字差别也没那么大。
去掉标记,换个场景更直观地对比
似乎能感觉到:胶片和数字摄影机有着接近的中灰曝光点;胶片的高光很难曝掉;胶片的阴影部分很难暗下去。而数字的话则没那么“事儿”,该暗就暗,该亮就亮,而且反差很大。
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写了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吗?
请看下面经过调整的胶片和数字对比图
你会发现几乎没什么差异了,其实很简单,中间只是经历了一个类似于下图的“曲线”调整过程,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可能你已经想到了,现在的数字摄影机都有的“LOG曲线”功能跟这个过程非常像。没错,还真是这样,但更准确地说,是数字摄影机的LOG功能在模仿胶片的这种特性,但这种原本属于胶片感光缺点的特性却成了胶片感的精髓所在,数字时代人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反过来想,如果数字部分的拍摄放出了LOG模式画面,应该跟胶片的画面很接近。
所以,现在再谈胶片、数字,你觉得这还是一个问题吗?
胶片一定比数字好吗?数字也一定不如胶片吗?那些不愿意弃用胶片的导演真的是因为技术原因吗? 视频作者Michael Garza-Gongora,请点击原文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