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484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1-7-30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1-7-30
|
本帖最后由 xierui117 于 2017-2-17 18:59 编辑
常规场景镜头(有基本全景),中调画面要求,基本是需要2.5k HMI灯才好做光线造型。至少也要1.2K HMI。
也就是2500✖️75=187500流明。1200✖️75=90000流明。
然而目前我了解市场上的显色过关的LED灯,最高功率也只有200W,28000流明完全不够用。
同样钨丝灯,需要至少5000w的钨丝灯才有70000流明。
比较而言,同样亮度要求的情况下,钨丝灯是最便宜的,而且显色性是最好的,但是弊端是 1灯具非常笨重,2非常耗电,而且民用电路负载有限。(民用住宅一户最多负载10000w的功率,具体要查房子电箱上的参数)。
实际使用上,退而求其次,最便宜的就剩镝灯(HMI)灯了。主灯一般常用的还是2.5k HMI,1.2K HMI(或者新版的M8 M18)。
有了主灯以后,再配其他各种型的辅助灯575w HMI灯,kinoflo荧光灯,650w 钨丝灯,LED灯,特图利聚光灯,等等等等,根据不同光型和机动性选择。光型分 聚光 和 散光,机动性就是说 灯具大小和重量。LED灯因为重量轻,所以被广泛运用作为灵活的机动补光,但是LED是很贵的。
综上,灯光其实很贵,个人基本只能买得起亮度低的 小场景采访的灯,大场景你只能租。既然是要求快速的采访,那就索性买最贵但是最轻便的LED灯。
LED其实是很贵的灯,但是轻便啊,为了轻便所以就贵咯。
上面说的是常规稳定的布光套路的情况。
另外的布光思路就有点碰运气了,运气好的话,碰上 场地的建筑的采光设计不错,太阳光线又正好,利用现场光作为主造型光,用遮挡反射和小型灯具做一些修饰补足的布光。有时候效果也不错,那就有很多碰运气成分了,或者要花很多找优质场地和等待自然光的时间成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