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59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1-7-12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1-7-12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落伍者 于 2017-1-13 18:43 编辑
这套东西的成本基本上在两大部分。
1:存储成本【机身,阵列卡,硬盘,机柜,系统】
2:传输部分成本【交换机,网卡,网线】
3:后备方案【再弄一套服务器,或者多弄几个硬盘冷备】
4:技术成本【看你的知识储备或者人际资源储备了。如果你有个服务器技术维护的朋友,那就是一顿饭的成本。哈哈哈】
我用的intel 万兆光钎传输方案。略贵,但是技术支持方面会简单很多。
还有更便宜的方案,但是我不想用。分别说说给想深入了解的朋友。
1、单线千兆【最便宜的方案】
【成本:网线+千兆交换机+存储】
【速度只有1G,5D3以下的素材应该没问题的,再高码流就不行了】
2、四线千兆聚合方案【够用且不贵方案】
【成本:四口网卡+多网线(二手150左右)+多口千兆交换机+存储】
【速度只有4G,需要买能聚合的交换机,交换机最好有一个万兆口来连服务器,而且千兆口要够多,并且布线后会很恐怖。】
3、万兆电口方案【高速方案】
【成本:网卡+电口直连线(相对光模块来说便宜点)+千兆交换机(可能要)+存储】
【线路不能长,而且线材很硬,布线不方便。服务器靠得近还是有一定噪音的】
4、更低门槛的方案:群辉NAS ,但是不能在上面剪辑的。8K多的那款是可以的,好像也是千兆的。而且这价格....2333
5、另外黑群也可以玩玩。我就是从黑群玩过来的。
-------------------------更新---------------------------------------------------------------------------------------------
基本分析:
根据那个表的排版,其实已经很清楚地看出来的了。
整套设备就是两大结构:存储+传输
我的那套和前辈的不同的地方是在 传输 部分。
前辈那套如果你们都看不懂的话,那就没必要看了。你用不了。
如果确实想试试,那你要有个会linux的人帮忙。而且是长期帮忙维护。
终端+服务器都是linux噢。这样速度就完美了。
我这个玩法的数据协议是TCPIP,我一开始觉得会不会有潜在问题,毕竟这个协议常规应用是走小文件数据流量的。但是从同行那里了解到,凤凰卫视的机房也是走tcpip,那我就放心大胆地搞了。
速度分析:
前辈的理论速度是很快的,2000M起步吧好像。但是目前实际应用是4-500M的速度。要折腾驱动什么的。我觉得我搞不来,而且看了一下那个线材,去到6台终端机的时候布线就很臃肿了,所以我选了光纤卡的方案。驱动简单而且线材优雅,10G的速度对我来说也是够的。
关于网卡:
应该还有其它便宜的万兆光钎网卡的。
我是为了省事儿全部用intel的。
例如博通的卡就比较便宜(全新的),而且山寨货返修货少。大伙可以试试。不过要问清楚支持什么系统。我买过一张博通的,320块。(intel 的要450)但是window7不支持的。linux 和2008 R2 都支持。其实这一张可以放在服务器里用。这样又省下一百多。但我最后还是退了。
交换机分析:
前辈那里是没有交换机的,他用的是直连的方式(具体怎么设置的后面告诉大家)。我一开始也考虑这样做的(服务器搞3张双口网卡,那就能直连6个终端了),但是当我找网卡的时候,对比了一下价格。发现买个交换机还省钱些,两张双口网卡已经贵过一台交换机了。所以最后还是走交换机方案。
买交换机的话会涉及到交换机的配置问题,(交换机有网管交换机和傻瓜交换机两种,如果你要买要看清楚,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背板带宽,接口数量,管理界面)你得会配置或者有人会配置。我大学的时候是学校的网管,所以有这方面的人脉可以帮忙。
(有更好的交换机推荐的话请留言告知,我对交换机也不是很熟,看到LB6M这货也是巧合。我一个做系统集成的朋友说飞鱼星也过得去,很多网吧的无盘系统也是用飞鱼星的,应该还行吧,欢迎讨论)
另外,我这交换机很吵,比服务器还要响,开机的时候好像歼17起飞。
关于硬盘:
建议买好点的盘。希捷企业盘,或者西数黑盘什么的。论坛里应该很多土豪的。我的盘是淘宝买的,但我不建议大家再淘宝买了,太多坑。容量看你的需求情况。各种RAID的特点,我就不多说,你自己查一下资料。我是5盘RAID5,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吧。补充一个东西,阵列里的条带尽量设置大写。我设置了最大的1M。
如果偶尔有项目对速度要求特别高,那就走买几块SSD做RAID0就行,经常做手动做一下数据备份。项目完了就转移出来,所以空间也不需要特别大都行的。
(有软件自动备份的,关于这个后面再细说)
好了。说那么多好像都没有一个参考体。懂的人应该也懂,不懂的人看再多分析也是满头雾水。
先看看我的设置过程吧。
我折腾服务器的故事:我的是server 2012 R2 。首富家20块钱激活的。
刚开始安装系统的时候我是先安装了linux的界面版,但是通过远程卡或者USB口安装都很慢,最后居然不成功。我朋友(dell 工程师)干脆就只给我安装了一个无界面的版本(这个系统没有界面所以文件包很小),全doc的操作,安装驱动,硬盘分区,测试内部阵列的速度什么的,我完全看不懂的,他把结果告诉我说都没问题。
然后按我的需求开始添加客户端ID,我要做这个的想法是从使用群辉过来的。给每台机器分配一个帐号,就能分配不同级别的权限。并且能记录他的操作。例如删除啊什么的。还实现了回收站的功能,这样就不怕误删了。
linux无界面的版本测试后,各种需求都没问题。最后发现一个问题和麻烦,关机比较麻烦。用命令行关机的。我来关肯定没问题,但是员工关机就有问题了。每个员工都学会这个功能的话对他们太费事了。所以最后还是用了server,关机直接按电源键就行。系统会安全关机。行政基本的员工都能简单的完成开机关机。
然后开始测试 server 2012 R2,安装系统的过程很奇事不断。服务器安装系统是和PC有一定的区别的。之所以服务器很特别,是因为服务器在没有硬盘的情况下它是能开机进入到一个服务器主板只带的检测系统的。类似常规pc的bios,可以在里面检测cpu、内存、风扇、电源、各种接口是否正常什么的。安装系统的时候是先进入这个主板系统,然后再从里面选择你打算安装的系统版本,然后插入光碟的。但是,安装2012是不被系统底层引导的。因为R510出来的时候,2012还没有出来,所以。上面的引导方法只能是安装2008以下的系统的。我多说是想让大家知道而已。
但是呢,服务器安装系统和常规PC那样子安装系统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开机后选启动项,选U盘或者光盘都行。要看你的介质了。
我开机按F11 一路走下去。(我用光盘)安装好了后出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整个window 的UI界面是透明的,只显示文字,没法用(到后来发现是读盘的问题,因为又装了一次居然成功了)。然后又开始试试安装server 2008。居然成功了。
测试了一段时间2008 发现smb是2.0不能升级3.0。共享文件的传输速度有点落后。查了一下smb3.0的性能参数后决定一定要走3.0。就又试着安装一下2012看看,2012是smb3.0。这次安装居然成功了。呵呵。所以分析出上次的无UI的情况应该是读盘不完整。安装驱动什么的都很简单,直接去intel官网下载就行。到这里系统安装的事儿基本完了。
给服务器设置一个固定IP,网段和现有的千兆要不同(因为我还有一台黑群)。然后给盘符设置共享。这里有点难表达得清楚具体的方法,需要懂一点点网络基础知识+动手能力。
补充一个东西,其实服务器用常规pc来做也是可以的。主要考虑能不能插入阵列卡和硬盘位是否够用。但是服务器有个大特点。就是有硬盘状态灯,阵列里的某个硬盘有问题的话很容易就看得懂。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我的终端的故事:我的硬件是SSD+黑盘。系统有window7 、有window10【刚好有一台设备系统坏了,所以就装window10了,因为可以支持SMB3.0,传输速度是快过window7的,原有的window7的终端就不重装了,以后再说】然后设置映射磁盘什么的。和设置群辉网络磁盘映射一样的设置方法。
然后开始跑文件拷贝试试看速度。导入到服务器有150M左右,我以为是正常的。因为终端机的文件读取有300M,而且做了系统盘,所以在拷贝大量数据的时候只有150是正常的。后来在一个做网站开发的群里的人交流才知道速度测试不是应该这样测试的。(那个群里很多5-6位的QQ,很多是中国玩互联网很早的那一批人,混机房搞服务器的人自然也很多)。
在他们的指引下,用了下面的方法来测试。
服务器和终端都安装一个软件。把内存虚拟为一个硬盘分区出来。这个硬盘分区的速度是很快的。读有5000,写入有3000左右。在两边都是能上天的分区里互相拷贝文件,按理瓶颈就是在网络速度这里了。结果测试速度并没有快到。这下我郁闷了。一万多打水漂了的感觉。(我前前后后实际花了15000左右)。然后联系了网卡的商家,他让我屏蔽了板载网卡试试看。后来发现没效果。第二天,群里的大神给我找了一些国外的资料。按照里面的给出了的调试思路做了一下,马上速度就上去了。但是还是只有300多。还是不理想。思路是对的,只是外国佬的设置不能完整照抄,我和我那个DELL 工程师朋友一起按照各种搭配参数分别测试后。终于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参数。具体参数涉及到的是:双工全开、缓冲、巨型帧、RSS等(不同的服务器、终端环境会设置不一样的)。目前的网络速度的数据是:window7 终端速度是600-700。window10终端是800-900。已经达到够用的状态了。
到这里关于终端的调试已经基本讲完了。
我的交换机的故事:交换机要配置网关、打开巨帧。我这款交换机是没有管理界面的,都是我朋友帮我配置的。而且支持级联,上一手的人在里面配置了一百多个IP,我朋友帮我全部清掉,然后每个端口都要打开巨帧。如果没有交换机,那就简单多了。好像速度也会快一点点。
我的设置共享:只做了SMB共享,没有做iscsi。方法主要思路就是在服务器设置磁盘共享,终端机做一个磁盘映射。要设置一个不是高级管理员的用户名出来用。这样安全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自己百度吧。这都写出来的话就真的是手把手教学了。(前辈的帖子没有把iscsi说清楚是什么,我简单说一下,简单理解就是可以给每一个终端分一个盘符区,类似一个本地的独立硬盘区,这个盘区别人是看不到的。有一定的私密性,终端可以对它进行格式化的,拥有很高的管理权限。就算是服务器的最高管理员也不能简单地就查看到这个区的数据。我是想搞中央集权制,所以就不做iscsi给终端了,并且慢慢地会拆掉终端的HDD,只保留一个SSD系统盘,这是公司的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呵呵)
补充一句:window的文件夹共享是很麻烦的。但是做盘区共享是很简单的。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麻烦。网络上的共享教程都是“文件夹共享”,并不是盘区的共享。不要搞混了。
未解决的问题:数据安全问题。
这个要分两个方面来分析。
1是硬盘坏:RAID5有一定的安全性,硬盘坏是问题不大的,而且服务器有状态灯,可以比较早地发现硬盘故障。
2是终端误操作删除了文件,是没有回收站的。这就over了。这是没法简单找回的。所以回收站这个功能很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能解决回收站问题。基本上就不需要做备份了。希望有技术大神指导一下这个技术问题。防删除是能简单做到的,但是同时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文件剪切也是被禁止的。
我的备份:
linux系统是能实现回收站功能是,我就很喜欢群辉里的这个功能。
我用的是比较落后的防止删除的办法:那就是做一份完整数据备份。把数据备份到未公开的盘区。手动备份或者用软件自动执行。最近在探索这个软件:FileGee。个人版是免费的。
硬件boom是另外一个大问题,这样会整个公司都没法运作。所以到后面我会再上一台后备服务器。也就4000块左右就行。
后话:这样的中中央剪辑会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数据转移或者协调工作。更好的地方是项目管理上的科学性,按理来说硬盘钱是没有增加到的。员工离职或者请假。其他人可以很快地接手他的工作。对一些新手员工的文件管理规范也能很及时纠正。再提一次,求大神指导如何解决回收站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