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484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1-7-30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1-7-30
|
xierui117 发表于 2016-6-22 01:22 
比想象的好很多。最后那段 ...
原文链接在http://107cine.com/stream/65643/的回复里。顺便你也可以看看某些装逼骗子是怎么水文的。
我写的干货如下:视点。
以《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分析理解叙事视点的使用,以及调整视点的其他可能性。
这个片子视点是和普通动作片不同的是视点主体是:马蒂达,而不是杀手。谁的视点,就是以谁的叙述角度讲故事(也就是主要知道哪个角色所知道的信息和认同谁的情感认知)。这里面的主角是马蒂达,而不是杀手。马蒂达寻求救助,马蒂达要求为弟弟复仇。莱昂实际上是被动的。
一:开场的动作戏,不能免俗,以杀手视点的
核心点当然是动作戏要漂亮,然后从角色、冲突塑造上要求 对手要强(打起来才有悬念才有劲),然后对手要坏(这个片子要塑造杀手比较正面的形象,一定要赋予杀人的道德优越感)
这里讲视点问题,这里的视点是:杀手莱昂。杀手莱昂收到任务,杀手莱昂预计到对手防备,杀得胸成竹。纵然切给对手大量镜头,不见得视点是毒贩他们,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杀手莱昂预期到的。观众是顺着杀手莱昂角度看待这个事件的。
干货来了。我们来试着调整成毒贩的视点,来再次看这个故事。如果我是毒贩,我看到的是四处检查无误,万无一失。然后有无形的坏蛋(侵入),然后是仇恨和恐惧。观众顺着毒贩的视点,得到的是压抑和恐惧,这个故事就变成了毒贩逃生的故事了。(类似绝命毒师了)
同样一个事件,你切换不同的视点,可以得到不同的故事。
然后我们再试试,在此处就以马蒂达视点进入。假定马蒂达早就暗中关注莱昂了,跟踪他,以她的视点展开。马蒂达很喜欢他弟弟,基本上是比较传统价值观的人,那她看到莱昂杀人,结果就应该害怕恐惧,感到血腥,然后再决定是否报案。(这就类似希区柯克《后窗》)
这里的开场沿用了传统动作类型片的定位,动作类型片定位,英雄自我救赎打怪兽的故事。
二:开场过后,这里巧妙的切换成马蒂达视点的故事。
情节先介绍莱昂的生活细节,这里的细节不是随便设计的,是专为马蒂达梦想中的拯救者来塑造的(这里就明显暗示马蒂达视点了)。比方说我重新设计莱昂的生活细节,收到佣金以后去嫖娼了。然后你再想想后面是什么体验,得不到马蒂达角度的认同,后面莱昂救人的转变难铺垫。
收到佣金以后去嫖娼了,这个细节设置并不是不好,而是放在结构里不适合。编剧过程中,不是拍脑门就想出牛叉的点子。是列举出很多种情况,根据主线结构要求,放进去看看适不适合。
然后是马蒂达出场,首先是一个在楼梯上俯瞰的主观镜头
这里是在镜头语言上就正式开始建立马蒂达视点认同,然后莱昂过来。
我们再来重新调整视点,如果这里我们按照莱昂的视点来看这个故事。假定你是个完美主义要求的、传统价值观的杀手。看到这个奇装异服的小孩,明显是不舒服感觉碍眼的(想想传统父母怎么看待染发的孩子的)。
再回到原片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功能都是为建立孤独、被欺负、受伤的马蒂达的细节,当莱昂打理她了,我们观众的感觉是什么,哇有人终于打理我了有人关心我了,很感激。
我们再跳转成莱昂的视点,心理大概是这傻逼孩子。(想想一下脏兮兮的乞讨者,在问你要钱,你给点零钱给他打发他走,他一个劲说感谢不走,你是不是很烦?)这就是马蒂达视点和细节铺垫的主要功能。
做完两个视点试错,我们决定故事主线是马蒂达被警察威胁,然后找到杀手莱昂救助的故事。这是个主旋律求生的故事。而不是动作类型片定位,英雄自我救赎打怪兽的故事。
然后就沿着这个视点思路,继续试错吧,我就不往下写了。
|
发自-拍電影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