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7058
- 阅读权限
- 60
- 公司
- 上海戏剧学院
- 注册时间
- 2015-1-5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5-1-5
|
本帖最后由 PizLee 于 2016-5-13 01:20 编辑
先解释帧率怎么是24格:
《Digital Cinematography, fundamentals, tools, techniques, and workflows》一书,David Stump(ASC)著。
Chapter 6 , Page 128内有写到:对于电影规定的帧率,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限定的,也就是在无声电影的时期,1920年代中期。只有一个标准是Nickelodeon以16格每秒拍摄影像,因为成本问题。1916年的制作手册上写着:“对于帧率是没有设定这一回事的”。……
……(在之后一段日子里都没有人规定是用多少帧来拍摄。而后不同的摄影师采用过不同的帧率。)
(而在后来的实践中,19-20.5格是看起来真实的,虽然跑步速度比正常速度相对慢。)
直到1926年,Warner Theater的工程师对于声画结合的设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在大一点的剧院,声音对应影片放映的,每分钟的胶片尺数应为80~90英寸,也就是20~24格(因为声音的播放是相对于最接近真实的。所以将胶片对应声音能得到真实影像)。而小一点的剧院应为26格左右。于是这些工程师设定每秒90英寸(24格)为相对于声音真实最合理的帧率。
这里再解释为什么是24格对应1/48秒,25格对应1/50秒。
先说说24格的事情:
这里是我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相应的标准说明要参阅Arri的相关技术文档(然而我把ARRI账号忘记了所以找不到那个文章在哪也不想再一句句翻译了)
在胶片摄影过程中,胶片的曝光是通过转动快门进行曝光的,快门是一个圆形镜片,每转一圈就曝光一张胶片。而以圆形的360度一半(180度)为曝光开口;另一半为不曝光,以在换下一格胶片的过程中意外曝光,于此同时,关闭曝光的那180度作为给摄影师取景器的取景画面,以便摄影师能观看到与胶片曝光同样的画面。于是,每格胶片就为一个180度的曝光时间。
于是根据每秒24格的胶片滚动时间,每秒的快门就需要旋转24次,而每次旋转过程中,有1/2的时间是不曝光的,1/2的时间是曝光的。于是每格的曝光时间就是1s÷24t*1/2=1/48s(1秒中24次每格的转动次数除以360度的一半)。
再说说25格的问题。
我国采用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电压与电频率,这就导致了不同的电频率下,相同马达的工作转速是不同的,相对的,电子显像管、气体灯泡等频率工作型电器工作情况都不同了。具体的就导致了24格的胶片到这边得跑25格,以适应电频率(包括后来的频闪的问题)。相应的,帧率变为25格后,曝光时间就变成了1/50s。
在胶片电影时代对于快门速度的表述是开口角,即(180度或178.5度);而到了数字摄影时代,那个圆形镜片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数器,以电子计数器计数时间内读取一格感光元件输出的画面。以胶片曝光为基准,电子计数器的设定读取时间就为1秒÷24次*1/2=1/48秒。
Got it?
天啊想想我还有两年也要写毕业论文了好伤心啊。
悄悄圈一圈大神,这个理解是不是正确的@邓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