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有风 于 2016-4-12 15:17 编辑
2016摄影机纸上谈兵:核心参数篇
2016NAB下周就要开幕,在期待各家新机器的同时,也想对前两年摄影机的发展小小总结一下,顺便对现在已经出世的各种机器做一个纸面上的比较。 在刚过去的2015年,摄影机厂商们显然明确了新的方向,BMD发布URSA Mini, SONY发布FS5,松下也推出了Varicam35的轻便版本LT,甚至Arri也(又)适应潮流,发布ALEXAMINI。 RED在DSMC2(包括Weapon和Scarlet-W)外,又发布了低端产品Raven。 这些机型又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性能上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做到较轻的重量和较小的体积。在宣传上也纷纷打出了轻便/手持/配合无刷云台等口号。所以如果给2015年一个关键词的话,大概就是“轻型电影机崛起”了。 相比于15年的MINI大潮,国造的MINI出现时间要再早两年(KineRAW-MINI,2013),也算是在方向上有先见之明了,现在又在NAB开幕前高调发布了KineTERRA,将强悍精巧的概念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还没见到真机,但是也不妨仔细评估下。 本文主要想讨论下轻型电影摄影机,做一个横向比较,主要从核心参数以及轻便程度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
核心参数 首先还是聊聊核心参数,毕竟作为“电影摄影机”,强悍的性能是根本。
关于 分辨率 2014年被很多人认为是摄影机的4K元年,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现在这些主流轻型摄影机在分辨率参数上普遍高于或等于4K,走入4K+的纪元了(除了ARRI)。高宽容度和优秀的低照度也基本是标配。高质量的编码也基本上谁都不缺。 这是一张直观的参数对照表~Alexa Mini 没写,从核心参数上比较太欺负它啦。部分内容存疑,后面会提出,欢迎大家讨论。 从表格容易看出,核心参数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RED BMD KR 都给出了高于4K的最高分辨率,就像2014年的口号4K for 2K 一样,适合4K+ For 4K的方案,为4K播放平台的普及做好准备。日系两厂商还是在4K 和UHD的标准上,这在我看来是有道理的,他们与RBK三家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同,这点之后会提到,先留个坑~ 还可以注意到,国造新机TERRA 5K在核心参数上跟Scarlet-W高度一致,分辨率上,5K的拜耳阵列传感器的原素材,非常适合进行4K制作以及成片,因为进行反拜耳预算之后,实际分辨率正好喂饱4K
关于 宽容度 宽容度方面,不到14档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RED看上去仍然是领先一步,但是这一点我保持怀疑,因为前两天看到一篇测评,实际结果显示Scarlet-w宽容度与松下VaricamLT类似,(你说这个14档我信,16.5档 我数不出来) 当然不排除是测试者操作中有问题,欢迎讨论。其他几家都不差,而且14档以上的宽容度已很高了,不会再是你创作的瓶颈了吧。
关于 升格 据我观察,升格是大家除了最大分辨率之外,最关心的参数,依然记得两年前我想要拍摄一些升格镜头,找不到低廉的解决方案,不得不忍受RED ONE 高压缩比升格的渣画质。 而今天,这些轻型摄影机,无一不拥有着优秀的升格拍摄能力(当然可能升格画质依然比较渣)。在2K分辨率上大都能获得200FPS左右的水平,非常够用。 在对画质有追求的情况下,还有3K/4K升格可选,方便取得画质与升格的平衡。 还有值得考虑的一个细节就是升格的裁切问题,RED的机器,BMD的机器,VaricamLT,KR的非Hispeed模式升格,都是裁切画幅的,这点说明做全画幅的升格肯定有这一定技术难度,理论上应该是要全画幅像素高帧率读出后再进行像素合并,这点可能对摄影机硬件要求过高了。 RED在官方Specs里,标称不同升格帧率时有这样的写法。 所谓的FullFrame 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就让人觉得它的升格是全幅面的,但是我多方求证后,觉得这个事情不太确定,但是还是裁切画幅的可能性比较高。参考Epic,Epic在specs里标称的升格也是FullFrame,而确实是裁切的画幅。据了解,RED这里给的Fullframe,其实是指长宽比为Fullframe的长宽比… KR的Hispeed模式,FS7的升格也可以不裁切画幅,但是感觉上画质都下降了。 KR的新机器Terra在发布时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6K升格有表明Hispeed模式,5K版本的则没有。因此我推测5K升格可能是裁切的。个人推测结果不负责哈~以官方消息为准~ 不过不太明白,既然有Hispeed模式这种技术,为何不用在5K版本上呢? 可能是因为5K传感器是一个新传感器,还需要更多准备才能把这项技术应用上去吧。 另外值得思考的就是5K版本的全域快门模式和滚动快门模式是否有升格能力的区别~这个疑问抛给厂长啦。
题外话 关于全域快门 说到全域快门,这里想插一句,之前有了解到,全域快门一般来说会大大降低画质和宽容度。因此全域快门的BMPC 宽容度很差(没有严格测试,直观感觉) TERRA 5K的全域快门模式宽容度也直接低了两档,仔细研究下,发现主流厂商都没有办法给出好的全域快门解决方案……除了…F55?
题外话 关于我不懂的传感器调校 不得不说一句索尼大法好,好在哪里呢,我的看法是,好在“自产传感器”。自己研发制造的传感器,调教起来肯定好搞啊,再加上索尼的传感器本来就那么屌,所以索尼系的机器,在传感器性能上,真的是赢在了起跑线。松下也是自产传感器,所以前面提到他们分辨率保持4K的原因我猜就是,他们想升级,更容易升级,而像国造BMD这样使用第三方传感器的厂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传感器的调校,所以在传感器性能上提前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感器的调校,对于摄影机来说 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技术细节我并无了解,但是从BMD耗时半年都没有搞定4.6K全域快门的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一些意思。国造高调宣布TERRA5K搞定了这个问题,无疑是有一些针对性的。
关于 编码 参数上再提一下素材编码。我作为一个职业的调色师,对素材的质量比较敏感。直观的说对于编码,我喜欢R3D,喜欢ProRes ,喜欢Cineform,但是绝对不喜欢XAVC和AVC,前几种在调色中基本没有不适感,但AVC系的编码就经常带来一些麻烦…一直不太理解日系机器有这那么牛逼的传感器,为什么机内录制都是给的那么鸡肋的编码,说是给ProRes ,但是实际上要么需要录机,要么只能低分辨率录制。 RED很良心,R3D作为一种有损压缩的raw格式,体积和质量平衡的比较好(对于部分压缩比),最大的亮点就是良好的兼容性,NLE和DI软件直接处理无压力。RED的ProRes只给到了HD分辨率,不过确实无关痛痒了。 URSAMini 4.6K给了原始的DNG(513MB/S!!!超出CFast卡极限,只能双卡同时记录……稳定性未知)和3:1/4:1有损压缩的DNG,也是非常给力的,还可以再4K分辨率下记录ProRes格式最高XQ。在流程上给了足够多的灵活性。不过给那么多好格式,只能用双CFast2.0来保障稳定啦,卡那么贵你们都懂的~
存储方面最讲良心的,还是国造的机器,毕竟SSD的价格很亲民。国造有自己的黑科技,KRW格式,这一格式可能有人并不喜欢,因为比较弱的兼容性,但是这一格式的性能确实非常强悍,3:1的压缩比实现保存无损Raw数据,要知道BMD和RED 3:1的压缩比下都是有损的Raw……而KRW的码率,基本上和ProRes422HQ相当。用普通企业级SSD就可以存储。 国造声称即将全线支持ProRes,现在还没有正式发布,不过估计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毕竟在群里都晒过授权书了)。新发布的Terra 介绍上有说全部分辨率支持ProRes422HQ,但是暂时没有给4444 和XQ选项,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支持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通过固件升级来增加。现在我还非常好奇升格模式中,国造会给什么样的编码,据说有ProRes,但是我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直到看到真机~
题外话 关于ProRes编码 ProRes大法好,对于不同的ProRes编码,可以参考苹果ProRes白皮书,422HQ的编码也够用了,在我实际调色工作中,我对素材的要求也是ProRes422HQ起。 按照apple官方说法,前三种够用咯。
篇幅太长~关于体积和重量方面的,下一篇接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