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710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2-11-28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2-11-28
|
从广告创意的角度看有点不明所以;从影视作品的角度看摄影、布光和后期都不错,经验很丰富。
至于4000块钱,我看到好多人在吐槽了,不过这个看上去不像是直接对客户的一张订单,而是影视公司雇佣楼主去当牛做马的,所以实际订单金额还不好说。
不过要说千里走单骑我是不大信的,因为这个搞法跟郁刚在香港搞的那个事不一样,他那真是一个人的战斗。你这又是轨道又是镝灯,现场至少要有两个场务或是影视公司派过来的苦力才对,不然绝对搞不了这个事。只可能现场只有你这么一个真正懂的人,其它的人都只是听指挥搬东西罢了。
第二关于楼上有人说降低了行业价格的事。首先要承认既然市场竞争那么各家都有自主定价的自由,但是作为这行从业人员,确实非常悲哀。大家愿意承认原创作曲的价值,却都相信拿个手机就能当导演。影视行业的门槛和尊严早已荡然无存,彻底沦为一个能挣钱就干活的群体,策划这么重要的内容却不敢理直气壮的收策划费,只能靠拍摄团队和硬件设备撑起预算来。与之对照的是建筑设计行业,国外明确的细分市场、相对统一的定价区间,都能赚取合理利润发展壮大。国内呢?现在在民用建筑领域基本上就是按平方多少钱算了,5块10块20块。
说这么大一段话不是要批评你收4000不应该,你这笔钱是影视公司给的,只是说明他们对你的定价,这跟市场没什么关系,我还见过感情好免费帮忙的呢。只是谈到这个行业的前景确实感到灰心,因为这个市场的买方对这种文化创意和影视跨界工种的尊重实在让人太心寒了。为什么你们对那些咋咋呼呼带一大堆器材拍不出好片子来的团队那么不屑?其实原因是一样的,大多数时候买方给出的价格并不是出于对你的认可,而是营销手段在起作用,这是扭曲的。
所以到最后,真正有才拍出好片子的人挣着可怜巴巴的辛苦钱,带着清高不屑的看着混子们装逼;而满口跑火车的班子挣得盆满钵满,一边跟受伤的客户扯着皮,一边寻找下一个钱多人傻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