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2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4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09-3-14
|
它不是传说——细说电影镜头和相机镜头的性格
dayali2001
在开始文章之前,首先声明的是:论坛里有像邓大、Perry老师、vv老师这样高段位的老师们,我的这些感受和总结纯属是在玩乐和使用过程中一点点的总结及体验,实在是班门弄斧。但看着大家都在热情地为自己喜爱的电影而奋斗的时候,再回看自己“井底之蛙”的那个时期,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分享欲望。也许当我们真的跳出了纠结于“佳能24-105”还是“尼康28-105”甚或松下“14-140”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了解到,电影之于相机、摄像机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不过这一切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击我们的热情,反而是想和大家一起跳出那些我们还在缠斗不清的“5D2色彩”PK“GH1锐度”的争论,站得更加高远一些,那时,我们将离我们的理想更近。
惭愧地说,我玩电影镜头完全起源于“装逼”。
上手MINI35,手工打造、锯末横飞地把本来好好的盒子、CD机全卸吧了之后,我的手里迅速多了一堆比我小不了几岁的“老尼康铁疙瘩”。“尼康锐”——听别人说的,于是笃信自己拿了一堆这个世界上最牛逼、最有价值的镜头,心里沉甸甸地坏笑,甚至开始偷偷藐视那些拿红圈和白炮的朋友——忍不住还要偷偷嘀咕一句:有能耐你手动一个我瞧瞧。
纯玻璃、纯铁皮、纯力气活儿的尼康也的确很给力,愣扎扎地拍出了一堆很像电影感觉的录像,尽管那画面上其实噪点更给力。但那一刻,我是陶醉的,恍惚间怀疑希区柯克再世了。其实,那会儿不过是把DV拍成了相片的感觉,被从来没见过景深市面的孩子奉为了世界第一等的电影,我从此掉入了镜头控的深渊。
之后的路是漫长、漫长而又漫长的,漫长到我有时间去慢慢了解佳能、了解尼康、了解蔡司、了解凤凰、了解海鸥、了解太古马和确能善。渐渐地,我开始对每一个还在市面上保持青春的“老头”们犹生敬佩,其实,没有谁是白吃饭的,谁也不因价廉而下贱,它们真的都有自己的特长,而且满足着一大批我这样没见过市面的孩子们天真而绚烂的梦想……
就在这个时候,我掉进了电影镜头的深渊。
我拿到了第一支安琴10-150镜头,说实在的,在拿到它之前,我还不大确认它是叫“爱展能”还是叫“爱能展”。为什么会入手呢?——装逼呗。别人说电影镜头锐,毫发毕现;电影镜头很油腻,腻若缱绻。可到底有多锐?到底什么是“腻”呢?没概念。就觉得还不算太贵,自己能上手,在可以承受得起的前提下,端个几十岁的老古董上街,必定有一卷拍婆子的潜质。
入手之后,在第一个拉风感觉的万分之三秒,心理立刻被另外一种感觉迅速占领——真他妈沉。为了这个头,我配了GH1,为什么配GH1?也是大家这么一说,码流高、锐度高,说白了,依旧装逼使然。
然而,当我把镜头装在机身上之后,通过极其复杂的对焦操作(这个没有电影镜头使用经验的难以体会,电影变焦镜头与一般相机的使用习惯截然不同,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焦距,所以对焦是随着变焦变化的,刻度盘也随之变化),我终于看到了它拍的照片!第一个感觉——失望!
片子闷得一塌糊涂,我曾经把佳能的镜头形容为“肉逼”,但这个“逼”更肉!整个画面像罩了一层白雾,朦胧一片。这锐在哪儿了?电影镜头就是这个鸟样?不服气,再把尼康头上上,哇塞!锐!
心中不觉有些怅然,这才第一次领悟到装逼的悲伤——它的价值等于3520元(镜头加改口)。庆幸尼康还在,也庆幸自己当初的判断没有走眼。直想把安琴打入冷宫,从此与伤心一刀两断。
可钱扔出去了,那能忍心吗?仍然忍不住拿出来把玩。再上上去,拍。诶?问题来了,当你忽然发现,那片朦胧之中,居然让你看着什么东西都很养眼,可养眼在哪儿呢?
于是翻出尼康,再拍。还是尼康锐。上松下14-45,也很锐。但总觉得愣。愣在哪儿呢?干脆,拍同题,同角度,同画面。
这下再拍完,我顿时傻了!在安琴那层朦胧之下,你居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媳妇额头稀疏的头发哪根在前、哪根在后,而无论是尼康还是松下,所有头发都直接交叉在一个平面上。我媳妇说:“人家这电影镜头拍出来的是立体的,照相机镜头拍的都是平面。”——一个不懂光影的人一句简单的总结让我无地自容。
审视我的过去,一味追求清楚,而对所谓层次和表现力的概念也一如照相机镜头一样,没有立体的概念。而如今我才不得不钦佩,原来这个世界上镜头真的有自己的性格,而其性格也有着“喜怒哀乐”,绝非闷锐和鲜艳可以比拟。
后来拍得片子越来越多,又上手了更多的电影镜头,终于发现电影镜头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它是用来表现世界的,而不是用来记录世界的……
因为自大而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敬畏,最终在你见到一个前所未见之时,顿觉自己渺小、可笑和龌龊。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世界上,逼是装不得的。
图片对比说端详
所有的测试都是用松下GH1拍摄的,有照片也有视频。
安琴(M42口)16MM是10-150的,最大光圈T2.3,基本相当于F2.0-2.1左右,无极变换。16MM镜头像场比较小,在10-45端会有比较明显的暗角,但是如果剪裁成2.35:1是基本可以使用到15端的。因为安琴是反望远镜设计,所以在向长焦端对焦过程中,它的尾端镜片组像场会向法兰端移动,导致像场会变得更小。建议可以找靠谱的师傅吧后部法兰取下,重新车一个,让最后一组的内镜片完全凸出来,利用法兰里脱出的一点点空间扩大像场,广角端就会基本消除暗角了。这个很危险,没有经验的朋友请不要自己尝试。
安琴镜头其实有自己的问题像场小,在大光圈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雾状,收小光圈是不错的选择,到3.5就可以基本消除雾的问题,但超过5.6则暗角就会明显,所以在这个时候配合ND滤镜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我的转接环是两组——m42/尼康口/M43,尽管42转尼康只有薄薄一片,但我认为可能是影响了后法兰的微小变化,所以也会导致合焦不够锐的问题,我正准备近期去调整一下。35mm电影镜头则没有这种情况。
松下14-45,F3.5-5.6,光圈小是这个镜头的短板,但光圈小其实也有自己的好处,那就是镜头锐度高。
尼康镜头ais 50/1.4,大眼睛经典镜头。不多说了。
松下GH1由于是M43的CMOS,所以镜头焦距折算要*2,所有快门都相同。由于进光有差别,所以光圈数有时会差一档。对景深会产生影响,但应该不是十分明显。所有图片都没有经过调色,视频也是一样,均保持了原来的水平。所有极端都是按照标尺调整在45段和50段(松下最大到45)。由于电影镜头焦段与普通镜头略有差别,因此只能做到基本相仿。下面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