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梦中国 于 2015-11-20 01:54 编辑
电影艺术的极致与理想的摄影机
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电影、音乐,研究到极致便是研究思想,因为这些都是人类思想的表达,能引起多数人共鸣只能说一般水平,说明创作者的人生阅历与大多数人相同。
而能将毕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汇聚于针尖锋芒之上,跨越千年时空穿透人们心肺,激活人类思想灵感,才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为什么和平时期在温床上长大的一代人创造不出经典的艺术作品,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只诞生在动荡的年代!
按这样简单的艺术评判标准,这世上可称之为经典艺术的作品几乎没有,有离奇人生阅历和思想高度的人基本不会留下什么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人是不善于将思想与情感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善于将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家,却未必具有离奇的人生阅历和思想高度!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历史事件,才能看到有思想高度的“艺术作品”,电影是表达人类思想的一种方式,而摄影机则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之一。
当你对摄影机的研究深入到每个像素的优劣时,如果不是生产厂商,已经没有再深入研究的必要。
什么样的摄影机比较适合表达人类的思想?
人类社会由矛盾构成,人的思想同样由矛盾构成:如穷人与富人,专政与民主,禁锢与自由,强与弱,刚与柔,爱与恨,光明与黑暗,冷与暧等。摄影机的作用是真实记录场景的亮与暗、黑与白这些矛盾,而不是处理这些矛盾,理想的摄影机应该要有独立的像素分别记录亮与暗,纵观主流摄影机厂商,只有ARRI的双增益通道CMOS可同时分别读取亮与暗两组数据信息,这与人类矛盾的思想较为接近,因此,ARRI的摄影机最为适合表达记录人类的思想,这也是当今90%电影都采用ARRI的主要原因,并非ARRI有什么独门密笈。
东、西方思想文化差异与摄影机设计理念:
日本文化传承自东方儒家忠君思想文化,在日系摄影机设计理念中,解决黑与白、亮与暗的矛盾时,不是黑吃掉白,就是白吃掉黑,没有黑白矛盾共存的概念,只有当黑与白达到平衡时才会有短暂的共存;而西方思维中解决黑与白矛盾时,黑与白会融合产生一个不黑不白的第三种源素出来,从而形成三者共存的概念,善思维的德国人思想家也最多,ARRI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理想的设计理念,因为这样的摄影机代替了人类解决了矛盾,而不是真实记录亮与暗的矛盾由人类的思想去处理。
也许是东方传统思想文化禁锢了国人的思想,多数人对电影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学习和认知阶段上,为电影而电影,为摄影机而摄影机,为调色而调色,有思想高度的电影和讨论的帖子鲜于一见,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
思想自由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美国是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不受禁锢的思想使得其创造力位居世界首位,但是,自由的思想使得其不能以等同于军队纪律的制度制造产品,所以美国制造的工业品只能用“材大器粗”来形容,略好于中国制造。 以“自由至上”思想立国的美国创造力居全球首位,而日本、德国则每一个集团企业多数由军工企业或集团军转型,用一丝不苟的军队纪律来制造产品,严肃的军纪自然也就约束了思想与创造力。
美国与日本、德国有着极致创造力与极致制造力的互补性,占据着世界科技前沿,目前看来,这个格局至少200年内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