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693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11-4-13
精华作者
- 注册时间
- 2011-4-13
|
本帖最后由 burningstar 于 2018-3-19 15:58 编辑
目前主流影视市场中,按照摄影摄像设备需求程度的高低来分,个人认为排序会依次是:
1、婚礼和活动拍摄
2、营销视频(企业宣传片、广告片和微电影广告等)
3、自媒体类和直播类
4、商业原创影视(MV、网络节目、小成本网络剧和微电影等)
5、个人影视爱好者,影视相关专业大学生
6、飞行器航拍
7、剧组(电视剧、大型网络剧和院线电影)
8、电视广播
一个公司和团队的工作流程是建立在设备和人员配置上的,因此设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它们直接作用于人员分工、操作流程和工作安排等方面。
此外配件选择上也受其主要设备的选择所影响,例如单反拍摄需要跟焦器,BMD摄影机必须配备套件等。
一旦基于一套设备体系建立的工作流程架构好了,它是有一定稳定性的,因此有的机构和团队会好几年都不更新设备,因为要改变一整套设备和流程是很麻烦和烧钱的事情。所以不少团队至今仍沿用5D2单反拍摄和操作,并没有改变。
当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成不变,更何况我们处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促使一个机构或者团队考虑升级设备,甚至更换一整套设备改变流程的原因有:
1、工作效率低下明显限制业务发展,效率低下影响项目执行可靠性或者对一些项目无法执行。
(例如客户要求拍摄高速镜头、3D等)
2、设备画质落后或者耗损厉害,接近退役。
(主流影像设备按照快门和感光元件衰坏期来算,一般是4-10年,按照你具体的工作量消耗速度而定)
3、设备存在不可靠问题,例如发热、bugs、功能性缺陷等。导致工作上出现麻烦和不可控损失。
4、节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新的工作流程节省更多时间,有时候还是救命稻草,一般拍摄时间都是很紧张的)
5、面对同行业竞争,面对新型工作架构的团队,自己原有的工作流程竞争力低。
(很简单的例子就是08年的婚礼拍摄市场,单反对传统DV的冲击,很多摄影师被迫淘汰自己花了数万元买来的设备。)
还有随着后来延时摄影热起来,很多团队喜欢使用这类新手法。
但是如果你手头用的是佳能单反就很头疼,因为快门线是必须的,曝光控制上受到技术限制。
而尼康和一些微单相机都搭载了机身内健全的延时摄影功能。
更先进的设备和更高效的工作流程,可以让一个团队掌握技术优势,这样的技术优势在一些优秀作品的带动下就可以转变为竞争优势。
而这些竞争优势往往具备初期,甚至长期垄断性。
常见的例子:360度环绕式摄影、水下摄影工作室、4K直播、3D全景、航拍等等。
这一些工作室有的收费高昂,但是生意依然络绎不绝。
当竞争和发展遭受困境时,可以考虑更新设备和工作流程。
很多商机往往是在你犹豫的时候错失的。
当然也得考虑自身经济负担和是否能具备实际效益。不能盲目跟风!
要清楚自己要在哪一些方面做改进
画质不行?升级画质
效率不行?是否买配件,配件买了也不行,才考虑新设备
功能不行?例如我要发展航拍,是不是考虑买航拍器?错!你得先去学习学习,要么考虑重金雇人
工作效率主要受自设备的三方面影响:
1、设备主功能(例如LOG和超采样、全局快门等直接作用于拍摄效果的,影响摄影师发挥创作力的)
2、辅助性功能(例如自动对焦、峰值对焦、斑马线、水平仪和内置ND滤镜,辅助摄影师完成拍摄的)
3、系统效益(如镜头群是否针对视频拍摄进行专门优化,是否有wifi遥控,配件是否齐全好找,长远投资的可靠性等)
个人针对以上三点,分析出目前市售设备按照性价比的排名是:(括号为该系统最顶尖代表机型)
NO.1 固定镜头相机(RX10VI\FZ2500)
优点:
具备超采样、4K、LOG和高速摄影等技术
单镜头做到最佳的机身配置,省去投资大量镜头的负担
自动跟焦、内置ND滤镜、斑马纹等辅助功能齐全
是纪录片类最佳选择,是婚庆、晚会等纪录片用户和初学者的最优选择。
可以搭配航拍
成本是目前所有选择中最低的,性价比相对较最高的,8000元以内想买到有带log +4K的固定镜头机型,以前想都不敢想。最新技术的实验者——目前很多功能在固定镜头相机上首先实现,原因是市场竞争大,加上此类相机传感器较小,容易做新功能,例如全像素采样,抗果冻快门,高分辨率的超高速摄像等都是首先在固定镜头相机上实现的。
缺点:
传感器较小(此乃目前短期缺陷,不排除以后有S35画幅的更高质量固定镜头相机)
难以拍摄出浅景深
不可换镜头,创造力偏低
画质较差(例如高感和底噪)
NO.2 无反相机(GH5S\A7III\NX1\X-H1\E-M1II)
优点:
超采样、4K、LOG机身防抖等技术
自动跟焦、峰值、时间码、斑马纹等辅助功能齐全
无反镜头群是专门为视频设计的,具备静音对焦,电子变焦(实现单反做不到的推拉镜头),几乎无呼吸效应,是无反系统的可持续性优势
传感器更大和拓展性更好,例如GH5外输出10bit色彩等
可以省去一些配件投资
可以搭配航拍
入门级投资成本低(例如A6300和G7)
重量轻,可以手持拍摄,节省体力
缺点:
综合投资成本(镜头投资成本)比固定镜头相机高不少
接口少(相对于摄影机来说)无raw输出(相对摄影机)
NO.3 采用压缩格式的可换镜头DV(F55\FS7II\C300M2)
优点:
不必多解释的专业视频技术
波形等辅助功能完整
接口丰富,拓展能力强
适合技术成熟的个人和团队
缺点:
机身价格和配件价格昂贵
不便携,且依赖配件
不能搭配航拍
NO.4 单反(1DXII\D750\5D4)
优点:
单反的投资成本较低,普及率高
保底不落后的画质
浅景深和高感和无反相机相当
部分具备自动对焦等功能
尼康单反具备斑马纹
镜头选择多
缺点:
单反系统接近寿命晚期(目前单反销量正在快速下降,加上技术和发展上的瓶颈,未来是会被淘汰的,因此个人认为投资单反的价值低)
系统性,技术性等多方面缺陷(至今主流单反仍然为跳线采样且辅助性功能极少)
高达9.9成的单反镜头群是摄影用途的
目前只有佳能STM镜头是针对视频拍摄设计的,带有静音的对焦马达,但是STM头更新很缓慢。
同样成本要达到哪怕是固定镜头相机的效率也是不可能,因此性价比低
NO.5 固定镜头DV(Z90和gopro5)
优点:
具备4K等专业视频技术
单镜头优化配置的机身
基本的辅助功能完整
一些产品具备广播级性能(例如AX1)
接口丰富,拓展能力强
gopro5等具备特殊应用价值
缺点:
固定镜头DV的镜头素质一般,目前也没有专业的固定镜头S35画幅DV,因此投资价值低
传感器画幅小
一些机身价格和配件价格昂贵
不便携,且依赖配件
性价比不如固定镜头相机
NO.6 入门级别raw摄影机,例如BMD系列和国造系列(kinemax和URSA MINI)
首先说明下,这类产品我将它排最后不是说不好!!
优点:
raw画质是达到电影工业级别的
后期制作空间大
有业界长期积累的工作流程可以沿用
缺点:
目前raw技术门槛较高,很多人压根不懂raw是啥,更别提拍摄
目前的入门raw摄影机基本上是给别人做嫁衣,绑定单反卡口,却不支持全电子通讯,无法实现自动对焦、防抖等,任何电子镜头在其上面等于残废!
raw摄影机更新速度慢,升级幅度小,发展空间受无反相机冲击,也出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存储设备费用,后期成本,辅助配件成本高昂
数据万一出问题,恢复很困难,因此数据风险大
售后问题和良品率(BMD系列)等
镜头以单反镜头为主,而绝大多数单反镜头是摄影用途的,并不具备高工作效率
这类产品适合技术上成熟又不差钱的团队,而非一般个人或者初级团队能够驾驭
单反为主的摄像工作流程仍然是主流,因为单反视频起步早,但是由于更高效率的固定镜头相机和无反相机面世,单反团队正在减少。
摄影机由于门槛高和成本问题,可能今后仍然不会成为中低端市场的主流(这个市场用户比重最大)。
今后无反相机会是摄像工作流程的主流模式。
由于无反相机的机身防抖,wifi遥控等技术升级,今后遥控配件、稳定器等市场会萎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