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633
- 阅读权限
- 60
- 公司
- 成都新片场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注册时间
- 2013-3-16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3-3-16
|
各位前辈指条明路吧!又是公安主旋律的微电影。要求以案件为原型来创作。恳请前辈指点迷津。去年有个监狱的微电影,折腾惨了,最后拍了个3分钟的公益广告,还好最后获得公益组第一名。对这类型要反映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片子没有感觉,说到底就是要突出警察,最后还是要参加公安系统的比赛,领导说了,必须拿奖,压力忒大了。领导说在这个案件的基础上可以加50%的艺术创作。
下面是故事原型(真实案件):
案件发生在2011年,农村妇女唐31岁,文化程度低,孤儿,有一个5岁的女儿。唐在1月某天报警称丈夫服农药自杀,当地派出所到达后,感觉现场有疑点,后通知刑警大队,经过法医尸检,认为是他杀。丈夫并非农药致死,而是死于毒鼠强。警察通过摸排走访,发现夫妻之间存在家暴(据办案的民警介绍,丈夫把唐捆绑在长条凳上,用木棍绑电线抽打),唐被列入重点嫌疑人带回进行审问,在刑警大队办案民警的开导下,打开唐的心结,唐道出实情,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找不到其它方法解决,最后在丈夫所喝的中药中投放毒鼠强,丈夫死后,自己伪造的犯罪现场,制造喝农药自杀的假象。唐开始不承认自已投毒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女儿,办案民警了解到情况后,通过大队协商承诺解决女儿至高中的所有费用和联系合适的收养人,唐的所有思想包袱都已经解开,人变得很轻松,没想到民警会这样帮助自己,从这时开始唐已经把民警看作自己的家人。5岁的女儿成了唐最牵挂的人,民警通过协调民政,当地政府给予女儿一定帮助,最后5岁女儿被平时关系非常好的邻居收养,民政部门也给予收养人一定的照顾,邻居对女儿非常好,视如已出。收养人家本有一个儿子,在收养了这个女儿后,儿子在打架斗殴中被杀,目前收养人与这个女儿相依为命,男收养人手有残疾。在警察带领唐指认现场的时候,民警担心会对女儿造成心理阴影,破例将手铐和脚镣取掉。最终唐被判有期徒刑14年,在唐服刑中,坚持与办案民警通信,寻问女儿的近况。唐也安心积极改造,已经获得减刑。唐在信中提到,如果不是因为有女儿牵挂,她还希望在监狱呆一辈子,监狱的饭菜比自己平时吃的都好,警察对她都非常好,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刑警大队和派出所民警逢年过节都会带唐女儿出来玩耍,购买学习用品等等,大队研究一致通过把这件事当作大队一项长期工作进行,避免出现民警调动脱节的情况发生,每当有新民警调来单位时,大队都会安排老同志带新同志去进行此项工作,进行手把手的传递。民警只要有机会都会带女儿到监狱看望唐。
以上就是整个案件和故事。他们希望做15分钟左右,主旋律、正能量。我想了几天不知道怎样来选择主题,对于外人来讲,这个案件很让人怜悯,但对于公安系统内部来讲,这类案件很多,要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选择很好的切入点和主题。各位前辈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想法,望给小弟指导指导,万分感谢,下周一就要交故事梗概,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