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740
- 阅读权限
- 60
- 居住地
- 辽宁省 沈阳市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1-12-16
|
本帖最后由 逆光中的草 于 2014-11-20 10:57 编辑
BMPCC实战全攻略
BMPCC降半价了,买的人多了。
我能想到,买到了BMPCC之后大家要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因为这个机器开售不久,我就买了,而且买了两台,全价买的。
按照现在的价格,我手里应该是4台BMPCC,应该可以双机拍立体电影了吧!
可是别忘了,买到手的只是iPhone大小的一个裸机。
单单是把一台机器升级成可靠、耐操的干活成机,你就得再拿出至少6台半价BMPCC的钱来。
而期间要经历的各种蛋疼成本更是前赴后继。
庆幸的是,我已经解决了!并且准备和大家分享。
我说的解决是合理的、彻底的、经过实战检验的解决,而不是方案层面的。
那些但凭着手里握着机机,甚至只靠看机器的照片,想当然的解决办法,不一定真的可行。
我更想说的是,这个攻略完全是以BMPCC为中心,给出的恰当的,实用的解决办法。
换句话说,买了BMPCC就是要按照BMPCC固有的特性去实施拍摄工作,让机器干它该干的,让机器干它能干的。
当然这有可能形成BMPCC式的工作方法,但并不会演变成BMPCC式的影片风格。你可以用这台机器拍出任何风格的画面。
攻略里有一条我拍的3分多钟的片子,作为实例进行对照说明,包括前期和后期。
片子里全部的镜头都是我下面提到的器材和后期流程完成的。
首先看看这个机器,裸机。
第一个问题来了。用什么镜头呢?
这么小的感应元件,几乎没有什么镜头会有暗角,除了CCTV。
剩下的就是焦距、光圈、锐度和性价比了。
我最终的选择是松下的系列镜头。
BMPCC的镜头系数是2.8多一点,这个很吃焦距了。24毫米就是70多毫米了。
但是等效24毫米的话在很多时候就是很大的广角了。
所以,我买了一支7-14广角,光圈4.0起,对于广角来说光圈没问题。
其实对于BMPCC,只要广角解决了,其他焦段都不是问题。
另外两支是12-35/2.8和35-100/2.8
这样我就有了大致是21-42、36-105、105-300的镜头组。
光圈2.8对我来说可以了。我不是太喜欢很浅的景深,2.8对我的审美来说OK的。
但是最大光孔的时候除了7-14。镜头的锐度不好。差不多6.5才是最好。片尾的那个延时日景是6.5,锐度好很多了。
当然还有福伦达什么的镜头,但是为了M43的卡口,为了16毫米的底片。对于BMPCC来说更贵的镜头都不算合理的价格。另外这些镜头GH4 4K可以用
如果你手里已经有了别的,素质更好的镜头,完全可以买个转接环,甚至可以买个减焦转接环。都是可以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至此,BMPCC有了眼睛。
说到这里,我选松下微单镜头其实有个更大的原因,就是12-35和35-70都有防抖功能。(当然,是光学防抖)
我认为这对BMPCC很重要,很重要。因为你不会总是把BMPCC锁在三脚架上,而它有不像ARRI、RED那么重。
拿在手里会把你手头上的所有抖动都体现在画面上,只有足够重的机器才能因为惯性而只体现你的身体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呼吸感。
而买了BMPCC不就是图它的轻便,拿起来就拍吗?所以防抖就尤为重要。
而这两支镜头的防抖设置又不是那么宽,不会对镜头的移动带来太大的滞留感。只是消除了高频率小范围的抖动,我觉得刚好。
关于镜头,要说的其实是很多的,但是我说过,我们只以BMPCC为中心讨论,非要展开了说一点的话,就说个跟焦的事吧。
首先,用BMPCC拍东西就不会是大摄制组,跟焦员什么的就不要了。
就是有了跟焦员,那么轻的机器,他手上去一碰,就分不清是谁在掌机了。
BMPCC的峰值对焦很好用,新版的固件吧这个设置放在顶级菜单了,设置很方便。
松下这两支镜头的焦距行程和阻尼都算比较好,一个手指推拉就可以实现比较好的跟焦。
这样你省了导轨附件,少了跟焦器的开支,哎!这才是BMPCC该有的赶脚。小巧,精简。
不过遮光斗呢?滤色片呢?这些也可以不要了吧。
不过有一个东西缺不了:ND镜,ND镜必须有。关于曝光后面说,先说说这个ND镜片。
这个ND镜是无极可调的,我以前都不知道ND镜还有不分挡的,真是万能的淘宝啊。
拍日景时甚至都不用调曝光,直接ND镜转一点点角度就OK了,片尾那个延时日景拍了两次。
一次是逆光,一次是顺光,这时,只要路边停车,碰一下无极ND镜就又可以马上开始了。
关键是,12-35/2.8和35-100/2.8这两个镜头的口径是一样的,一支ND镜搞定。
偏振镜啥的也是一个道理,一片通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一话题,供电。
供电必须完全放弃原机的小电池,因为容量太小对于BMPCC的耗电量来说根本不匹配。
如果可以估计出大致的用电时间,多几块随身带着倒是可以。但是供需不在一个等级,你根本无法预判它什么时候会没电。
所以必须配大容量电池。我选择了品胜的F970,6,000多毫安的电量,拍一天跟没用似的还是100%。非常好!
不过问题来了,电池放在哪里呢?装在口袋里,连上长长的电线吗?
去厕所的时候,吧接头从机器上拔下来。回来说电池掉进便池里了吗?
BMPCC看着流光水滑,接上附件,麻烦一大堆的问题开始了!
还得找万能的淘宝。
神器来了,这个电池座。
有自带的1/4螺丝可以装在BMPCC下面的螺丝孔上。上面呢给麦克风。
这个方案当然是不行的,现在机器没有了螺丝孔,没法上脚架,总不能一直手持拍呀。
所以,所以呀再不想破坏BMPCC的外观也不行了,上笼子。
笼子有好多1/4孔。但是问题又来了,电池座紧紧贴在笼子上,开机键被挡住,插孔被挡住,镜头被压住。总之各种住住。
加一个增高柱就OK了。
电池,麦克风都解决了,当然,麦克风热靴也要问淘宝啦。这样想上其他的东西,笼子上还是有位置的。
有了大容量电池,拍摄起来底气足,腰杆硬,不关机,随便看!
不过机器一直开机是不行的,怕热吗?不是,其实热一点不用担心,何况新固件之后没那么热了。
关键是之开机不录是不行的,但是电池可以用一天,卡能录一天吗?
在固件升级之前,只有proresHQ和RAW。RAW先不说,proresHQ已经很大了,我买了3张高速SD每张800块!!
可是还是担心不够用,因为文件之大,不允许你迅速清空SD卡。最担心的是录大段访谈的时候,即使有卡可以换,也要时刻关注容量消耗,比较闹心。怎么办呢?
追加附件吧,BMPCC原来是这样一个东西!可以说生来就是讨债鬼。
上录像机!上ATOMOS NINJA2。这样监看也有了。
但是问题又特么来了。监看要HDMI
BMPCC是用的和三星手机一样大的HDMI接口,脆弱到不行不行的。
画面会随时掉,画面掉也就算了我可以看机器显示屏,不过这个监看也是录像机呀,我买它干嘛呀,不是又录像又监看吗?没有稳定的
HDMI信号持续输入就全部完蛋了。其实电池插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BMPCC在外观上看着有设计感,线条美。可是没有给外接插口任何的固定,保护设计。
还是万能的淘宝显灵了,一个小东西,专为BMPCC设计的。电源、HDMI一起锁住。
这个时候笼子、电源、麦克风、HDMI才算有了根。片子里的公路镜头就是把吸盘吸在车顶,那么轻的机器根本不担心承载不住。
HDMI牢牢地锁在机器上,从天窗顺下来,坐在副驾驶,手里端着ATOMO,还可以开ATOMO的峰值对焦检查镜头。
这个时候点上一根烟是可以的。
现在我的BMPCC是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得来不易,用起来很稳定,之后用这样的配置拍了一些片子,没有问题。
在说说声音。BMPCC的声音界面设置比较乱,line、MIC、1路input-2路input混合,不混合。经过一些列排列组合的设置测试才搞定。
另外BMPCC的录音品质当然一般,没有幻象供电卡农接口。这也就很难找到好的麦克。
因此有需要的话果断选择外录。虽然我买了麦克延长线,但一般不怎么用,一个是3.5的接口线长了怕影响品质。
另外一个,拍摄时如果通过连线,和录音绑在一起也很别扭。
录音挑杆又不能从摄影机这边伸出去。
所以真要录音,就找个录音师,让他单独作业吧。
不过我倒是还想着能不能搞个无线接收。给挑杆一个无线发射。不知道哪位录音老师有推荐。接收器要有3.5的输出哦。
现在说说格式。
原来只有两个格式。前面讲了,都很大。新的固件有了多钟体积的格式录制。而且都是10bit422的,这个非常非常好。
说实话,买BMPCC就是为了DNGRAW。但是一直也没真正用这个格式拍过整片。因为后期流程还没搞定。所以现在在搞电脑,过一阵子开始
试验RAW。不过RAW确实好极了。这里就不说了。
这次这个片子用的是最小体积的prores proxy422,原来电视台那边希望我用5D拍,但是我当然当然不愿意了。有了prores proxy我就不用担心任何素材的问题,可劲造。
理论上可以录3-4个小时,可以一天不换卡。原来多买的一张高速SD也算多余了。不过以后RAW可以用。
回过头说说ND镜,当然我那个无极ND镜不好,不过可以一片两个镜头用,无极调节,还便宜,很是BMPCC的格调,就OK了。
片子里滑滑板的画面都是挂ND镜拍的,看起来不错,没有和别的素材形成差异。
另外固件升级对噪点控制提升了好多。日外景滑滑板那些镜头我开始的时候忘了前一天晚上开到了1600ISO,就那么拍,用ND镜减光(可以减到全黑)结果看不到噪点。也没看出宽容度损失多少。外夜景的立交桥画面也没什么噪点。拍摄时时候色温要自己凭经验估计,但最好是有个表。总之对这次的固件升级很是欣慰。
下面说说后期吧。
剪辑用的VEGAS,VEGAS对BMPCC素材的调色很适应。饱和度一拉就出来。宽容度也利用的不错。光线允许的时候可以多曝光,后期再拉低,画质能更好一些。
跟踪就不说了。
总结
上面这些器材可以装进这个大箱子。我原来买的是比较小的,随着附件的增多。换了个大的。现在这个箱子完全胜任。
出去拍摄的时候是这样的:
一个器材箱。里面有机身、3支镜头、镜片、麦克风、风衣、机身电池、电池座,麦克风电池、音频延长线,一个小盒里各种是1/4和3/8转换螺母螺栓、内六角板子、一块钱硬币(有时候是5毛)、话筒热靴、增高柱,一个土耳其滑轨,ATOMO监看录像机,录像机硬盘,硬盘座,HDMI线(带转换头)音频延长线,一块眼镜布,另外电池是ATOMO监看录像机和摄影机电池座通用的,不必另备电池和充电器。
把这个箱子扣好,提在手里。背后被一个背包,里面可以有充电器,电源延长线,有一只钳子,球型云台,小型汽车吸盘,更长的HDMI延长线(连接大摇臂可以用)更长的音频线(那个老师告帮我推荐个无线连接方法呀?)一块手巾。
提着箱子、背着背包、再提一个能装两只灯架一支挑杆的3合一灯架包。往后备箱一放。在放两只三脚架和一组灯光,反光板柔光布。
车里座上导演(兼场工),制片(兼场记),摄影(兼剧务),摄影助理(兼灯光),录音(兼司机)。
这个片子就拍起来了。
拍摄4天,后期2天,一周交片。
后记
对于BMPCC它的设计,本身是有很多缺陷的,但是画面没问题,价格没问题,因为他是一部数字摄影机,无论怎么说都是。就拿光闸开角来说,那种运动模糊才是电影的运动模糊。而照相机的一些设置是为拍照片用的,不应该被用在影片里。色彩更是这部机器最有价值的地方,有人说不喜欢BMD的蓝色调调,我想那是一个误会,它可以是别的调调。
虽然这部机器给我恐怕也给其他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多不该有的麻烦困扰,但是我想大家都在努力解决。我说全攻略是标题党了,不过应该是比较核心的问题,而且是亲身体验的。其实论坛里有组合的比我更好更完全的例子。我只是按照快速、节省、针对小型机器、小型拍摄
的方式,找到了适合我的路子。
发这个帖子回报这几年来在www.filmaker.cn获得的知识,经验,和大家分享。谢谢阅读,帮我顶!
|
iPhone, 照片, 成本, 而且, 风格, iPhone, iPhone, iPhone, iPhone, iPhone,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