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8795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3-7-11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3-7-11
|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很自以为是的菜鸟,长期混迹在这个论坛,本无意回复,看到作者如此有亲和力的回复了各家意见,就凭这一点本心,值得我第一次在这个论坛上进行长篇回复,有个别口气过了的,希望楼主不要见外,毕竟我这人粗口成章的,不要计较就好。
1.前六秒的环境描述
环境描述的是为了给观者提供一个发生环境的心理描写,可虚可实。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从大到小。有部分导演为求个性会从小到大。只要你能把逻辑讲清楚,并且能让观众看得懂,都是没问题的。
本作第一个视角出现,是仰角,置于大楼之间,按后面看到的片段,这个镜头属于中环境描写。
本作第二个视角出现,是推焦,特写大楼顶部,按后面看到的片段,这个镜头属于小环境描写。
本作第三个视角出现,是横移,描述大楼之间的路面车流,按后面看到的片段,这个镜头属于中环境描写。
本作第四个视角出现,是延时,上海夜景的全景延时,按后面看到的片段,这个镜头属于大环境描写。
本作顺序出来了, 中——小——中——大 。 转——推——移——定。
相信观者大都注意到了前面画面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躁动感,原因就是镜头的排序问题。
建议把顺序改为 大——中——小 定——移——推
从大到小,步步推进的环境逻辑,可以清晰地告诉观者,发生在上海,上海的街道,街道旁的一栋大楼。
定,给观者一个心理缓冲,带观者入境,而后移,观者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转而推,观者就会跟上作品的焦点。
而且画面的内容也在变化,先是全景,那么有效内容在全画面都是,这个时间的缓冲,就是告诉观者,节目开始了。
中景到车流的时候,周围几乎是定的,虽然有横移,但是观众的注意力开始往车流上集中,占画面一半左右。画面外的附加信息就是繁忙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基本到这里,观者会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慢下来,入境的观众甚至会有一种终于有人懂我的感觉,生活太忙碌,多希望能休息一下,这是目前绝大多数观者的诉求,也是为什么旅游业冷不下来的原因。
到达楼顶特写的时候,前面虚焦提起了观者的注意力,而后实焦,成功把握住了观者的注意力,而且关注的点很集中。画面外的附加信息是整片黑暗,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满足了上一个镜头观者提起的诉求,实焦后清晰的灯光似乎给人一条明路,观者会产生这个片值得去看完的感觉。
那么到下一个镜头的时候,直上正文,简直行云流水,特写开始,观者恍然大悟,原来是美食,一份深藏在上海这座繁忙都市里的,沉静的美食,不带浮躁。再加上全片都是这种淡雅的高冷的色调,一定大大加分。
写得太细,肚子饿了……吃完中午还记得这事的话,再继续写吧,当然如果楼主觉得我太过分的话,我就疯到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