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5252|回复: 8

[摄影] 对邓东“理解视频格式”一文中关于dv采集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11

主题

98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7
发表于 2009-4-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前面说过,磁带是“线性”读写的,文件是“非线性”读写的。要把“线性”的数据转
换成“非线性”的文件,才能被电脑所用,这种转换就是编码。这个编码和摄像机内的格
式编码不同,可以理解成对磁带数据的“再编码”。因为,它既不是简单地解压磁带上的
数据,也不是直接拷贝进电脑硬盘里,而是对磁带上的数据进行转换并再压缩。

  我们知道,磁带上记录的是经过压缩的视频数据(没忘记吧)      。在 Codec 编码的过
程中,从磁带上读取的视频数据先被解压,然后被“拆卸”若干个小数据块(chunk),然后
再按照 AVI 的文件读取格式进行“归类堆放”,然后再“打包压缩”。
  为什么最后还要压缩呢?因为“采集”和“播放”的最大不同在于,播放什么数据都不
用保留,解好的码扔给电视机就了事了,而采集则需要保存文件,之后还要处理文件,
如果不压缩,那些庞大的视频文件将消耗电脑系统很多资源,因此在制定 DV 的容器文
件格式时就选用了压缩的形式。所以,不要认为从 DV 磁带采集获得的 AVI 文件是非压
缩文件,其实 DV 从头到尾哪都是压缩的。
  也正因为 Codec 编码中有解压和压缩的步骤,因此就存在解压质量和压缩质量的
问题,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编码质量”。

--------这是邓东的原文

11

主题

98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7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Application software supportMost DV players, editors and encoders only support the basic DVformat, but not its professional versions. DV Audio/Video data can bestored as raw DV data stream file (data is written to a file as thedata is received over FireWire, file extensions are.dv and.dif) or theDV data can be packed into AVI container files. The DV meta-information is preserved in both file types.





--- 这是引用 http://en.wikipedia.org/wiki/DV

一文中关于dv采集的一段。 通过这段话,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


1。 1394接口是只传输不做其它的;
2。 avi是一容器文件, 没有定义压缩方式;

3。 磁带上的数据传到电脑里形成特定的文件, 是“pack” 不是compress
4。 既然是打包据不会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 所以就有最后一句: 磁带上的数据和计算机采集得到的数据是相同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采集过程中即使有codec参与的话也 不会和邓东前文所说的 codec要参与压缩解压的过程。 实际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采集中不会有太多cpu的占用。 如果wiki上面的话和我的理解没错的话, “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普通 1394 卡和 1394 非编卡在采集 DV 数据上的
区别就在于使用的编码是否相同,如果使用不同的编码,    出来的画面质量就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谢谢邓东的文章, 我受益良多,但有些问题我希望能把弄得清楚些。。。
不知大家的理解如何?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发表于 2009-4-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wiki的DV条目中并没有具体解释DV磁带数据经1394转成容器文件的过程。上文中描述的是电脑系统中对DV数据的支持。其中的packed into AVI container files,我理解是对编码的大体描述,并不是“打包”的意思。

我们常用的DV文件,比如Microsoft AVI、Canopus AVI、Apple MOV等,它本身就是压缩格式。而不同的编码,其画面数据也不相同。所以,我把采集DV磁带数据的编码过程解释成“再编码和再压缩”,其实,编码本身就包含了压缩的过程。

虽然容器文件本身只是一个容器,跟数据无关。但DV磁带数据的采集和编码,遵照的是国际电联IEC 61834标准,其中包括数据的再编码和压缩。如果编码成MXF数字中间片格式,遵照的就是美国SMPTE标准。

DV磁带的25Mb/s的数据量并不大,对现在的CPU占用很少,如果是有专门的接口卡(比如Canopus),CPU的占用就更小。但早些年在奔三级别的电脑上导入DV数据还是有点吃力的。

另外,meta-information指的不是“画面数据”,而是“画面参数”,如时间码、拍摄日期、光圈快门等跟画面有关的信息。

11

主题

98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7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icrosoft.com/whdc/archive/dvavi.mspx
里面有一个这样的链接: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1/6/1/161ba512-40e2-4cc9-843a-923143f3456c/DVAVSPEC.RTF

描述了微软定义的dv采集成microsoft dv avi 的过程.

其中我们关心的type 1 dv avi, 里面有张图fig 3 , 我嫌麻烦就不贴出来了.

上面写得很清楚, 中间的过程是avi mux filter .  我认为mux的过程就是装到容器的过程. 也是前面wiki里说到的"DV Audio/Video data can bestored as raw DV data stream file"  的过程. 既然是"raw" 那末1394接口就是按1394定义的protocol 重新打包传输的的作用.

以前p3的机器慢, 我想是硬盘及其ide接口的问题.

meta information 确实是in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的意思.

http://www.adamwilt.com/DV-FAQ-tech.html#1394
这里也有些信息.

matrox avi ,canopus avi 似乎都是这些
厂家对microsoft type2 dv avi 的扩充. 不存在影像质量差别, 应该是对其专用硬件的支持更好的支持.

23

主题

68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8-11-15
发表于 2009-4-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DV应该是容器吧。

我觉得只要是数据带就是磁带上已经是编码压缩后的数据了。导入电脑是文件可能需要打包吧。这个从HDV可以看出。
HDV的文件为*.m2t。用一个免费采集软件可以采集进电脑。同时用这个款采集软件可以实时录制*.m2t文件。所以采集过程没有编码只是打包吧。
这个可以从现在的EX1获得的文件相比,因为EX1获得的本身是文件所以可以用SXS卡拾取。上次看到一个帖子可以用转接卡直接硬盘拾取文件。可惜后来找不到这个文件了。

0

主题

3

帖子

0

精华

新会员

注册时间
2009-4-14
发表于 2009-4-1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视频格式

谁能帮忙再发一次这个文件出来啊,加强一下这块,参与进来,拜谢

PS:小弟初来乍到,先感谢下邓哥无私的、专业的分享..

11

主题

98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影风萧萧 于 2009-4-17 13:53 发表
谁能帮忙再发一次这个文件出来啊,加强一下这块,参与进来,拜谢

PS:小弟初来乍到,先感谢下邓哥无私的、专业的分享..



https://www.filmaker.cn/archive/deng/2007/VideoFormat.pdf

or check this :https://www.filmaker.cn/

0

主题

3

帖子

0

精华

新会员

注册时间
2009-4-14
发表于 2009-4-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tatcs 于 2009-4-17 15:20 发表



https://www.filmaker.cn/archive/deng/2007/VideoFormat.pdf

or check this :https://www.filmaker.cn/


Thanks a lot. 各位达人和这个论坛,偶真是相见恨晚~

6

主题

24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12-11
发表于 2011-12-29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谢谢老师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5-8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