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158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1-5-10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1-5-10
|

影视就是做梦,既然是梦,能够做多大就做多大。
我喜欢美梦,因此,创作风格总是朝着唯美的方向进行。
催眠:
第一次接洽致力音乐的《爱情游戏》MV项目时,躁动的音乐节奏让我立即想到的是《最炫民族风》之类的网络红歌,那么,画面是不是也应该是那种类型? NO!这是惯性思维,千万不能这样想,惯性思维有时害人不浅,出品方和普通观众总是会先说:我们希望看到像某某某那样的片!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我就不太喜欢这种做法。好比一首歌,你唱得跟原唱一模一样就会被人否定,这种拿来主义是庸人做的事情,齐白石老人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跟风是创作大忌。
《爱情游戏》这首歌,实话实说品位并不高,俗气的网络歌曲,节奏明快,词曲庸俗,制作粗涩,最近民间很流行的广场舞风格。但是,被老百姓喜欢总是有市场价值的,反倒是那些高雅的调调目前很难兴风作浪。因此,第一步我要做的是催眠我自己,让自己真心真意的爱上这么一首歌,因为MV的课题就是包装歌曲,给这个歌曲做嫁衣,如果我一开始不能使自己真的爱上她,又怎能够好好将她打扮?
事先揣摩《爱情游戏》这个主题,词曲明显是在嘲讽这个时代的爱情,歌词如:“在你的心里,爱情只是游戏,可怜我当初,苦苦追寻你……”当初,我联想到的就是“游戏”的“戏”字,“戏”是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没有“戏”的影视作品就等同没有灵魂的尸体,画面再漂亮也只不过是一张美丽的画皮。那么“爱情”两个字要怎样才会有好戏看?一见钟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为伊消得人憔悴、千金一笑、醉生梦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心灰意冷、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是典型桥段。
至于形式,我想是应该做一部最美的MV作品,体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游戏爱情”的中心思想。我们童年有个游戏是穿上大人的衣服、头戴花翎、画花脸扮唱戏,很好玩。因此我就选择了京剧形式,引经典爱情剧目《牡丹亭》的人物角色,重新以现代普世爱情观进行新的编排,借古讽今。京剧最美的是那雄雌莫辨、亦幻亦真的意境,像梦一般绚丽、多姿、舒缓、抽象……这样可以解决MV画面美感和虚幻意境等问题。
入梦:
概念脚本成形之后,在筹拍之初,我第一个需要找的是京剧指导,于是打电话给广州的一位好友,青年京剧演员尤海波,人称“广州小梅兰芳”,80后的小伙子,对京剧的痴迷和修为曾让我深深折服,难得的人才。我就把想法详细和他一说,谁知招来他劈头盖脸的一顿狂骂:“你根本就不懂京剧!”、“你以为像做古装片那么容易?”、“服装道具我还得帮你提前打报告,去剧团申请审批。”“你们的演员如果没有功底,是耍不起那套行头的,更别说表演了。”……我听了之后,发觉真是想的太简单了些,但我还是告诉他:我喜欢有难度的创作,越难越想做。他没辙,只能勉强应了。
接着是演员的选择,形象气质要符合戏里的人,小姐杜丽娘是大家闺秀,自然要气质高雅的大美女;丫鬟春香古灵精怪,年轻貌美、活泼可爱是必须具备的;于是从我们从熟知的一些形象气质好的模特开始考虑,终于敲定文婷与初千惠两名优秀模特,分饰杜丽娘与春香;至于书生柳梦梅一角,直到开拍前一个星期才决定启用女生反串,找来了广州本土著名主持人张曼莉饰演,主要原因是要找到像戏里那样的英俊小生实在太难了,其次是觉得女扮男装更有趣味性,三个女人一台戏,很热闹。
到了准备服装道具的实质性阶段,真是越来越难,如果按照理想的条件,单是场景和灯光已远远超出了预算,于是我就和摄影师Dicky商议可不可以找到大一点的平面摄影棚?他说可以,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旁边的一间STAR平面摄影机构,勘察场地之后,我们决定使用两盏5000W照明灯配合多盏LED灯进行拍摄,一心只想能照亮环境和人物就可以了,其它的交给后期解决,反正我就是要拍这个创意。
接下来我就去到珠江电影制片厂道具部租赁古典家具,进到偌大的道具间里,顿时傻眼了!好几百套古典家具玲琅满目的摆在眼前,要怎样挑选呢?我拿出事先罗列的道具单进行比照,心想只要几件简单实用的就行了,能省一点费用就省一点吧,逛了一两个小时挑出了所需的桌椅板凳,最后再根据家具的款式选择了花瓶、酒器等等。真不容易,在那时才明白,我应该还需要一个美术指导的协助。
造梦:
拍摄当天,所有演职人员到位,大家挤在面积并不宽敞的平面摄影棚里,灯光、布景都在同时进行着。尤海波又特地请来了资深戏曲艺术家何晓英老师为模特化妆造型,何老前辈近八十岁高龄,三个装扮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瞬间做成,令我辈十分惊讶。京剧的装束非常华美,当青衣的造型完成之后,在灯光下显得是格外惊艳,在场所有工作人员都由衷的发出惊叹——太美了!
在这种对比之下,歌手的形象又要如何呈现才能相得益彰?这是我之前就反复思考过的问题,普通造型肯定是压不住场,也不能够与京剧融为一体。因此,我想到的是用非主流的前卫造型去抗衡,“梦幻”与“另类”两个极端相映成趣,白发苍苍的时装造型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启用了,白发也可以更明确的体现“爱情”主题,正所谓“白头偕老”,我觉得这样是完全合理的思路。
在一整天的拍摄时间里,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给了京剧表演部分,首先在绿幕下拍完歌手演唱的镜头,迅速调转灯光方位进入京剧故事的拍摄。因为都是非职业演员,开拍之前,大家都很担心表演问题,两名平面模特和一位主持人,过去都没有相关表演经验,对她们来说这是个很新奇的体验,我就交托给尤海波、何晓英两位老师在现场进行调教,还好演员们的悟性高,且每个镜头也都很短暂,大家一边学习、一边揣摩,我只需要给他们题纲,大家就会从某些经典剧目里借鉴桥段,其中有涉及到《游园惊梦》、《拾玉镯》、《金玉奴》、《乌龙院》、《西厢记》等情节,拍摄的时候京剧指导在台下喊口令,例如花旦唤醒小生一节,给演员喊的是内心戏:“——发现——推——不醒?——怎么办?——哎!——有啦——我再推他一下——醒啦——看他——来——随我来——害臊——走——”就是这样,我们举重若轻的一节节的完成了所有桥段的拍摄工作。夜里十一点多收工,才发觉演员被重重的头饰扎得乌青,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梨园行很不简单。何晓英老师见我们这群80后对国粹是如此的钟爱,也都合作得很开心。
拍摄中,唯一不足是狭小的影棚空间影响了摄影机位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只有把心思全都放在了故事、美术和表演方面。
织梦:
都说是三分拍七分剪,素材拍摄完毕之后,剪辑是更大的课题。作为导演,我完全有种过五关斩六将的切身感受,前期绞尽脑汁的想故事、创意和美术形式,辛辛苦苦拍完,回头一看才发觉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工作。
并且在整理素材时还发现摄影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因为成本低,我们在5D Mark II上使用了一款劣质监视器,现场所见非所得,导致画面严重曝光不足,还有几组重要镜头完全虚焦。这可怎么办?京剧的动作细节、场景的单调乏味、绿幕的合成……这些难题就够费尽心思了,这次还得想办法修复最基本的摄影问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好歹我自身有较强的美术素养,面对画面的问题从来不会觉得无能为力,不怕!首先着力解决剪辑结构,每个人物如何出场?如何流畅的组织好每组镜头转换?这是最主要的,我看了一些相关的舞台艺术资料,觉得还是要从戏曲的审美角度去设计,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最有力度的人物登场方式,理所当然,我也在剪辑上采用了这种手法,空空的舞台先是响起密集的鼓点前奏,配上俊秀的王羲之书法序幕文字,显得有想象空间。紧接着出现的是歌手站在工笔花鸟画前闭目养神,这就是我想给观众呈现的一种主角气场。然后他睁开眼,霎时幻化做京剧《牡丹亭》里的小生柳梦梅,闻琵琶声起,无意闯进了杜丽娘和春香的闺蜜世界,他一厢情意的追求小姐杜丽娘,却遭丫鬟春香不断驱逐,然则他不放弃,想尽千方百计用金钱收买人心,得以亲近杜丽娘,谁知在约会时不胜酒力,三杯下肚,就想入非非,且因丫鬟春香的妒忌和引诱,横刀夺爱,导致他前功尽弃,付诸东流,最终落入了丫鬟春香手中,喜结连理。
故事在后期编排之后,脉络显得更加清晰,最后进一步调色美化,往常我们对港台MV的色彩印象是很夸张的那种,而我反复斟酌之后,觉得京剧和前卫的时装组合出现时,美术效果已经相当绚丽,如果再做加法就是画蛇添足。因此,我只需提高原素材的明度和纠正一下色温就会很美了。一般前期美术做足,后期调色是很轻松的事情,其实画面的美感和美术设计有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在前期就会慎重考虑人物造型和配色的原因。
用色彩特效的曲线工具解决了曝光不足之后,剩下最后一道难题就是场景的单一和虚焦问题。我尝试了多种办法都不理想,后来冷静的想:“在什么情况下观众会觉得虚焦是正确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景深。”对了,我不妨在虚焦的画面上再加上一个前景!这个想法让我很快走出了困境,因为我们的画面意境都是虚幻的,再加上一些简单抽象的前景物体也会显得和谐。在网上搜集各种明朝简约家具摆件,处理成PNG格式的图片进行逐一叠加,不但解决了虚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场景单调的问题,一举两得。
或者说,剪辑就应该“化腐朽为神奇”,只要有心,化繁为简。有时看起来很复杂很困难的问题,往往会有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当画面全部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加字幕,书法是我在创作概念形成之初就决定了的元素,请到我美术学校的一个老同学执笔,反反复复写了四五稿才最终采用。毕竟MV的字幕是要做到“锦上添花”,和国画的题跋一样重要,千万马虎不得。
梦醒:
付出了诸多努力,完成这出《爱情游戏》之后,我才发觉原来影视艺术和京剧艺术是同气连枝的,京剧表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节奏与美感,京剧的造型每个小细节都很考究,京剧的化妆十分完美,根本不需要后期磨皮等技术参合,这一切的美学构造完全都符合影视艺术的标准,我们只需编剧、分镜头、准确记录、合理剪辑,其它不需做任何多余的加法,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就是很完美了。
这次拍摄,我们使用的都是极其简陋的硬件设备,佳能5D Mark II,匹配镜头:CANON 24-70 2.8L、CANON 70-200 2.8L、 CANON 50 1.2L,两盏5000W灯光,三节弯轨,一天时间,全部素材容量30GB。但我们台前幕后人员配置都比较强,因此,我觉得设备器材都是次要的,人才是关键!
文:申紫龙(导演)
备注:十二小时的拍摄时间及两万元预算,不能超支!
《爱情游戏》版权所有@致力音乐
《数码影像时代》杂志2012-1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