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46
- 阅读权限
- 60
- 居住地
- 浙江省 杭州市
- 自我介绍
- deepdark4temp@126.com
- 注册时间
- 2010-2-3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0-2-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眼,BMCC拿到手已经10来天了,画质实在让人大赞,可是对于这么一个砖头似的机器,简单的上架手持使用实在局限太大,也到处查找了资料。可是由于新机器用得人还比较少,收获不大。只能自己摸索尝试了,下面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介绍给大家。
1.镜头部分
BMCC有2.3的系数,这真是一个让人蛋疼的系数,用惯了全画幅的浅景深,再用这个肯定不习惯。不过 我现在已经对无所不在的浅景深越来越腻味了,有了机器,自己就可以尝试什么镜头适合自己的审美。我的配置如下:
广角:适马8-16MM 这镜头畸变小,相当锐利,拍大全还是相当不错的,就是色彩有点淡,配合BMCC的大宽容度,曝的天空后期都能拉回来,拉不回来换天抠像也是很精确的,。至于光圈,谁会在大全景的时候用大光圈?
中特:适马17-55MM 这个焦段 2.8的恒定光圈是非常有用的,畸变也很小,景深还是可以的,全开光圈可用,成像比较实。缺点的话就是对焦行程比较短,大概只有60度的样子,必须配跟焦器使用。
以上两个镜头,对付80%的场面都够了,但有时候我需要更大的光圈,所以我的红圈24/1.4 35/1.4 蔡司85/1.4 都能派上用场。
灰镜:BMCC使用灰镜的频率是很高的,我不喜欢用遮光斗,好在相机镜头可以使用插片灰镜和可调式灰镜。我试过 可调式灰镜很方便,但镜头太广,ND调太大的时候 容易出现星光纹,具体要自己把握了。另外所谓的灰镜偏色问题是存在的,但对于达芬奇来说就是个渣,只要不是太夸张,都可以调回来,别被商家的话蒙蔽。 有一个问题提醒大家注意,我镜头前一般会加UV镜 然后再加灰镜,在强逆光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出现鬼影,其实就是几层镜片间的反光,这个换换角度和光位 光强 就可以避免掉,但要摸准规律。
2.监看部分
BMCC只支持SDI,这个其实是好事情,HDMI线实在是太不稳定,经常接触不良。适合BMCC的监视器其实现在还真的不多,我的要求是首先色彩要基本准确,其次作为BMCC的FILM输出不带LUT的监视器看起来就是灰灰的,对曝光不大容易看清楚,这时候要有个直方图就好多了,这两个都是必要的条件。。找了半天,尊正的最好,但买不起,找了款到处代工的牌子,他家做出口代工的东西很多。全金属机壳,工艺相当精致,带直方图功能,对焦功能,过曝指示功能,接SDI后色彩基本还准确,4000以内的价格,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另外,BMCC最好是能配个寻像器,我看中的是Alphatron 支持SDI,功能强大,价格也不贵,样子也很屌,等下半年弄一个。
3、支架部分
BMCC这个砖头造型,不单考虑到要上架子稳定,而且最好还是可以马上转为手持肩扛和低机位。考虑到取景角度,监视器也是必须的。另外跟焦部分也必不可少,这样就要必须要有导轨座,有把手,有肩托,当然还少不了供电部分。
原来有一套REDROCK的架子,本来想想是否能配合BMCC使用的,结果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原来相机底座的单螺丝连接,放在BMCC这么重的机器上,实在是太不保险和稳定了,而且BMCC的使用上,供电和外接监视器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架必须牢固稳定,最好还能轻便点。
网上找了一圈,比较了一番,最终还是订了套铁头的套件,原因有几个,a加工精度相当高,这个很重要,还很贴心的配备了3套长度不等的导轨,这在我后来调整导轨长度的时候才发现很合用 .b 设计合理 这个飞行把手我最喜欢,跟框架上的齿轮锁紧连接是很好的设计,再也不会因为机器重导致把手在圆柱导轨上滑动了,应该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c这个套件带底部导轨位置和快装,可以很方便的从脚架上拿上拿下。 底部导轨位上还有一对可以安装前下把手的位置,这样平握改肩扛就很方便了。d 框架上有很多安装孔,这样可以安装各种配件非常方便,比如挂载监视器,比如 挂载H4N等等 e 上提握手应该是根据狙击枪的上提得到的设计理念,拆装方便,也可以挂载不少东西,前面还有热靴口可以装新闻灯或者监视器。
铁头这套东西基本上把我的要求都涵盖进去了,在导轨上装上原来REDROCK的肩托和供电系统后,这套支架可上可下,可高可低,可平握可肩扛的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组合还很紧凑和牢固。
4、脚架和支撑
一直在犹豫,用的时间久了,实在是不喜欢双杆的传统摄像脚架,实在太笨重,这些都是为ENG大机器准备的,老外从单反开始 ,就是用相机脚架和独脚架的人居多。我想这其实是个思路的转变吧,现在的机器都比较轻,拍摄也希望转场快,团队人也不多,MILL早就推出了单管的脚架,无非相机脚架很少有支持球碗的而已。
我后来在网上找到了捷信和思锐的脚架,都是可以上球碗的碳纤维架子。其实我更喜欢铝合金的,到货使用了几天后还是挺满意的,当然 这个架子没有双杆底部带连接杆的那么稳,但对于10公斤的机器重量来说没问题,配套的就用了VH20这个云台,还不错,4挡阻尼,带夜灯,比同价位的摄像脚架要精密和精致多了。
5、供电系统
BMCC必须用到电池挂板,因为本身电池指示确实不靠谱,而且作为肩扛的设计,电池需要放到肩后作为配重使用。我原来有一个电池挂板,用在5D2上没问题 ,但用在BMCC和监视器上就会比较热,其实现在市场上的电池挂板,内部电路的设计都差不多的,很多功率都损耗在电压变换上了,期待有更合理高效的电路设计。
期待新的设计:
飞行把手最好直接装在上提手两边,省去中间框架。
能出5寸的高清SDI监视器,7寸太重
能推出较轻型的遮光斗
以下是一些照片,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