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953
- 阅读权限
- 60
- 公司
- 自由职业
- 注册时间
- 2013-2-28
认证会员
http://site.douban.com/sylar_c
- 注册时间
- 2013-2-28
|
剧情片
片名: |
安全感 |
出品方: |
陈一龙个人作品 |
制作团队: |
陈一龙 |
制片人: |
陈一龙 |
编剧: |
陈一龙 |
导演: |
陈一龙 |
演员: |
陈瑶瑶 |
摄影: |
陈一龙 |
录音/声音制作: |
陈一龙 |
后期: |
陈一龙 |
其他成员: |
作曲:陈一龙 |
所在地: |
上海市 |
成片日期: |
2013年2月 |
作品视频网址: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2NDU5Mzc2.html |
作品简介: |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本片是本人陈一龙第一次尝试小清新视觉风格。从头到尾(除了演员和配音)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完成的。故事分为三个版本,分别男声粤语版、女声国语版和揭晓版。可惜最后一版素材没拍好未能上线。男声粤语版由本人配音,地址见: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2NDY1NTUy.html
原创音乐《Hide & Seek》,亦为本人创作。
日期:摄于2012年10月26日
地点:上海滨江大道
摄影:Canon 5D2 加蔡司镜头。
粗剪:Final Cut Pro 7
调色:Davinci Resovle 9 Lite
作曲编曲混录:Logic Pro 9 |
发帖人是本片的: |
- |
本帖最后由 SylarChan 于 2013-3-8 22:03 编辑
各位好!
本人第一次尝试小清新风格,望各位指教!如果你喜欢这条视频,请转发。
新浪微博账号:爱音乐爱影视的Sylar www.weibo.com/adcritic
日期:摄于2012年10月26日
地点:上海滨江大道
摄影:Canon 5D2 加蔡司镜头。
粗剪:Final Cut Pro 7
调色:Davinci Resovle 9 Lite
作曲编曲混录:Logic Pro 9
话筒:Samson Meteor Mic 25mm电容USB话筒
流程是:
1. 翻开三年前的日志。10月初
2. 根据故事作曲。10月初
3. 把日志内容整理成独白文案。(男声版)10-15
4. 根据文案设计整理镜头。同时找视觉参考,确定演员,跟演员沟通表演。10-17
5. 带着镜头思路去勘景。第一次勘景,拍摄一些空镜头素材。10-19
6. 根据场景和脚本思考服装风格,买服装,试服装。10-20
7. 一次试拍,带服装。试拍时候已经把结构全部理顺出来了,建成了一条片(节奏基本是成片)。10-23
8. 录音(男声粤语版),
9. 发现服装不对,重新定装。10-24
10. 下雨天,拍摄不成。10-25
11. 拍摄。10-26
12. 粗剪完成(男声粤语版)11-15
……
13. 粗剪完成(女声国语版)
14. 调色
15. 重新调整输出。
说明:由于一个人比较累,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基本上还是按照一条片子的流程走下来的,并且中途也出现失误调整的。设备是借的,女演员不花钱,所以只花了几百块钱买了两件衣服和一个偏振镜。以上的经验仅供参考。
——为什么用这么多柔焦?!
小清新,好柔焦。我几乎每个镜头都用了柔焦滤镜,这个习惯并不是很好。但这也只是一种实验尝试,回头看那些没有经过柔焦处理的素材,觉得还是不错的。
——叙事的练习目的
这条短片只是在锻炼自己的叙事技巧,在一开始营造氛围之后,用一两个镜头来颠覆前面的故事与情感。
——为什么最后那一段长镜头那么长?!
这是我刻意的。我就是要观众觉得这段记忆度特别深,静场所带来的抽空感在长镜头带来的时间得到足够的消化。鲁迅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摔给别人看,我就好这一口,在这条片里。当然,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客官请直言,不好这口也没关系。
——揭晓版在哪?
其实是对前面故事的再一次颠覆,也是叙事技巧的再一次尝试,结果可能很难猜得到。不过由于素材拍得不好,所以我没有加入。具体怎么回事,让它尘封下去吧。
——剪辑
在上传之前,我也在考虑是否发送到MV。因为我的这条片也符合MV版规的条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曲和音乐功底帮助构建我在叙事上直至剪辑上的思路。音乐整体有三段(女声版算上静场,算四段),其结构在《男声粤语版》尤其明显。它们之间存在“摸进”和“转调递进”的关系,情绪有累积和推进的作用。所以镜头组织上、演员的动作情绪上、景别的处理上,除了引子外,都是跟着音乐发展而有着不同程度的强化。此处强调的是“传统MV跟着乐句结构来剪辑再加上某些过门接拍点的快切的基本原则”以外的叙事原则,音乐在帮助我们叙事,除了调节影片情绪以外。
——调色
这条片拍摄整体主题曝光正常,但部分镜头由于失误调成自动曝光模式,导致调小光圈之后ISO自动增高,影响画质。亦有某些镜头存在过爆的情况,所以调色上普遍在曝光上过了一遍。在调色时候,我的概念是偏向与高光接近天空的感觉再往青色稍稍调一点,肤色还原并稍作提亮,暗部则是往 洋红色偏紫方向调整。这是纯个人喜好,我个性喜欢紫色、蓝色。包括最终的黑白我也偏冷调整。Vector矢量监视模式帮助了不少,因为可以直接看到主调的色相方向。建议大家使用。
——录音混音
得益于曾经的录音混音师(同期和录音棚)的经验,这条片子的录音,男声版我自己录比较简单,我懂得控制。
话筒就是传说中许配给ipad的 Samson Meteor Mic 25mm USB电容话筒,单指向性,即插即用,简单省事。适合人声录制。
女演员录音的时候,她会感到害羞时不让我看。我就没办法控制了。后来证明其实是好的,原因在于她有她最好的,最放松的状态,在没有人的干扰下,她原来朗诵的功底全出来了。而接下来的问题是技术上的,例如她靠得不够近,信噪比要比男声版高,我家马路边晚上有点车声。怎么办?!我的处理方式是把这块音效铺开,让它“自自然然”地发生并融入在叙事环境中,强化真实感。具体请看看她的配音。
很抱歉说一下,女声版录音,其实我有点偷懒,如果从我的录音专业考虑,还没有做到十全十美。
——海报
由于上传视频必须要上海报,于是我就随便自己做了一个。色彩上为保持统一,还是一样,我把下面那张偏灰偏洋红紫的视频截图调整与主调。当时海报的底色有四个方案,一个是Apple灰,一个是浊绿色,一个是浊蓝色,一个是现在蓝色,蓝色饱和度拉低。做出来对比过之后,选择这一版,原因很简单:靠近影调+我很喜欢。
这个论坛最近刚注册,真的很赞!非常高兴认识各位同行!
欢迎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叙事技法和摄影技巧。更期待与大家有机会切磋合作!
——故事的三个版本:
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最外在的一层。其实还有两层含义。我解释一下。
【第一层】
男孩视角:
男孩叫女孩闭上眼睛,一直从旁去引导她。
这是一次奇妙的心灵之旅。两人处于幸福的相互依赖的状态。
【第二层】
女孩视角:
女孩闭上眼睛,一直感受得到这种存在(男生)。
但,客观视角是,女孩一个人在广场。
睁开眼睛时,男孩已经不在。
于是独自黯然神伤。。。
【第三层】
观众视角(你的视角):
女孩蒙上眼睛,自己一个人在广场摸索。客观看仿佛没人在她身旁,但是你能感受到她自觉有一个安全感和幸福感。来自她心灵所感受到的。
结果女孩睁开眼时,你眼睁睁看着她,她消失了。
接着你出现在画面(男士),复杂的表情。
解释:或许,你是原来的那个男孩。眼前的一切只是回忆。或许这一切都只是你的幻想,受到眼前空间触发。
---------------------------------------------------------------------
所以:
男孩视角--【女孩睁开眼】--幸福感安全感(第一层)
女孩视角--【女孩睁开眼】--失落感孤独感(第二层)
客观视角--【女孩睁开眼】--【观众睁开眼】--悔恨感惋惜感(第三层)
该贴已经同步到 SylarChan的微博
|
-
《安全感》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