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介绍LUT的中文文章少之又少,这是2007年的文章,很多地方和现在有些脱节,但是对于理解LUT还是很有益处的。对于1d lut和3d lut有疑惑的同学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原作者:孙略 http://t.cn/zll0yAE PDF 微盘下载
LUT在电影色彩管理中的应用与原理
作者: 孙略, Sun Lue
作者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
刊名:
现代电影技术
英文刊名: ADVANCED MOTION PICTURE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7,(3)
复制代码
在电影技术数字化的今天,从影像的获取到最终放映,影像会经历不同的系统,比如用数字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画面,需要经过调色系统来调色,然后再通过胶片记录仪将影像记录到胶片上,最后经放映系统投射到银幕上。每一个系统都有其独特的色彩空间,也就是说同样的影像在不同系统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色彩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了解这些系统色彩空间的特点,使不同系统的色彩空间统一起来。简单的讲就是需要保证制作过程中监看的画面与最终银幕影像效果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把色彩管理的过程看作是色彩在不同色彩空间之间转换的过程。如果不做校正,同一画面在不同色彩空间下的表现差异很大,在监视器上的画面与胶片拷贝放映到银幕上的画面会有很大差别;不同的监视器之间以及不同的放映环境都会出现视觉上明显的差别。从绝对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两个色彩空间体系是完全相同的。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色彩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要尽量缩小影像在不同媒介及显示设备上的视觉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在数字调色过程中的监视器的画面与最终的胶片拷贝到银幕上的画面统一起来,使它们“看上去”更相近,只有这样才能为调色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视觉参考。而这类色彩空间的转换往往是由LUT(Look Up Table)来完成的。
在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色彩管理过程的局限性,用监视器模拟胶片影像的效果就好比用水彩颜料来画油画,虽然也能获得“油画效果”,但水彩画永远也不能成为油画,而且很难以假乱真。同样,监视器与银幕也是两种很难互相模仿的显示方式,它们的显色原理、色彩空间、色温、屏幕尺寸、观看方式及环境完全不同,然而我们在调色过程中又必须使监视器的效果尽量接近银幕的效果,所以我们只能得到“看上去像”的效果,不可能得到绝对一致的效果。那些昂贵的色彩管理系统所宣称的精度往往会轻而易举地被胶片记录过程、洗印过程以及观看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破坏掉,即使你的系统是世界上最稳定的,你在监视器中得到的也不过是“大概其像胶片”罢了。所以在色彩管理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技术上的精度是毫无意义的,昂贵的色彩管理系统也未必比便宜的系统更实用。实际上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该问题,对于监视器与银幕之间的差距的认识应该由导演、摄影师、视觉总监及调色师等人来完成,也就是说他们在调色过程中看着监视器可以想象出银幕的效果,那么色彩管理系统是帮助他们弥补此差距的辅助手段,简而言之,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决定着最终影像效果,而色彩管理系统在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LUT是在色彩管理的过程中连接不同色彩空间的桥梁,LUT中文直译是查找表的意思,也就是给LUT一个输入值,LUT可以返回一个输出值。比如在某个10 bit RGB的色彩空间1中,一种红被表述为R=640,G=102,B=94,而这个红在另一个10bit RGB的色彩空间2中也存在,但被表述为R=600,G=90,B=145,那么将色彩空间1转换为色彩空间2的LUT在读取数据R一640,G=102,B一94后,返回的值一定是R一600,G=90,B=145。
参考文献:
1、www.digitalpraxis.net
2、3D LUT Designer for LUTher color space converter - Thomson
3、A Guided Tour of Color Space,Charles Poyton;
4、Colour Space Conversions,Adrian 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