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21|回复: 0

[Aputure] 用镜头重现烽火中文人的风骨与坚守|爱图仕专访《坪石先生》摄影指导张若峰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379

帖子

55

精华

机构会员

Aputure官方

注册时间
2011-3-1
发表于 2025-10-2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01  作为摄影指导,开拍前您对影片的影像质感和拍摄方式有哪些整体构想?

张若峰:《坪石先生》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的迁校历程。故事本身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更多是围绕教学日常展开的“文戏”。因此我们并不希望依靠强烈的戏剧冲突来营造紧张感。

我们为影片确立的核心影像是“自然细腻,沉稳中正”。在拍摄中,我会尽量避免使用夸张的镜头运动和光线变化,让摄影成为“隐形”的存在。让观众沉浸在真实的场景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这一点在本片中尤为重要。

002.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影片在色彩风格上并未做强烈的风格化处理,与其说我们在“设计”色彩,不如说是在“发现”色彩——发现每场戏中人物情绪外化所自然呈现的色调。例如黄际遇归家那场戏,当他站在空荡荡的鹅棚前,青砖石墙的色调恰好映衬了他当时的心境。当然,我们也非常幸运,有谢君豪老师这样极具感染力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本身就已足够成为情感的核心。

003.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2  对于这部影片,您在灯光器材选择上有哪些期待与要求?

张若峰:由于我们全部在搭建的实景中拍摄,常会遇到下灯困难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室内场景层高低、纵深大。因此我希望灯具尽量做到小型化、轻量化,同时保证准确而统一的色温表现。

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我们不需要丰富的色光变化,但灯具必须能匹配煤油灯、马灯等火焰类光源的色温,我们对灯具的色温拓展性有较高要求。除了少数必须使用大功率 HMI 的场景外,我更倾向于使用便于灵活调整亮度与色温LED 灯具。我认为全 LED 灯具拍摄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此外,爱图仕的 Sidus Link 灯控系统已支持 DMX 控制模式,在实际拍摄中非常实用。

004.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3  您是如何借助现代灯具去还原那个时代的光影质感的?

张若峰:要还原年代戏的光影质感,就要遵循“自然光”的规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太阳与天光的物理特性始终如一。利用太阳光的反射与衰减规律,就可在现代灯具的辅助下重现真实光感。

例如一场日外戏,是黄际遇在叮嘱学生撤离途中要互帮互助。为模拟真实天光,我们将所有灯具布置在距离主体约10米外,以还原自然漫射光的柔和过渡。具体操作上,在画面左侧7点钟方向设置一盏灯模拟天井散射光作为主光;10点钟方向则使用两盏爱图仕 LS 600d Pro搭配菲涅耳反打米菠萝,营造柔和的侧逆光。

005.jpg
拍摄花絮(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戏几乎没有使用辅光,学生衣物本身的反射成为最自然的补光来源。这样的处理让光线呈现“真实”而非“刻意”的观感。最终画面能够呈现出理想的层次感,也得益于祠堂本身丰富的纹理与足够的空间纵深,使人物与后景自然分离,更贴近那个时代的自然氛围。

006.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4  《坪石先生》中有哪些场景让您印象最深?这些场景的光影设计是如何落地的?

张若峰:影片开场的会议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一方面由于拍摄时间紧张,我们不得不“夜拍日”,并分两天完成;另一方面,该场景的布光难度也相当高。

007.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我们在祠堂窗外约10米处架设了一台12米高的剪刀车,配合12K HMI 灯具模拟强烈的阳光直射;同时,在画面右侧窗外使用三台爱图仕 STORM 1200x 反打米菠萝反射板,增强室内的散射光层次,提升画面的自然氛围与真实感。STORM 1200x 内置日光模式与黑体模式两套白光标准,让我能根据不同拍摄需求灵活匹配太阳光色温。此外,我们还对画面右侧窗外的外墙进行了大量补光,以强化“夜拍日”的真实效果。

008.jpg
009.jpg
拍摄花絮(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5  爱图仕的其他灯具在拍摄中有哪些应用?

张若峰:爱图仕的全彩灯具,特别是 amaran F22c 与 F21c 这类布灯,在实际拍摄中给了我很大帮助。它们体积小巧,在室内夜景拍摄时可以尽量贴近天花板,从而为演员头顶留出更多空间,减弱顶光过强的问题。

另外,爱图仕全彩点光源 LS 600c ProⅡ 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它既可搭配造型筒作为舞台灯使用,也可加上柔光罩变为柔光灯。我最常用的是,将 LS 600c ProⅡ加上菲涅耳成为一盏高亮度、可变色的硬光光源,它在彩色模式下色温可调范围可以拓展到1,500K–20,000K,无论是模拟月光还是路灯都完全不在话下。例如黄际遇教授带李约瑟拜访冼玉清那场戏,我们就用 LS 600c Pro Ⅱ打出桌上的一盆梅花的影子,并以较高色温模拟月光效果,菲涅耳透镜的硬光质模拟月光非常理想。

010.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6  您对爱图仕灯具的附件生态有何使用体验?

张若峰:爱图仕的附件生态非常完善。例如吴尚石教授在桌边讲解撤离计划那场戏,煤油灯是逻辑光源,但仅靠煤油灯,亮度不够。常规思路是在人物顶部打柔光,但那样光源位置会穿帮。我参考了李屏宾老师在纪录片《海上花》中的打光方法,使用爱图仕 LS 60x 搭配 Spotlight Mini Zoom,用硬光精准切出桌面形状并向桌面打光,桌面的反射光自然地打亮演员面部。

011.jpg
(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Spotlight Mini Zoom 的精准聚光能力使光线恰好覆盖桌面区域。LS 60x 的精密啮合齿锁紧结构确保搭载附件后灯体依然稳固,即使调整角度也不会偏移,这对细节控制尤为关键。

012.jpg
拍摄花絮(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当然,该组合最大的优势在于灯头轻便。这个镜头需使用环轨拍摄,当时我们没有钓竿,时间又紧,灯光组兄弟便将灯固定于用魔术腿自制的简易“钓竿”上,并加装安全绳以保证拍摄安全,最终顺利完成。甘小二导演对这个镜头的效果也非常满意。

013.jpg
拍摄花絮(图片由摄影指导张若峰提供)

07  您如何看待爱图仕最新推出的 BLAIR 光源引擎对影视创作的价值?

张若峰:这让我想起2017年在美国求学时的经历。当时看到洛杉矶的电影人仍在使用传统舞台聚光灯,而回国后见到爱图仕推出的可拆分式LED灯,顿时意识到好莱坞的“念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怀。

曾有美国的摄影老师告诉我们:“钨丝灯才是最完美的电影光源,拥有最完整的光谱,非常接近太阳。”就像有人怀念胶片、坚持拍摄胶片一样,我理解钨丝灯有其忠实信徒的理由。但我想说,只要还有像爱图仕这样持续创新、深耕光学设计的灯光厂商存在,LED 取代绝大部分笨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传统影视灯,将是必然的趋势。

最后,这部影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付出。我特别感谢甘小二导演的信任与指导;感谢掌机摄影汪瀚翔、濮阳文正、麦耀熙的默契配合;也感谢宋健、李章生两位灯光指导在不同阶段的专业支持,感谢所有幕后同事的辛勤付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10-23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