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翔“接力”拍摄计划:只用一台无人机就能玩转电影长镜头
志翔目前已经参与了许多院线电影的拍摄,用无人机在电影中展现了不少或气势恢宏或婉转细腻的场面,给这些电影的画面表现力也贡献了一份属于我们的力量。
////////// 但仅仅是这样,可完全满足不了小伙伴们想要精益求精的内心,所以,最近我们又有了点小心思,如何运用无人机更好地展现电影叙事呢?于是这项“接力”拍摄计划就诞生啦! 简单点说,“接力”即是让无人机在高空拍摄,而后接力到地面摄影师,再飞起来,期间一直保持录制状态,其实就是无人机实现长镜头的空转地再转空的技术运用。还不够明白?那接下来志翔的摄影师刘岩创作并拍摄的这部《深海追鱼》就能让你充分感受到这项技术的运用。
这部片子的河边场景镜头都是利用无人机运用“接力”技术拍摄的,最后两分钟的镜头视角转换是将这项技术最大化呈现的部分。 从高空视角拍摄人物的动态与场景,利用航拍表现人与景的美,然后无缝切换到地面拍摄,切近感受角色的表情与神态,最后将镜头拉远,拉高无人机高度,从人物到景进行转换,使画面更有延伸感。 这样一个多角度多事物、有美感的长镜头,只用一台无人机就可以做到。 “接力”拍摄可以说是将空中摄影和地面摄影做到无缝衔接,在拍摄器材减少的同时还可以使画面更加流畅、富有延伸感。 在参与毕赣导演继《路边野餐》之后的新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拍摄中,我们就用到了这项技术,这部作品成功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个性化的叙事方式和近一小时的3D长镜头的运用引发观众和媒体的热议与好评,大家可以期待这部超出常规拍摄的电影的上映。 而志翔创作的这部《志翔日记》讲述的是,一辆轿车里,一个年轻的男孩正在为自己将要试镜的角色做准备,继而产生的对剧中角色的种种幻想,而坐在他身旁的女孩目睹这一切之后,也被剧中情景吸引,参与到男孩的幻想之中的故事。剧本中的主角刘深海和小鱼,就是《深海追鱼》片名的由来。 贴合影片中角色的悲伤爱情,所以整部片子的色调偏向压抑沉闷的暗调,音乐与镜头语言的运用也是配合男孩歇斯底里悲痛的情绪,而河边的“接力”长镜头则更进一步地放大了故事浓郁的哀愁,带有影片意识流的色彩。 悄悄地告诉你们,这部影片从剧本到拍摄,以及演员等等,全都是由我们志翔的小伙伴们完成的哦,拍摄使用的无人机则是志翔自主研发的Z1。
也许作品还不成熟,但不要忘记我们精益求精的内心。如何能运用无人机更好地表达电影所需要的叙事和画面等等一直是我们在追求的,期待未来我们更多的尝试。 只用一台无人机,就能实现电影需要的长镜头画面。 无人机也可以用接力手段,来服务于电影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