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804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0-9-10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本帖最后由 大海 于 2018-6-11 15:08 编辑
我作为一个铁粉 在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说两句 由于一直从事影视前期拍摄 接触各种设备的机会比较多 有的新品未发布的 有的是品牌厂商 自行赞助的 说到稳定器 最早有freefly 在nab展会发布后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m5 m10 m15 在m15发布不久 大疆发布了如影1 那时候 当时我第一眼看到 如影1 俯仰轴连上横杆都没有 我就断定在他的下一代 一定会加上 有些小的细节 直接反映出他们对稳定器云台的理解只处于简单的模仿 只还处于一个商业逐利做的产品化 而不是出于一个真正电影使用者的角度去开发这个产品 果然不久 在好莱坞 有个斯坦尼康操作手叫 他的公众号 cinemilled开发出了如影1的辅助配件 这些都是从一线用户的角度出发 当然如影1卖的好 这个大家都知道 后来这些人发现都被如影坑了 大家也知道 框架松动厉害 电子老化快 框架兼容度不够 后来还出了个只针对俯仰轴的延长臂 那时候组里也有如影 也是租赁公司改装过的 后来由于使用上的不友好 只是放在一边落灰了 在那时 我知道了 铁头出了个三轴 看了之后很意外 本来是一个做套件的公司 居然做起了电子陀螺 细看了解后 各方面的参数 很符合拍摄现场需求 特别是在调物理 平衡和供电方案上的用户友好度 在m15 和如影1上 未曾出现过 于是我开始对铁头这个不起眼的公司有兴趣了 于是我就去网上扒他们的老底 才发现在做电子陀螺之前 他们有做过两款斯坦尼康 在这些螺杆式调平衡和供电上 都是有渊源的 我开始关注铁头 到了 后面他们出来的陀螺仪支撑系统 铁甲战士 酷毙了 把我折服了彻底的成了铁粉 那时候我还只是铁粉 直到如影2出来后让我成了一个唾弃大疆的铁粉 在如影二里面 看到了太多 铁头引力的影子 侧壁伸缩 综合供电方案 丝杆调平衡 等等几乎把引力抄了个遍 还不止是这些 因为他还把当时改进后的movipro的停靠圈也抄袭了 所以开始发自心底的抵触大疆的东西 也不是全抵触 无人机飞行器还好吧 但是在稳定器类别里面是真的无语了 到了铁头发布g1 那靓骚 复古的造型 带有兼容电影镜头的增高底板 带有俯仰轴固定的热靴支架 主控盒两遍标准的Arri齿盘 底部可快拆式的手枪供电手柄
还有专业肩扛的辅助配套 上摇臂 图传 监视器的配件 供电方案 一看就知道是个懂电影拍摄的人设计的 行业标准 接口 快接方式 这些不是在电影行业里混个数年就能吃透的东西 为了这个小稳定器 能用在下部戏的幕后花絮拍摄中 我还特意跑去五棵松自提 那天拿回来摸了一晚上 虽然本人认为对稳定器比较了解 用了段时间后 还是遇到一些问题 装起来 航向轴打转 后来我联系了客服 他们给了我一个叫骆工的微信 直接视频就搞定了 最终确定是俯仰轴放在了一个不能辨别左右的位置上导致程序无法识别 后面还有些小问题 调整参数后都解决了 看到G2出来了 心里也痒 看到价格 一下觉得自己买早了 后面联系了客服给我来了个升级 花了我900多 升级到G1 2.0 功能和G2是一样的 看到G2的价格确实有点坑 还带箱子和底座 我只能安慰自己比别人先爽到了 在产品定价 上算是我对铁头的小小失望 还好只是钱的问题 谁叫我先买呢 是不 最近如影s的出现 再次刷低了大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到如影s又看了一堆 铁头G1的影子 快拆式供电手柄 热靴支架 主控盒 这些让我觉得大疆的设计师只是个无灵魂的技术员而已 简单的抄袭 不管是 他们出的悟上面挂的摄影机 和镜头 我都觉得 他们离专业还很远很远 还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 没有沉淀 我顶铁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