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7135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7-6-27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7-6-27
|
OEM过类似题材的纪录片,具体内容也是拍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风情和物产之类。
第一年,CC台要求必须用蓝光机拍摄,素材全高清MPG422,50i,50Mbps码流,操作规范上明文禁止使用佳能5D。但是因为四组同时开拍,只调配到了5台sony大蓝光,所以又抓了一台FS7(佳能大三元)、一台F55(富士19-90 T2.9)和一台松下LT(佳能大三元)。进入后期之后,因为季节的原因有些镜头没有拍到,也用了不少乱七遭八的资料镜头,一般是280、5D3拍的。
第二年,CC台要求用4K拍摄,四组同时开拍,我们总共调配了8套FS7+28-135F4和佳能大三元,其间也用到了1DC、5D4、GH5和A7S2。在实际操作中,有计划和安排的拍摄、采访、记者出像这些全部用FS7,扫街拍风情、上电子稳定器这些机动性很强的场面用1DC、5D4、GH5和A7S2。同样的,后期的时候照样会用到一些乱七遭八机器拍的资料。
其他设备:大滑轨,小滑轨,摇臂,电子稳定器,航拍器,灯光,监视器,小蜜蜂X2(采访、记者出像),同期声必须用立体声话筒。
人员配置:每组摄像师2,助理2,航拍师1,制片1,导演1,跟组后期1,场工3,当地协调人员1。30分钟一集的片子,因为涉及的场景和人物太多,赶紧赶慢拍半个月,还撵得像狗一样。
类似于《远方的家》这种片子,内容上的要求是大于形式的,他们最关心的是:内容!内容!内容!只要镜头构图工整,叙事逻辑清晰,他们并不在乎你用定焦组带来的那一点逆光纯净、呼吸效应小、焦外如奶油般化开……当然,如果你在保证内容的情况下,全程用定焦组拍摄把画面提升到极致,他们也是非常高兴的,但是,不会给你加一分钱。
以上,可能情况和你们不尽相同,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