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31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0-8-3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0-8-3
|
本帖最后由 ctjack 于 2016-4-18 09:22 编辑
我认为游戏卡是用来占领市场的,为了股票什么的,专业卡是厂家必须要区分领域门槛的,他们有这样的一个圈子,圈子内无论任何厂商都旨在区分民用及专业应用的定价区间,从生产流水线的角度去看,其实游戏卡和专业卡同代用料是差不多的,反正就是用户拿来享受的基本上都是低价位、无某些指令集的接口,指向专业用户的就接口全开、高价位。这些都是出于市场的考虑。以下几个例子都能体现厂家在这方面的控制:
1、2004年左右,音频制作爱好者发现,可用当时几乎已淘汰的Nvidia S800 显卡 改 UAD-1 音频效果卡(当年这效果卡过万,而再旧货市场淘到的S800只需要80元,按国外论坛方式做了少许修改后即可被UAD插件认到,并正常工作;
2、2007年左右,N卡 A卡 改卡热潮,应该一大波做三维设计的哥们干过这事,哪怕只是渲染装修效果图也好,实时光影等游戏卡不能开的选项变得可开且性能优秀,实打实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2008年左右,N A两个厂家同时在驱动选项中把 “多显示器全屏幕遮盖”选项取消,原因是冲击到某些还需要本家非编卡才能上屏的非编软件,比方说EDIUS当时的版本应该是4.5,软件本身还不支持指定屏幕全屏幕回放,而只要打开显卡中的“全屏幕遮盖”选项,它就能把屏幕1里出现的遮盖式视频自动全屏投射到屏幕2上,EDIUS的预览窗并没有重采样缩放,所以这等于在当时的民用设备下就能够1080P HQ编码素材的不丢帧上屏回放。
4、在同一台电脑下跑达芬奇,分别MAC、WIN、Linux做性能对比,最终渲染效率其实是差不多的,可在控制延时方面差别可就大了。MAC Win控制延时表现差不多,可在Linux下几乎就没有延时(知道控制延时吗?就雷同iphone与安卓划屏时的差别),这使得但在Linux下的达芬奇旋钮动作可更迅速而不需要因过量而回旋,用户体验会更进准高效。于是国外有人兴致勃勃的要在linux下装达芬奇,结果非但没有Lite版,连正版狗都必须得用那大台子所配的Linux版的软件狗,应用阶层不明所以,反正觉得用了那20多万的大台子就是爽,哪怕显卡只是一排GTX285。
综上,我理解咱们为专业所付出的那部分更高的投入并非是砸在硬件上的,其实更多是在为知识产权买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