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8795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3-7-11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3-7-11
|
我来详细地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高端设备(电影机)VS一般微单/单反,在同一品牌下对比会更容易得出结论。
电影机我们用比较容易拿到的 C300M2
单反我们用比较新的 5D4
画质:
画质这一块,首先受传感器影响,C300M2官网显示的S35传感器是885W的,为了等量比较,我们换算成全幅至少要X1.5,那就是1300W,5D4官网显示3040W。两款传感器都是非常新的,我设想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差异,那么按像素密度越低感光元件对光的处理越好的说法,C300M2的1300W明显要强于5D4的3040W,至于强多少,这个无法量化,因为涉及到数据量和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还有压缩转换信号这些我不知道的东西。
然后影响的就是处理器了,C300M2官网显示DIGIC DV 5 X2,而5D4官网显示是DIGIC 6+,根据目前人类处理器性能变化来看,迭代差异一般在10%~15左右。假定DIGIC DV 其实就是 DIGIC,双处理器协同工作会有性能损失,我们以常见案例的最低效率150%来衡量双处理器的性能,那么C300M2=150%,5D4=110%~115%,C300M2要强于5D4。
接着就是看我们拿到的实际文件质量了,C300M2官网显示机内最高是10bit 422,5D4官网显示机内最高是422,没有注明是多少bit,如果是10bit,则我们可以理解在文件质量上是接近的,如果是8bit则5D4要弱一些。
外录这些我们不计算在内了,那是两套解决方案各自的扩展性能对比。
音质:
C300M2机身自带XLR卡口,5D4没有,C300M2更强一些。
我们总结一下,高端设备比一般单反,确实要强蛮多,这个案例,至少要强上50%。
2.高端镜头VS单反镜头
这个比较复杂,每个人视觉不一样,喜好不一样,只能空谈了。
第一部分是锐度,电影头在整个画面上的锐度是很均匀的,不存在明显的劣化现象,这在后期上优势异常明显,可以改变画面上区域的锐度。单反头在最高锐度上可能要高于电影头,但是边角区域劣化现象是可见的,这在拍摄时如果有边角构图,埋伏笔之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整个画面的锐度均匀,给人视觉上的感受更接近于真实,观众的眼睛瞄到任何部分都是清晰,这才像真的。而单反镜头的画面,一旦看向边角,就知道是拍的了。这个差距其实不是特别明显的,但是连续观看超过半个小时的画面都是单反镜头的画面,你会有一种视野被束缚在画面正中的感觉,各位可以自察。
第二部分是色彩,电影头在色彩上其实不占优势,并不会特别出彩,然后这个反而才是真的优势,在不断更换镜头拍摄时,能够保持统一的色彩风格,保持视觉统一,真的非常重要。而单反每个镜头的色彩倾向都有差别,哪怕你全部都是佳能同一时期更新的L头,色彩也不完全一样,对比度更是重灾区。不过,这个不是不能解决的,无非你是在镜头上花钱,还是在后期上花钱而已。
第三部分是呼吸效应,这个真的是后期也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了。对焦变化时的呼吸效应,看不出来的人觉得啥事没有,看得出来的人那种感受,我只用两个字——窒息。
以上,就是我对楼主提出问题给出的答案。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