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6155
- 阅读权限
- 100
- 公司
- ARRI中国
- 注册时间
- 2013-5-13
机构会员
ARRI中国官方
- 注册时间
- 2013-5-13
|
本帖最后由 ARRI中国 于 2017-3-30 18:20 编辑
本期为您带来的是被电影杂志《帝国》评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的影片 ——《从海底出击》的幕后拍摄故事。
改编自战地记者洛萨•G•布克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畅销自传小说,讲述二战期间一艘德军潜艇执行战斗任务的《从海底出击》其实早在1976年就已经在美国开始了前期筹备。然而,由于对剧本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作者布克海姆与制片方理念不合,这个项目难以推进,最终中止了合作。1979年,制片人古恩特•荣巴赫(Günter Rohrbach)成为巴伐利亚电影公司的总裁,这个影片计划以全德国制造的阵容重新启动。
有15年电影与德国电视节目拍摄经验的BVK/ASC德国摄影师约斯特•瓦卡诺(Jost Vacano)加入剧组。他与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Wolfgang Peterson)之前虽然素未谋面,但两人一拍即合,一定要竭尽全力确保绝对的真实感。瓦卡诺的工作初始就面临障碍,他解释说他可以确信手持拍摄是最佳的方式:“我对这部影片最终呈现的视觉风格有强烈的预感,但是一开始就要说服导演和制片人接受我的想法并非易事。”
约斯特•瓦卡诺在潜水艇布景内操作一台定制的陀螺仪云台和IIIC原型机。摄影大助彼得•麦瓦尔德(Peter Maiwald)在一旁操作无线跟焦设备。
瓦卡诺打造了一台利用陀螺仪稳定的摄影机装备,在布景内奔跑穿梭时,他才能够把摄影机提在自己身前跟拍。那个时候斯坦尼康已经被发明出来,但是斯坦尼康太笨重,无法在潜艇的各个圆形舱门里穿梭自如。潜艇里的空间是如此之小,瓦卡诺必须身穿防护衣、头戴安全帽拍摄,以防跌倒或是被各种障碍物撞到造成严重伤害。陀螺稳定器让他跌跌撞撞的奔跑动作变得柔和一些,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人体运动幅度,他相信这样的方式会让观众更加入戏。
最初,瓦卡诺在他的手持系统上安装的是ARRIFLEX 35IIC摄影机,但它的取景器难以调整,让低角度拍摄工作几乎无法完成。瓦卡诺居住在慕尼黑,和ARRI公司关系不错,于是他跑去找ARRI的工程师,问他们能不能帮他做点能用上的设备。这样的一段交谈最终催生了 ARRIFLEX 35IIIC——一台单点固定、取景器可旋转的摄影机。这是自1946年推出ARRIFLEX 35II摄影机之后机身设计上的最大一次革新。瓦卡诺喜出望外:“我和ARRI工程师的关系一向不错,我们会一起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会告诉他们我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功能,或者说哪一个特別的功能会对我有帮助。他们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为了《从海底出击》,他们给我制造了一台全新的摄影机,实在是太棒了。”
《从海底出击》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成就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它是那一时期登陆美国市场最成功的外语片,奥斯卡六项提名的成就至今仍无德国电影可匹敌。约斯特•瓦卡诺将《从海底出击》描述为他职业生涯中拍摄最辛苦的一部影片,但从未怀疑过他们在创造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这部电影之后,我去美国工作了大概15年,拍过许多大制作,但当我回首过去,《从海底出击》依然是我最心爱的作品之一,也许是我最好的作品。”
下期预告:
ARRI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