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vfire 于 2015-12-11 13:42 编辑
这篇文章有更多细节。转自ARRI官方微信公众号:
看ARRI怎样造摄影机
文章来源:RedShark独家报道
RedShark主编戴维•沙普顿(David Shapton)花了一天时间参观位于慕尼黑的ARRI总部,从复合型内部散热装置到严苛的品控,沙普顿此行大开眼界。
你也许还记得前段时间RedShark登载过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说,如今你完全可以购买现成的零件,在自己车库里组装出一台4K摄影机。是的,也许你能成功,但你永远无法在车库里制造出一台ARRI摄影机。
在负责ARRI摄影机系统部门的ARRI Cinetechnik高级主管史蒂芬•申克(Stephan Schenk)的陪同下,我刚刚结束了ARRI全球总部的一日游。
ARRI总部
在色彩明快、经济富足的慕尼黑施瓦宾格区,当出租车停在ARRI总部前面,低调的大门似乎暗示着与它的美名相比,这家公司实则要小的多。只有当你漫步在街区时才发现,ARRI就是整个街区,太大了。排列略显随意的大楼里容纳的不止是一座摄影机工厂,还有音视频后期制作机构,当然了,一家电影院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这家电影院是当地夜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院是对公众开放的,而绝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ARRI在他们看的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竟然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
在白天,电影院会在标准测试环境下测试摄影机的成像效果。
这一趟会看到些什么,我事先并不很清楚,我是抱持着完全开放的心态来的。一家存在了98年——从大众电影开始流行时就创立的公司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的心得体会:摄影机并不是结构图的简单拼凑。你可以列举镜头、影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和存储设备,看起来也有模有样,但只有摄影机制造商才懂得如何将这些零件变成产品。
现实情况就是,一台有品质的摄影机是光学系统、电子系统以及遍布数字摄影机内外的冷却系统的复杂的立体组合。
没错,冷却系统。它的存在不止是防止摄影机过热,它还显著影响着画面品质,因为影像传感器运行时的温升越低,它产生的噪点越少。不夸张地说,也许对于任何摄影机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参数——动态范围(也就是档数)也取决于影像传感器的冷却性能。
冷却系统
所以你才会在ARRI摄影机内部看到散热片,大量的散热片,但它们并不是用胶水随便固定在各个平面上,而是自成一套3D设计的模组。这是ARRI Amira摄影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之前我从未见过它内部的样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空气被低转速的静音风扇从摄影机中部往外推动,这些风扇也是散热器的一个模组,冷却核心的四周都是电路板。
摄影机的内部真像一个战场,产生热量的组件和消除热量的设备就是交战的双方。
*ARRI Amira的中央冷却系统
ARRI的其中一个标志性的技术就是他们在现代摄影机中采用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些功能越来越丰富的芯片组成了可逻辑编程的大型阵列,你可以在FPGA中高度定制自己的超强处理器,在启动时按照你的设计方案执行引导程序告诉FPGA如何运作,自动完成配置。同一套FPGA重启后或者导入不同的操作代码就能够按照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运行,更重要的是,只需要升级一下软件就能够为现有的摄影机加入新功能和大幅改进指标参数。
因此,FPGA给了摄影机制造商极大的灵活性,但是它们运行起来的发热量一点也不含糊,这就是摄影机需要高效冷却系统的其中一个原因。
我有机会把玩了一下ALEXA Mini的碳纤维外壳,它非常坚固,但是又特别地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昂贵的部件——因为碳纤维无法批量生产——这就是为什么你买不到廉价ARRI摄影机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采用廉价的制造手段。
一切在于细节
细节总是让人印象深刻。Amira利用了一个巧妙的机械装置来调节滤镜,在移动滤镜的滑块和滤镜之间没有连接部件,因为它们是靠磁性作用的,这就意味着镜片绝无沾染灰尘的可能,这套包含磁体的滑块装置就像一件微型艺术品。它让我联想到了Sony MD播放器(早已淡出历史舞台)上种种微小的细节,两者的区别在于MD播放器属于消费级产品,而这些摄影机是专业市场的顶级设备。不仅如此,它们的生产数量比消费级产品低成百上千倍,因此指望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几无可能。
*调节ND滤镜的磁性系统
在ARRI工厂以及服务和维修机构参观,你一定会注意到每一个工序都有测试和校正装置。如果没有正确地安装,无论你怎么努力制造摄影机都没用。我见到一台他们自己开发的校正设备,看起来有点像一支带PL卡口的镜头,其实它连接着一台复杂的LED显示设备,是用来校正影像传感器的。ARRI还设计了他们自己的动态范围测试表,真不错,因为关于如何测试动态范围,业界一直都没商量出个结果。
*校正
为什么?因为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了。
在某一特定的光照环境下,一台摄影机的画面可不可用取决于噪点多到什么程度是能够被接受的。没有两个人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不同的厂商也是各执一词,目前最好的方法(没有出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就是各家内部至少要有一套贯彻始终的标准。对照自己的测试标准,ARRI才能够保证他们全系摄影机的一致性。
*出货前最后一道配置Amira的工序
在硬件方面的用心让人印象深刻,ARRI对待软件的态度同样如此。设计出色的软件不会喧宾夺主,除了摄影机展现出来的画面,我们在工作中不太会注意到软件的存在,其实,这中间发生的许多事情远超出你的想象,因为除了处理信号,软件还要兼顾用户界面、编码和录制过程。后面几样工作更是不容有失,假如一款已经投放市场的摄影机会损坏或者遗失素材,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灾难(以及确保摄影机与配套的软件始终符合发布标准),ARRI有一个跳脱常规的管理机制。品控部门自成一体,管理独立,直接向金字塔尖的高管层汇报工作。因此,不管公司其它部门为了发布一款产品如何施压,品控部门根本置之不理,直到他们认为某款摄影机已经“准备好”才会放行。这里说的“准备好”,意思是“准备好应对一切”,这是一套极高的标准,也就是这种态度将顶级的专业公司与其它侧重点不同的企业区分开来。
如果要阐述清楚制造ARRI摄影机的每一个流程和运用的技术,那么这篇文章会比现在你看到的还要长四倍。我离开工厂的时候已经比来时更能理解这些摄影机的定价为什么那么高,以及他们为什么不去制造便宜一点的摄影机。
*总装
就如ARRI的高级主管史蒂芬•申克告诉我的:“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制造最好的摄影机,也就是一方面提供最好的全局画质、最优化的从现场到后期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始终保持高性价比。ARRI摄影机是我们的客户能够获得长期回报的一笔投资,所以我们必须在前期的销售价格和使用寿命内的经济回报上为客户找到一种平衡,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关注耐用度、可靠性和适当的升级能力。”
参观过ARRI的慕尼黑总部,现在的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番话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