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有风 于 2014-8-28 12:18 编辑
首先感谢厂长对我这个穷且笨的学生的一些指导和帮助。
两周前在北京找厂长自提拿到了mini2后立刻赶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拍摄一部长片纪录片。
第一次拍摄,一共打算拍六次,两年后成片, 目前还是完全自己砸钱。
先上剧照:
第一次用电影机来拍摄纪录片,KINEmini灵活性比起单反或者eng机器确实差了不少,但是比起其他的电影机来说,算相当方便的了。
我们购买的是kinemini2 EF口入门版+4k+ Hispeed 1.关于携带、机动性、附件、套件之类的 这次纪录片完全是团队自己砸钱,所以预算非常紧张。 买不起官方的航空箱,自己找箱子买泡沫做了一个, 镜头组用了三阳的14 35 85 ,找朋友借了个佳能24L 除了厂长给的120G KINEMAGE外,又买了两张840PRO
觉得如果需要机动性的话,手柄应该是必不可少, 所以买了12节 powerfocus的松下18650电池…… 充电器买的是XTAR的六槽智能充电器,真的挺好用的,还可以用电池扣板供电充电 一组三节电池,续航时间一个小时左右,看使用情况了 一般拍完一批镜头我就关机了,但开机时间20s确实比较长
作为穷逼摄制组,套件我们果断没有买官方的movecam 我从一个朋友手上低价买了二手的兰帕特+7寸监视器,不算好用但是起码能用而且便宜 监视器是视瑞特的,上过kinemini2手册的“黑名单” 但是所幸实测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图是一般上架子时的组合 机器很轻,但是附件全加上之后重得想死 一般手持时就手柄+监视器+videomic , 还算轻便 本人挫照
后来我去超市买了点带子,给套件做了个肩带,斜挎着挺方便携带。
Kinemini的锁紧型ef卡口…… 在北京自提时带了个镜头,厂长给演示时废了半天劲才拧上…… 实际拍摄中发现这个卡口使用方便程度也是跟镜头有关 我的几只三阳镜头、还有腾龙17-50 还有佳能24-70和70-200都非常容易装上 佳能的24L就稍微难一点 我还有一只om口加om-ef转接环的镜头,装不上去,可能是因为转接环是非标准ef卡口吧,因为这个镜头不常用我也没有仔细研究为什么
2、关于机器性能
当初团队刚刚决定拍摄这个纪录片的时,我在选择器材方面有几个基本要求: 总预算八万以下 升格拍摄能力 RAW格式 高宽容度 轻便 最好有4k
一开始的摄影机方案包括 fs700+录机,BMPC, URSA,CION,A7s+录机,GH4,当然还有kinemini2 在网上看了一两个月的无数各种评测,最终选择了A机Kinemini2, B机A7s
然后开拍时确定流程时,打算走2k scope cfraw 的流程, 其实如果不算预算有限,我是很想拍摄4k的 但是kinemini2的4k持续拍摄只能用DNG 格式,我一共三张128的卡也拍不了半个小时 坑爹啊!(不过最近听到可靠的小道消息,这一困难已经被完美解决了,坐等birtv2014公布新的无损压缩格式)
在拍摄中有一次误操作,发现mini2也可以录制4k的cineform raw ,但是只能录制十几秒,然后会进入flush 缓冲状态,几秒后恢复,而录制的素材是可用的 咨询过厂长得到肯定答复后,我发现这种方法使用得到的话,潜力巨大 我要拍摄的大部分空镜头,所需的长度也就是十几秒而已。 所以现在除了纪实性的镜头,我都在用4kcfraw在拍摄, 低成本享受4k画质~耶~ (同一上个小道消息,厂长的新的无损压缩格式比cfraw尺寸大不了多少,但是能持续拍摄) 4K素材静帧
因为不会用gopro studio 所以这些静帧都是从达芬奇里截出来的,达芬奇没法支持cfraw的实时反拜耳运算 当然即使这样,4k的画面看起来仍然碉!堡!了!
一只脚踏入了4k,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当然不得不回来: 升格拍摄 KInemini2 的升格最多只能拍2k 直观上来讲,升格确实会降低画质 但是慢动作的冲击力还是很有的 我基本拍摄的是宽幅的120fps的升格 发几个静帧
关于低照度拍摄: 因为我们团队带了只A7s 所以低照度情况下基本没kinemini2什么事情了 但是也有拍一点素材 我用的是iso模式 感觉对我来说最高可用也就1280左右 这条iso1600,前期严重欠曝,后期拉回来后阴影噪点挺多的,可能可用降下噪,但是对我来说这条肯定是不能用了
机器都是有极限的,前期注意了应该就没事。
色彩方面: kinecolor2 挺吊的 但是…………真的是偏红的厉害啊 大家都一目了然的 忍倒是能忍,调一下就好了 同样据可靠的小道消息说,birtv时kine 会发布新的色彩算法, 坐等……
关于机内收音: 我们有两套方案,一是最方便的videomic pro直接插机身 Videomic pro增益要开到+20 然后机身增益5-10,基本可以 声音能满足纪录片要求
另一个是用sony pcm d50 lineout 进机子 录音机增益最大 机身增益还要开到近20
声音效果稍好一点
一开始时出现了几次插上后声音电平不动的情况,解决方案官网有 不过后来也没注意,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了。
3、关于后期流程 因为是长片纪录片,素材量实在巨大。 我们计划来内蒙拍摄六次,这次是第一次,准备了6T左右的素材空间。 目前看压根用不了那么多,因为是第一次拍摄,人事物都没混熟,拍摄量偏小,而且cfraw格式真的超级省空间。 拍摄的升格素材都是kng格式,后来我也拍了很多dng格式的4k素材, 这些素材在进入素材盘之前我都会用kinestation进行转码。 转码后都是cfraw的格式,体积约为四分之一。 Kinestation这个软件,用厂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非常不智能, 不能自动识别需要转码的素材片段,要手动选择。 遇到了cfraw的素材,不是跳过,而是给你报个错,不点下确定它就不继续干活。 所以像我这种kngdng cfraw混拍的,转码时就得在旁边点确定,本想转码的时候去吃个饭都不行。 还有界面好丑……希望厂长以后搞个UI。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kinestation基本没出过问题,转码一直比较顺利。 转码速度也还好,我的六千块的笔记本,平均下来一秒十几帧也有。
素材整理进素材盘,然后我导入pr在pr里重命名、整理。 六千多的笔记本电脑,在pr里2k cfraw 全分辨率实时播放无压力,4k的就要选择1/2了。
4、总结…… 总的来说,KINEMINI2的表现超出我的预期, 我们这次两台机器 kinemini2和a7s 都是很新的机器 选择他们我自己也有些担忧。
两周的使用发现, 样片王骚尼的A7s 完全没有样片中那么强悍(除了宽容度真的很牛掰),但kinemini2要比它的宣传带来的印象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