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4030|回复: 6

[影评] 实例解析电影编剧心理学的运用《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7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6
发表于 2014-8-1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186113779.jpg

   与其说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天才儿童历险的故事,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个心灵赎罪的故事。

   影片本身很吸引人,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温馨氛围的营造、无处不在的小创意,以及天才儿童题材本身的强大吸引力,这些元素时刻都在牵引这观众的情绪。由于最近一直在关注电影编剧方面的知识,因此决定从该片的编剧技法上作些不太成熟的分析。

   电影开始便交代了主人公小斯派维的家庭环境,牛仔老爸(感性、强壮的身体)、爱搞科研,整天研究昆虫的老妈(理性、强大的头脑)。老爸爱弟弟,因为弟弟继承了他的基因和特质;而小斯派维则继承了老妈强大的头脑,却不能从老爸那里得到同等的爱。从影片中反应的情绪来看,斯派维是嫉妒弟弟的。

   冲突出现了,一次他和弟弟在一起玩枪,弟弟无意中失手开枪打死了自己。这在斯派维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在这里,编剧功力体现出来了。因为此处并没有因为弟弟的死而将影片的温馨调性转变,而是在继续刻画着小斯派维单纯、温暖和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由于剧情对斯派维人物的设置是天才儿童,他利用磁力原理发明了可以维持400年寿命的"永动机",而且因此获得了贝尔德奖,还被邀请去做一次演讲。故事主线开始转为斯派维大胆离家出走前去领奖并演讲的奇异旅程。当然,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在旅途中所运用的各种创意是必不可少的。导演对许多小细节也处理的非常得当,而且充满童趣,斯派维天真可爱、聪明胆大的人物性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然而,真正将人物立起来的,却是旅途中斯派维的幻想。有好多次,他都幻想着弟弟是在与其同行,并和他对话。其实,这才是斯派维这次旅途的真正意义(后面会有阐述)。然而对于这些幻想,编剧和导演并没有着墨过多,分量与其他部分的情节维持相对平衡。

   到达目的地之后,原本以为斯派维是成年人的史密森尼博物馆人员发现他竟然是个10岁的小孩,于是她兴奋了,如获至宝。她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凭借斯派维这样的一个神童制造和控制舆论话题,这里是对成人的讽刺。

   影片的高潮段落到来——斯派维受到众人追捧,并站在台上向一群"专家"做演讲。故事到这里,斯派维站在台上说自己想说三点内容。如果这是一部以刻画天才儿童事迹为主要诉求的故事,兴许只需要他简要概括的前两点关于永动机的内容就可以结束了。但这个故事是关于斯派维心灵救赎的,他所讲的第三点内容与科学毫无关系,他讲到弟弟的死,而且运用的极大的篇幅。他说到,弟弟死的这件事情,没有人提起过(这句话在影片开始时斯派维的独白里也说过)。这才是他来这里真正的目的,他知道这个演讲的影响力有多大,想通过在演讲时讲述这件事情来完成自己心灵的救赎。编剧在心理学上运用了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摆脱阴影理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种"仪式",摆脱阴影从而使得自己得到救赎。

   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看弟弟的死是怎样在小斯派维心里留下阴影的,由于影片在之前的调性处理上并没有突出斯派维出发的真正目的,所以观众很难察觉。而剧情发展到此,观众便会潜意识里回想之前未被突出的片段和情绪。斯派维和弟弟在老爸区别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斯派维是有嫉妒和不满的,角色潜意识里会对弟弟有惩罚的想法。但弟弟在玩枪时将自己打死,却深深地震撼了斯派维的心灵。虽然不是他导致了弟弟的死,但弟弟死时他就在弟弟的面前,而且以小孩的想法,他或许会因为曾经有过想要惩罚弟弟的想法而更加倍感自责。这便是编剧的高明之处,前段的克制与高潮的释放控制得都非常稳妥。

   当然,结局是美好的,最大的症结得到解决,老爸也因儿子的出走而转变,对他疼爱有加,顺便还在电视台直播采访斯派维的段落中再次讽刺了成人和世俗的世界。

36

主题

5964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1-7-30
发表于 2014-8-1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不懂编剧,又不懂心理学的人写的观后感而已。编剧思考是有结构思维体系,细节推敲点的,不是你随随便便扫一眼看见的皮毛。心理学也一样,各个学派都有整体的体系的。如果电影真的遵从荣格的心理学说,电影整体各主要人物都会贯穿,硬套上去填个空没太大意义。随便什么狗屁都可以套各种理论,钱钟书掉书袋才真是牛逼。

19

主题

17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xierui117 发表于 2014-8-11 22:27
既不懂编剧,又不懂心理学的人写的观后感而已。编剧思考是有结构思维体系,细节推敲点的,不是你随随便便扫 ...

谢谢您的回复,近期自己在关注编剧方面的知识,看完电影后写下一些观后感,权当对所学东西的复习和梳理。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0

主题

1

帖子

0

精华

会员

注册时间
2014-5-12
发表于 2014-9-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碰巧我也认真看了这部电影。你所分析的弟弟的死确实在主人公心里上留下阴影-----没人谈论,没人-----在一开始就以画外音埋下伏笔。但你将他离开家来领奖说成是心灵救赎显然不妥。他一开始拒绝领奖,将原因归结要上学。但后面有一段显然是展示他为何改变了初衷的----也是画外音,具体说什么忘记了----镜头里天空布满蝙蝠,大概意思是他有点无法忍受家里的一些状况了。我以为这个是编剧将剧情推进的一个技巧。假如他接到电话立即答应去领奖,那么中间的一些展示信息可能就不好处理。而且一个这么小孩子不去领奖也让观众保持住看下去的兴趣:为什么?而在他演讲的时候他当众谈论了弟弟的死,这个设置确实如你所述前面有很多铺垫,而他在此大声说出非常巧妙,即展示出人物性格,也为剧情进展增加了动力,或这个谈论就是本剧的高潮------前面所有的伏笔都得到解答,作为他个人的内心冲突的一个释放。
总之,欣赏您对本剧的研究,但作为救赎之说我有不同看法而已。握手!

点评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看完你说的,我对片子也有了新的认识,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0 13:45

19

主题

17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味 发表于 2014-9-4 16:36
碰巧我也认真看了这部电影。你所分析的弟弟的死确实在主人公心里上留下阴影-----没人谈论,没人-----在一开 ...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看完你说的,我对片子也有了新的认识,谢谢!

4

主题

5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4-4-2
发表于 2015-4-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影片,不错的解构,谢谢。我也挺喜欢这种影片,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7 14:17

19

主题

17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2-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饭豆 发表于 2015-4-3 16:33
不错的影片,不错的解构,谢谢。我也挺喜欢这种影片,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9-13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