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200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2-2-1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2-2-1
|
器材帖
内容来源: |
原创(楼主原创内容) |
器材帖类别: |
器材经验分享 |
器材型号: |
G7 |
本帖最后由 内容监管 于 2018-5-9 06:40 编辑
好吧,我是一个不“豪”的器材党,要看Arri和red的可以绕道了。
天天看论坛里大家争论sony和松下。
说一下我自己的机器。
我差不多30岁才开始学习拍摄视频。比起很多人来说算是晚的,更早以前我学习拍照,一直都是用佳能(最开始学的时候竟然还是用胶片,真得很费钱。)
和大家一样,我用5D2入门的。早前也用过一些包括sonyZ1C之类的机器,甚至还玩过索尼和松下的广播级(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少少干过一段时间),但其实完全就是对焦录现场那种,真正开始学拍点东西是5D2。即便现在看起来5D2我依然觉得是一款很好的学习机。(我还有两台,留着做纪念。)
然后就接触了C300 那个时候sony没有发力,黑科技不能看,C300的色彩至今让我感觉“舒服”。
直到sony出了FS700和EA50,我记得前后就是几个月,都买了,EA50,用来拍活动,很轻很好用,没有什么log,就老实的拍,18-200的那支电动头,除了光圈很小,其他都勉强能用,转接佳能头,我到今天都觉得完全是可以用的,方便的卡农口现场采访下也没啥问题。画质吗?我们就是拍活动,就是Low,一场收1500,一个人,一年签了50场,拍一年赚回来了,活动也很轻松,就是手持加架子,我完全没有试图用什么滑轨摇臂之类的,这点钱,在上海,就是这个服务。
FS700我当时就买了R5那套RAW,10W了,买的时候很兴奋,和公司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升格,那套RAW非常不科学的人机设计,加上FS700糟糕的人机设计,简直。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监视器那样让人拎着,拍棚内其实问题不大,出外景,绝对要仔细检查RAW的电池RAW的卡和RAW的SDI。用这套东西拍了很多东西,开始用4K后来用2K,最后干脆买了个BMD的5寸录屏,用1080 10bit HQ,我觉得也算对得起每一个项目了。当然FS700的升格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没法好好调色(质素下降得厉害,即便是RAW也很厉害。)这机器我至今留着,放在棚内拍摄一些升格。说实话,sony这这台机器上给了太多,这是一台讲道理越级的机器,所以sony不会让大家舒服,他没必要让大家舒服,在横店组里,当年这台机器经常作为动作戏慢动作专用的设备在使用,这么看起来,这台机器是完全够格的。
FS7,我觉得这个机器挺好的,画质也不错,人机也不错,但我不喜欢sony的SXS卡,尤其是外景,不要忘了卡,忘了读卡器都很尴尬(这也是sony在越级的时候加上的限制),而且说实话,画质并没有那么那么那么那么的好,所以用了,但没想买。FS5,我最后买了台,我也租过很多台,拍一些户外的节目,很轻,方便上稳定器,在1080的情况下,画质还不错,4K——讲道理也还过得去。但大多数时候我用1080,内录。我还有atomos 最贵的那款录机,但很厚很大,放在FS5上完全就……还不如FS7好拿点儿。FS5我也几乎从不开log,就是正常曝光正常拍,有的时候稍微回去教教色,sony做这台机器,我想基本上就是想我这么用的(广播高清大底外拍),给log,完全就是给大家当学习机用,给点大家向上走的学习机会(以后买F55嘛)。我想未来我可能还会买一两台FS5,拍一些稍微有点要求的户外节目。
当然5D4我也买了一台,讲道理,现在用得还挺多,很方便的对焦,可以上几乎所有的稳定器,加上我厚重的佳能镜头群,从不外录,我比较过在1080下,高码率的佳能420和外录422基本忽略不计,但偶尔会用用那个被阉割过的4K,可惜没有卡农口,必须带一台H4N或者H6(正好这俩我都有)。
然后就是sony,我用过A7S一代,甚至很多南方的小团队还用A7S一代拍广告,我没啥感觉,因为需要很复杂的布光,开log,后期调色,我总觉得这台机器讲道理是5D2的学习机升级版,兼职专业制作——但当你真正拿着学习机去专业制作的时候,团队的需求反而更旺盛,就好像5D2当年也拍过美剧,拍过好莱坞,ipone陈可辛也用,问题整个团队不是一回事儿。但既然是学习机,我没必要买那么好的,所以我进了台nex5R,这台机器我反而拍了蛮多东西(都是自己的不给客户),缺点嘛,没有EVF,阳光下很尴尬,那个OLED的EVF2K多,我觉得拉倒吧。
所有这些机器里我还有台GH1,至今活着,虽然春节的时候我淘汰了它,但它还在,是我自己的玩具,出去瞎拍用的。围绕它我买了好几只镜头,都是定焦。这些定焦我用在我的大疆X5的云台相机上,包括12/15/45,和一只75(这支没法用),今年我犹豫了一下要不要上个GH5,最终也放弃了,因为我也不打算用它干活儿,所以2K买了个G7。现在我准备用X5组成的osmo pro 和G7 配合一台大疆的口袋航拍机组成一个“自己玩”拍摄小玩具。我强调一下,全部都是小底好像S16毫米胶片一样,后期几乎都是用来拍一些低成本的自我娱乐的东西的。优点是画质并不差,宽容度够用,最重要我可以吧我所有的定焦和相机装在一个单肩包里,每天背着(对,是每天)。这就要说说松下奥巴的意义了,因为底小,所以镜头也非常小,小到很happy。大约我的四只定焦加起来,相当与全画幅24702.8的体积。
现在我买了BMD的Broadcast,在棚里用,B4卡口——这个无可取代,如果换成sony的讯道六个,那是天价。
我准备进C200(佳能版高级学习机)和5D4(佳能版低级学习机)做一个组(有卡农,也好上稳定器)。
两台FS5(sony版高清业务级)做第二个组(色彩一致采访便利)
还有osmo pro加G7自己玩(松下mix大疆版娱乐学习机)。
我的理由是,第一组,充分利用了我的佳能镜头组,不浪费。画质说得过去的。
第二组,就是广播级的外拍,虽然比Ex280复杂,但讲道理可以拍一些更复杂的镜头。
第三组,就是轻,可以玩玩。
我觉得佳能,sony和松下也就是这么给这些机器定位的。不要试图越级去干一些事情,因为这样效率会比较低。没有机器可以包打天下。
真要有大活儿,arri和red在上海都很好租。
真正无可取代的机器,目前我觉得是我早期的一台精灵2(至今可以在很多禁飞区黑飞)。
此外就是BMD的Broadcast,在棚里用,B4卡口,因为我暂时买不起sony或者池上的讯道机。
讲道理,对于视频拍摄(不敢说自己是电影拍摄)而言,摄像机所占的地位其实不高,导演第一位,编剧第二位,演员第三位,服化道第四位,灯光第五位,摄像摄影吧,勉强和录音师并列第六位。什么机器都曾经拍过还挺不错的作品,很多人拿着很好的机器也拍出了不咋地的东西,所以机器不咋重要,能完成而客户的要求,偶尔还给点惊喜,我觉得就是初步成熟的商业制作团队了。
对于摄影机而言,什么定位,就干什么定位的活儿,什么价格就选什么定位的机器。
今天我们的机器讲道理和客户垃圾到死的显示器,投影仪,还有客户的对象无法预计的手机屏幕而言,都是远超需求的,所以只要用得好,其实无所谓。快40了,真的有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