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7417|回复: 12

IMAX有未来吗? | 猜奥科普

[复制链接]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发表于 2018-3-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X小科普 - 上篇》
《IMAX小科普 - 下篇》



IMAX小科普(上篇)



引言

猜奥从2015年开盘至今已历时4年。在此要感谢一路支持我们的ARRI中国。电影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师除了从拍摄中获得创作的喜悦与成就,对摄影器材本身的探索也能带来极大的乐趣。我向来主张摄影师要对器材和技术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本人也一贯乐于将所知所学与人分享。2015年猜奥时我写了一篇《电影拷贝小科普》。2016年猜奥又做了三集小视频《奥斯卡评奖大揭秘》。今年恰巧入围作品中有一部IMAX电影,于是就有了这篇IMAX小文。我以前在论坛写过一些IMAX的帖子,比如2008年《蝙蝠侠与IMAX》、2012年《天幕杀机和IMAX》。不过那些帖子多是从观影感受简单提了一下IMAX的知识点,并没有对IMAX进行详细阐述。今天这个帖子就从技术层面聊一下IMAX的发展脉络。


一、历史

很多70/80后同学小时候可能都有去科技馆或者少年宫看“球幕电影”的经历。年少的我们在老师带领下仰望着头顶上巨大的弧形银幕,感受着瑰丽的太空奇观和斑斓的海底世界。观后感务必要写成:“哇, 那一刻我仿佛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但其实小伙伴们看得都要晕吐了。那些顶个球的电影院放的就是IMAX(或者山寨版的)。早在80年代,IMAX就已经进入了全世界的科教领域,甚至包括当时并不十分开放的中国。换一种说法,IMAX在当年就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但耐人寻味的是真正意义的IMAX院线电影在2002年才出现。为什么一项成熟技术在电影市场外徘徊了二十年才得其门而入?又为什么短短十来年它能以横扫千军之势在全世界建起上千家IMAX影院?带上这些疑问,往下看。

当我们回看某种技术的推广进程时,我们会发现技术能否大规模被市场接受并是不简单的取决于“该技术是否先进”,而更多的是社会/经济/文化/市场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90年代中期磁带随身听逐渐没落,数字随身听市场开始春潮涌动,而音乐的压缩格式成为当时各阵营角力的主战场。每个大鳄手上都握着自己认为最适合移动聆听的音乐格式,比如索尼的ATRAC,微软的WMA。从技术层面看,他们任何一家的格式都“适合市场”,但市场最终选择了MP3。那些曾经“同样先进”的格式随着时间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雾霭中,这就是所谓的“多因素共同作用”。当初MP3的开发者也绝不可能笃定自己必是未来霸主。在历史的洪流中没人能真正把握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冲,然后等待命运的裁决。用郭老师的话讲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IMAX身上,最终是历史成就了IMAX的今天。

IMAX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IMAX之所以采用70mm放映拷贝,不是因为它的发明人有跨越时代的远见和魄力,是因为当时满世界都是70mm拷贝。那是70mm电影的黄金时代,70mm电影的拍摄和胶片后期服务都相当完善。大量行业资源投入到70mm电影的生产中的。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搞电影科技创新选用70mm是再自然不过。

我们都知道,50年代初好莱坞在电视的冲击下开始向宽银幕时代过渡。(宽银幕史是非常有讲头的话题。我曾在《电影.胶片.数码》里提到过一些,但并不完整,以后有机会再写更详尽的宽银幕史。)从那时起,行业对“超大银幕电影”的探索就开始了。虽然后来35mm变形宽银幕和70mm电影逐渐成为主流标准,但对超大银幕电影的研究在整个50/60年代都一直在进行。终于,在1970的大阪世博会上,各路大银幕门派来了一次被载入史册的集体亮相。ASC会刊1970年7月刊用相当篇幅记录了这场大银幕盛会。看图。

asc-0.jpg

asc-1.jpg

asc-2.jpg

asc-3.jpg

asc-4.jpg

asc-5.jpg

从杂志的插图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大银幕样式可谓五花八门。世博会本就是各国争奇斗艳的舞台,再加上1970年的世界仍笼罩在冷战阴霾下,东西阵营暗里较劲也是情理之中。而彼时东道国日本的经济正以火箭速度崛起;日本除了国家馆,各大公司如三菱松下东芝日立还倾尽全力建了自家的馆;这种“可劲儿造”的盛况之后在日本再没出现。而IMAX正是为日立馆提供多银幕放映在大阪世博会亮相的。

简单回顾一下IMAX问世的过程。话说那是1967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加拿大电影局设计了一个多银幕电影《迷宫》(In the Labyrinth)。所谓多银幕就是在多块银幕上同时放映内容关联或不关联的画面(看下图),严格说这更像是一种装置艺术。结果电影局解决不了放映的问题,然后拐弯抹角找到蒙特利尔一家叫Multi-Screen的公司,总算把放映的事搞定了。

In the Labyrinth.jpg
(上图) 电影《迷宫》的景象,其实有9块银幕

然后就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日立在自家的展馆也打算搞一个多银幕电影,本子都有了叫《虎娃》(Tiger Child)。于是日立找Multi-Screen公司帮忙,此时Multi-Screen的放映系统有了一个新名字叫IMAX,是完全用70mm拷贝放映的电影系统。于是《虎娃》成为第一部用IMAX拍摄的电影(虽然更像一部实验电影)。

asc-5-tigerchild.jpg
(上图) 电影《虎娃》的胶片画格

大阪世博会之后,作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的Multi-Screen公司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座IMAX影院于1971年入驻多伦多的安省游乐宫(Ontario Place),就是下图里顶个球的电影院。Multi-Screen公司也从蒙特利尔搬到了多伦多,更名为IMAX公司。

接下来的十几年IMAX可以说发展得不错。安省游乐宫成为IMAX的成功案例,顶个球电影院被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所青睐,IMAX巨幕和穹幕电影(OMNIMAX)也几乎成了科教电影的标配。80年代中期,IMAX逐渐将目光投向商业电影市场。

OntarioPlaceCinesphere.jpg
(上图) 多伦多安省游乐宫。

OntarioPlaceCinesphere-2.jpg
(上图) 建设中的安省游乐宫,电影院的阶梯座位清晰可见。

但正如我们前面说的,没人能把握未来。谁也没想到80年代中期70mm电影开始没落,Winter is Coming,这句古老的谶语又再次在好莱坞弥漫。大量放映70mm的电影院纷纷倒闭。还记得《变形金刚4》的开场戏吗?马克同学带着他的小跟班去一家旧影院收破烂。那家影院就是在80年代的倒闭潮中歇菜的。(关于70mm电影的崛起和没落我会专门再科普。业内有观点认为70mm电影没落是制作成本导致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之前二十年都用得好好的,说明成本并不是问题。而且相比较影星的片酬,摄影组那点预算也好意思叫成本?人家美术组还没吭声呢。)总之,大气候让IMAX进军商业电影的计划变得遥不可及。之后十多年IMAX仍在科教领域打转。

变形金刚4开场电影院.jpg
(上图) 去倒闭电影院愉快地收破烂

峰回路转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中期。90年代有哪些你熟悉的电影?《终结者2》《侏罗纪系列》《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等等等等吧。这些成为时代标志的所谓“大片”,都不约而同地应用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科技: CG。CG的出现使电影特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嗅觉敏锐的好莱坞电影商预感到一个全新的视觉盛宴的时代即将到来。而此时胶片扫描的应用让电影后期制作进入了数字时代,更高分辨率的放映拷贝更容易制作。接下来需要的,就是能放更大电影的银幕了。

千禧年刚过,幸运之神又再次眷顾了IMAX。虽然当时没有任何商业电影是用IMAX拍摄的,但IMAX公司为老电影开发了一套DMR流程(Digital Media Remastering)。DMR用处就是把传统35mm电影“放大”成IMAX尺寸,然后印到IMAX的70mm拷贝上。Photoshop的图片放大功能用过吧?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

IMAX得到的第一个活儿是环球的《阿波罗13号》。2002年,这部1995年的“老电影”经过DMR处理从新以IMAX版在洛杉矶上映,业内反响热烈而正面。2003年,《黑客帝国2》在上映时同步发行IMAX版。同步上映标志着IMAX与好莱坞从此进入举案齐眉的蜜月期。华纳的看片会上,观众席里的诺兰同学和他的制片人艾玛同学被这前所未见的巨大影像深深地震撼了。诺兰对艾玛说:“媳妇, 这么大才是真的爽啊”。艾玛答:“嗯, 好爽”。



----帖子封面----
00-帖子封面.jpg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画幅

下图是商用电影拍摄和放映所使用的几种胶片。(虽然中国所有电影拍摄放映都已经全数字化,但图中胶片在好莱坞都依然有电影在使用。)为了方便大家对比他们的实际尺寸,我在拍照时特意放了两条透明尺子上去。

01-胶片对比a-1920x1080.jpg
(点击看大图)

最左边是35mm电影胶片(电影《拳王阿里》)。35mm电影拍摄和放映所用的胶片尺寸是一样,只是乳剂层不同。第二条是65mm胶片,65mm胶片只用于拍摄不用于放映,我们所谈论的70mm和IMAX电影在前期拍摄时都是使用65mm胶片。换句话说70mm和IMAX摄影机(比如ARRI 765/潘那维申70/IMAX 9801)里跑的都是65mm胶片。(以后跟人吹牛逼时不要露怯哦)

第三条是70mm电影放映拷贝(敦刻尔克70mm版嚯嚯)。70mm胶片只用于放映不用于拍摄。现在清楚65跟70的关系了吧。传统的70mm电影拷贝和画幅就是图上这个样子,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到八恶人到敦刻尔克一直没变,占5个齿位,画幅比2.20:1。

第四条就是IMAX电影放映拷贝。注意看他的胶片型号,跟70mm电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同样的70mm胶片,70mm电影是竖着用而IMAX是横着用。这条IMAX胶片是U2乐队的电影。(Bono的粉丝请举下手)

下图是IMAX拍摄画幅与其他电影格式画幅的对比。先别急着看后面文字,仔细看下这个图,看看能看出什么端倪?

35mm胶片 65mm胶片格式-1280.jpg

首先,当然是好大好爽啦。数一下IMAX画幅所占的齿位,15个对吧。所以如果你看到“IMAX 15/70”这样的表述,指的就是IMAX的胶片放映拷贝。15个齿位,70mm胶片宽度。(图中是拍摄胶片因此是65mm)

第二,图中包括了胶片电影和数字摄影机的画幅。不难看出,数字摄影机画幅是亦步亦趋向胶片电影格式看齐的。35mm数字摄影机画幅跟35mm电影差不多;全幅摄影机(FF/VV/LF)向VistaVision电影看齐;Alexa65向70mm电影看齐。背后技术演进的逻辑脉络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但这张图直观说明了了解胶片电影的历史对理解数字摄影机还是有帮助的。


好了,上篇到这里,更多IMAX技术细节在后续章节聊。后续章节还有:拍摄、后期、放映、未来。最后贴张IMAX放映拷贝的照片,我依然压了尺子,这回很清楚了:
IMAX 15/70

呆萌-电影时间-01.55.56-720.jpg





13

主题

55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23
发表于 2018-3-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电影越建越多,影厅质量越来越差(集中在小厅),比如银幕不符合标准比例,为了满屏而强行裁切画面,或者投影没有全屏四边大量留空的现象很常见,有时还发现银幕已经脏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但大多观众看不出来唯独IMAX才能达到最佳电影画欣赏标准。 Spectre.jpg

点评

其实IMAX影院也有版本之分,下篇的放映章节会详细说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 11:17

5

主题

204

帖子

1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3-26
发表于 2018-3-3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IMAX经常在玩的阴招是,普通数字拷贝和BD都是2.39:1 OR 2.4:1, 而IMAX版则有部分画面为1.9:1,垂直方向有更多画面……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pagoda 发表于 2018-3-2 22:55
目前电影越建越多,影厅质量越来越差(集中在小厅),比如银幕不符合标准比例,为了满屏而强行裁切画面,或 ...

其实IMAX影院也有版本之分,下篇的放映章节会详细说一下。

点评

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是IMAX版特有画面比例,部分场景画面比例会变,比普通版上下多25%内容。有些电影IMAX版全片比例是1.90 : 1或者1.85 : 1,普通影厅只放映2.39 : 1版,多次观影经历发现这种情况的有《阿凡达》(2009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7 20:59

79

主题

3156

帖子

14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4-4-4
发表于 2018-3-3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pagoda 发表于 2018-3-2 22:55
目前电影越建越多,影厅质量越来越差(集中在小厅),比如银幕不符合标准比例,为了满屏而强行裁切画面,或 ...

我看潘金莲的时候。。放映机还对不准位。。范冰冰举个冤字只剩个兔字。。还试过放映头出毛病。。画面各种紫边色散。。只能看缘分了。。

点评

电影院的放映水平的确参差不齐,我只去自己认为靠谱的影院,哪怕远一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4 00:33
发自-拍電影APP发自-拍電影APP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MaVouNi.KT.. 发表于 2018-3-3 18:11
我看潘金莲的时候。。放映机还对不准位。。范冰冰举个冤字只剩个兔字。。还试过放映头出毛病。。画面各种 ...

电影院的放映水平的确参差不齐,我只去自己认为靠谱的影院,哪怕远一点。

点评

不过IMAX厅哪怕不是标准的。。。放映环境都要比普通厅好很多。。很多东西也相应严谨一点。。多给钱提升一下观影体验还是很划算了。。。如果不要观影体验。。。只需要消遣活动的话。。。其实在家看那些盒子里的电影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4 01:16
自从二胎后。。。只能自己中午休息时候偷偷摸摸跑去看看电影。。还要看排片。。很多不好卖的电影排期都很糟糕。。。能看上就很不错了。。。所以真只能看缘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4 01:09

79

主题

3156

帖子

14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4-4-4
发表于 2018-3-4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东 发表于 2018-3-4 00:33
电影院的放映水平的确参差不齐,我只去自己认为靠谱的影院,哪怕远一点。

自从二胎后。。。只能自己中午休息时候偷偷摸摸跑去看看电影。。还要看排片。。很多不好卖的电影排期都很糟糕。。。能看上就很不错了。。。所以真只能看缘分了。。

79

主题

3156

帖子

14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4-4-4
发表于 2018-3-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东 发表于 2018-3-4 00:33
电影院的放映水平的确参差不齐,我只去自己认为靠谱的影院,哪怕远一点。

不过IMAX厅哪怕不是标准的。。。放映环境都要比普通厅好很多。。很多东西也相应严谨一点。。多给钱提升一下观影体验还是很划算了。。。如果不要观影体验。。。只需要消遣活动的话。。。其实在家看那些盒子里的电影就够了。。总会有些人是有追求的。。而且看过好的绝对是回不了头的。。随着生活水平慢慢提高。。我仍然觉得IMAX潜力巨大。。哪怕没大神们研究得这么深入,但只要IMAX每个方面都比普通厅好一点,自然就会有人舍得多花几十块去欣赏一部电影

23

主题

688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8-11-15
发表于 2018-3-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d8close 于 2018-3-8 18:07 编辑

     电影博物馆的IMAX影厅基础条件很好,是可以放胶片IMAX的,阿凡达放映的是转成胶片版的,当初是北京最低票价。一夜之间爆红京城。可是现在说是数字放映,其实就是2K投影到大屏幕。只是影像的放大。我觉得要想达到胶片IMAX,数字放映起码要8K起步。现在整修呢,谁知之后会怎样。

点评

没错,至少8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22:31

468

主题

4586

帖子

19

精华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8-6-8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d8close 发表于 2018-3-8 18:04
电影博物馆的IMAX影厅基础条件很好,是可以放胶片IMAX的,阿凡达放映的是转成胶片版的,当初是北京最 ...

没错,至少8K

0

主题

17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4-7
发表于 2018-3-2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学习一下

13

主题

550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8-9-23
发表于 2018-4-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东 发表于 2018-3-3 11:17
其实IMAX影院也有版本之分,下篇的放映章节会详细说一下。

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是IMAX版特有画面比例,部分场景画面比例会变,比普通版上下多25%内容。有些电影IMAX版全片比例是1.90 : 1或者1.85 : 1,普通影厅只放映2.39 : 1版,多次观影经历发现这种情况的有《阿凡达》(2009)、《美女与野兽》(2017)、《西游降魔篇》(2017)...
hela.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7-4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