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NE-I的镜头坑爹呀!!
本人以身试法用REDONE-I拍片用REDONE的原装镜头拍抠像,拍完后一个素材全是糊的!一去验证坑爹的原装镜头,焦距太软了!!!!!大家注意 扣不干净有很多原因,你不能这么武断。 不是抠不干净,直接是肉的拍出来 RED ONE 都不好使啦。。杯具了。 阿虎 发表于 2011-9-13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本人以身试法用REDONE-I拍片用REDONE的原装镜头拍抠像,拍完后一个素材全是糊的!一去验证坑爹的原装镜头,焦距 ...
人为、技术、多于硬件本身,全世界那么多人用也没出现你所谓的问题,
摄影机本身的后焦正确吗? 镜头本身的焦点无误吗?
贴几张单帧上来看看再说... 后焦有问题吧?!?! RedOne 抠像实在是不能用好来形容,4K分辨率,放大100%,像素都不实。 本地的国土局长开桑塔纳上下班,1档起步跳3档,车跑开挂5档。一直嘟囔着起步慢,怠速低,说要换车。 嘿嘿 上张视频截图,说明一下 windboyz 发表于 2011-9-13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RedOne 抠像实在是不能用好来形容,4K分辨率,放大100%,像素都不实。
这种抠像呢? 2009年于北京拍摄世博 "上海企业馆所拍摄的,当时所用的还是未升级MX, 在此之前,我拍摄过无数抠像的片,从没发生以上所谓问题,
人为因素还是摄影机? 镜头?????
这些都是专业器材, 有如一个战士的武器...
但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从来都不会反驳...
但却常被嫁祸,它们却从没有反抗的余地...
回复 PerryHope 的帖子
他说的哪种情况很少,谁会弄到4k去扣像。都是grading做完了,去online扣。多数项目是高清,要求出4k的很少了。 回复 色和尚 的帖子
grading之后再去扣那肯定难弄啊 回复 阿虎 的帖子
RED PRO清晰度很高呀,而且镜头都很新。LZ会不会是操作上出了问题?
LZ是不是把光圈打到T1.8?最大光圈景深非常的小,演员稍微一动画面就虚焦!
LZ何不试试把光圈打到T8以上,把焦点放在演员脸上,这样景深大了可避免虚焦。当然你的灯会用很多。 cmos 原本就是4k,拜耳排列,两个绿色和一个红蓝,四个像素组成一个彩色,而且片上降噪还不好,4:4:4也是插值出来的,除了码率,没有一点对扣像有利的,这是客观事实。
说能扣没什么不行的,标清模拟的也能扣。咱们是要给楼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批判。
Perry 老师钟情red,这个论坛近人皆知,但事物都没有完美的,这也是客观事实,平和看待:-) 本帖最后由 PerryHope 于 2011-9-13 23:21 编辑
windboyz 发表于 2011-9-13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mos 原本就是4k,拜耳排列,两个绿色和一个红蓝,四个像素组成一个彩色,而且片上降噪还不好,4:4:4也是插 ...
其实您错了,我喜欢Arri, 从II C年代到现在的ArriCam、除了Arri 535A / B外,我都喜欢,Arri D-20早在2005年我也用过,Sony 最早推出的900我们2003年已经用来拍郑则士导演的电影 "底一点的天空" 8天拍完,那时摄影指导对数字摄影机根本不了解,全程都是我操作,那主要是Sony和Fujinon免费赞助, 我喜欢Fujinon的镜头,因为在设计给CCD感应器使用上, Fujinon的E系列很成功也走得很前,为什么Arri会找Fujinon合作出镜头呢?很明显Carl Zeiss在价钱和技术上不能满足Arri的数字摄影机要求. 我也喜欢MovieCam, 它的设计成功之处连阿莱都要运用,从Arri 535A/B, 435, 235, ArriCam都随用MovieCam Super America的机身内部设计结构, 而MovieCam却设计在一个没电影工业的国家 - 澳地利, Atton的出现也曾对这个行业带来冲击,但可能法国人过于浪漫而倒至Atton的发展未如理想中的效应. 不过最终情的还是Panavision...
身为一个摄影师最终都希望有自己的一台大玩具,我干爷 (陆正 - 李小龙多部电影摄影指导,香港目前几个大师曾是他助理) 有几台从中国内战至韩战,越战的35mm 200尺手摇摄影机,Arri II B/C, Borlex 16mm, Kodak 8mm... 最终他把这些都供现给教会...
我另一半师父 - 刘鸿泉 (恒运器材公司老板) 拥有香港最早2.5KW, Arri III 到至今多台MX, Epic-M, Alexa, MovieCam, Arri 435, Sony 900R...
其实这都是摄影师对器材的情结...
但Arri, Sony我买不起,而Red摄影机及他们这家公司的进取正合我意,那当然还是现实的问题 - 预算, 我本于2007年就有打算买,但后来还是因为担心维护不能跟上而买了台Panasonic HVX-200 P2玩,直到2008年见技术上越来越成熟才决定买Red One, 当初我建议几家器材租赁公司 (Cinerent) 购买时,他们都不看好,但现在呢? 哈哈
而我们目前是针对Red的话题,
目前几家生产商的CMOS技术根本在同一层次上,正如有人拿Alexa 和 Red One比较的话,
这有点不公平,一台应用2006年CMOS技术和另一台应用2010 CMOS技术,根本无法比较...
还是老一句话,擅长应用器材, 而不是滥用器材, 先了解清楚如何用,自己能否有把握, 那就不可能出错...
应该是后焦问题,REDONE 这价位的机器不可能抠像搞不定的 国外爱好者用5D2扣像都很干净,不知道5D2的技术指标对抠像有啥优势嘛? 事在人为,但是确实不能过分要求。楼主如果先拍个测试片。。。。。可能预算也是个问题。。。。或者直接找PERRY老师拍,哈哈~~~ xqq77这话说的精辟。为啥绿背上有人得影子?离背景太近了嘛?发表于 2011-9-13 22:5
我将反差再拉大了.没有任何绿色反在银色衣服上,
另做完后期处理后面抠像绿背景还有用吗? 呵呵 阿虎 发表于 2011-9-13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人以身试法用REDONE-I拍片用REDONE的原装镜头拍抠像,拍完后一个素材全是糊的!一去验证坑爹的原装镜头,焦距 ...
送给你慢慢研究,慢慢学习...
http://www.cinematography.net/lens-comparisons.html
回复 windboyz 的帖子
windboyz你还真说着了,佳能专利的片上降噪技术是首屈一指的,索尼都无奈,用了另一种片上技术 ,所以低码率的4:2:0,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劲
哦~~~~原来是这样。但是想象中,5D2的画面偏软,所以应该也会遇到边缘不够清晰的问题吧。。。我后面也要用5D2拍抠像了,不知道成不成。。。。还请指教 回复 PerryHope 的帖子
原来如此~~~~ 回复 xqq77 的帖子
5D2的画面偏软跟景深浅关系很大,而且 这时候大多用最大光圈,所以老是柔柔的。但是抠像最主要还是边缘,5D2的4:2:0 是肯定 不是加分的,全凭5D2的整体画面质量好,抠像还是能得到较好效果的,完全可用。 回复 windboyz 的帖子
THX,信心又增加了,哈哈 回复 windboyz 的帖子
我也考虑过景深的问题,所以一直犹豫7D还是5D2,但是画质还是差蛮多的。。到时候只有收光圈加灯光了~~
还想请教各位老师,佳能的红圈镜头里,那些常用的镜头是成像比较犀利的,用在抠像上会比较好一点。 回复 PerryHope 的帖子
"目前几家生产商的CMOS技术根本在同一层次上,正如有人拿Alexa 和 Red One比较的话,
这有点不公平,一台应用2006年CMOS技术和另一台应用2010 CMOS技术,根本无法比较..."
PerryHope老师说得在理,Alexa应该去跟EPIC比比才对^09^
声明:暂停一切技术之外的争论,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正好手里有同一场景,同一灯光,不保证是同一条的素材,两个景别有差别,抱歉条件有限,当时分配的一个中景一个 特写,非说没法一块比的可以略过本帖 ,避免耽误您的时间。
RedOne+安琴 25-250 和 5D2+ 24-105 的素材,机器都没有特殊 设置。
对比图来了:
在AE里 建一个4K的合成,把素材都以 原始分辨率调入,复制一个red缩小50%做参考。
使用AE自带的colorrange,直接选取各种绿,基本上是大范围去除,扣得不严谨,就是为了做对比。
这个是AE渲染的 4K其中一部分,由于论坛200KB的限制,jpg压缩质量是4。
减小图像面积,JPG质量为8。
只呈现对比,不做结论,欢迎大家发表意见。^28^
4K Red One MX --> 1920 x 1080 ProRes4444, Red Pro 18-85mm, Keylight in AE
http://www.filmaker.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xNjh8NThkZjc5NjR8MTMxNTk2MDYwNXwxNDE0Mw%3D%3D&noupdate=yes
换上蔡司的镜头就不会,而且边缘比较锐!我不太会发图Perry 哥我QQ发你看下 Escargot 发表于 2011-9-14 0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K Red One MX --> 1920 x 1080 ProRes4444, Red Pro 18-85mm, Keylight in AE
这个是真相!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