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2774|回复: 0

[Aputure] 电影《河州》 | 导演曾建贵、摄影指导杜昌博专访(上)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242

帖子

4

精华

机构会员

Aputure官方

注册时间
2011-3-1
发表于 2022-12-19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聚焦甘肃东乡族历史与人物风貌的电影《河州》,由万玛才旦及杜昌博担任监制、曾建贵担任编剧兼导演、杜昌博担任摄影指导,影片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和金鸡奖“制作中项目”八强。
本期,我们邀请到《河州》的导演曾建贵老师、摄影指导杜昌博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影片的创作心得。

Aputure x 《河州》

Q1.

《河州》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先为大家介绍一下?

导演曾建贵:《河州》故事灵感是2000年,在那个时代老家很多东乡人去援建青藏铁路,但有的人没有回来,家里剩下妇女和儿童。故事女主人公西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当年的包办婚姻,她没有结婚证,孩子面临着适龄没有户口无法上学的问题,他们需要解决自己的困境。她与一个命运相同的男人马哈三组建了新家庭,故事最后则以马哈三的工作意外死亡告终。

我想通过这种情感设置去探讨一些文化交融的东西,让大家了解东乡族的生态文化。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有时候都很难抽离出来,因为影片中的很多都是真实的元素,我更多的是将影片中的部分和现实中的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

001.jpg
《河州》视觉海报


Q2.

《河州》这部影片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现东乡这个地方女性群体的生活?

导演曾建贵:我一直在追求一种东方美学的风格,《河州》这部影片中有大多数元素都是在甘肃那个地区真实存在的。我希望这个片子无论是影像还是整体的人物都可以达到有机统一。有的电影可能会把某事物当成意象,比如一只鹰、一条河、一座山,但我并不想把这些变成意象,我希望它们融入人物的生活,这就是影片的风格。我们参考了很多影片,但它们不符合这块土壤,也不适合人物的塑造。从彩色到黑白,以及不同画幅的尝试,最后我们确定了比较符合这个地貌场景的方案。东乡族那个地区的文化状态是多元化的,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影片给大家呈现东乡族的文化生态。

002.jpg
《河州》拍摄花絮


Q3.

这部电影的影像基调和色彩风格是怎样考虑的?


摄影指导杜昌博:关于一部电影影像风格的思考和确定是建立在剧作基础上的,读完剧本后我很兴奋,它刺激了我的热情和想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未来的取景地甘肃临夏,与导演一起把所有涉及的场景走了一遍。临夏是导演的老家,剧本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导演成长和生活的场景,所以基于导演的创作意图和阐述,我们堪完了所有的主要内景和外景,期间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很快就对影片的影像基调和视觉风格达成了一致意见。这是一部展示西北农村女性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探讨她生存困境的现实主义影片,我们一致觉得,它不应该是那种常见的、土掉渣的传统农村片,影片生活的细节呈现是现实的,但在具体的视觉呈现方式上、整体的影像风格上应该是诗意的。用写实的方式表现写实过于常规,相反,诗意非但不会掩盖生活本身的苦难,反而让这种苦难以一种有格调的方式去呈现。

003.jpg
《河州》拍摄花絮

当然,电影影像的创作是一个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我们需要依赖具体的手段和工具去呈现观念和美学。画幅是我们第一考虑的造型元素,因为这是一部强调人物和环境关系的影片,所以我们希望相对于水平像场能有更多的垂直空间展现,常见的2.35:1画幅会在画面上下裁切过多,不符合本片的需求,前期我们确定的画幅比是1.85:1,而在光线方面我们决定以自然光效为主,尤其在内景拍摄中强调光源的逻辑和来源。色彩则是我们在一开始确定的很重要的造型元素,西北的自然风貌和建筑以及人物的服饰都有很丰富的色彩基础。

004.jpg
《河州》拍摄花絮


Q4.

拍摄前期和创作团队有做哪些方面的沟通?

2021年第三季度,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我们的影片在临夏第一次开机,但由于疫情管控和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们只拍摄了不到两天就终止了,相当于做了一个样片的拍摄测试。期间我和导演觉得1.85:1 的画幅比例有些温吞,不够极致,于是在现场又尝试了4:3,感觉很棒,进而更激进一点,我们尝试了黑白色调。我记得当时是在羊圈里拍夜戏,我们现场停下来,我给阿莱的技术工程师康清虎老师打电话,他当即给我发来了几个黑白风格的LUT,我把它们写进摄影机,因为黑白和彩色对于反差的要求不一样,我也对灯光进行了重新调整,当时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效果很惊艳,我和导演都很满意。直到2022年第二季度影片再次开机前的那半年里,我和导演都不间断地在沟通,最终我们下定决心采用黑白来拍摄这部影片。我们参考了很多影片,包括《冷战》《艺术家》《罗马》《都灵之马》《乡愁》等,这种参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它们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反向探索的参考,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我们要坚决拒绝的。

005.jpg
《河州》拍摄花絮

灰度控制是黑白影像创作的重要元素,我想要那种纯净的黑和白,我不太在意甚至是刻意的要扔掉画面中丰富的暗部细节。我在哈苏120相机上使用柯达和伊尔福的黑白胶片做了很多拍摄测试,自己动手去暗房冲洗和扫描,去对比它们的颗粒度和反差。那一段时间,我甚至把我手机相机都设置成了黑白模式,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下去反复地拍摄观察。今天的数字摄影机的宽容度普遍很高,但我们并不想要太清晰、层次太明显的暗部,我需要压缩灰度部分的层次,这时选择一台合适的摄影机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006.jpg
《河州》部分剧照

在进行摄影机测试后,我们选用了RED的大武器,它能为我提供影像的纯净感,后期不需要大幅度的调整就可以获得纯净的黑,很适合我们这部片子想要的大反差。镜头上我们选择了适马的电影头,我曾经用适马相机头拍过一些黑白胶片,它独特的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适马电影头搭配RED大武器发生了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获得的影像就是想象中那种不可言说的感觉。灯光上我们这次基本全部采用了爱图仕的LED灯具,它的体积小,灵活的可控性等特点给我们拍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拍摄效率。

007.jpg
《河州》拍摄花絮


Q5.

您在拍摄中使用什么特殊的手法来呈现影片的摄影风格?影片特殊的影调对于拍摄和布光工作有什么要求和困难?

摄影指导杜昌博:特别值得分享的是,我这次在滤镜使用上的一些心得。我使用了黑白胶片时期的拍摄方式,购买了大量的黑白有色滤镜,比如蓝镜、黄镜、红镜、绿镜等。在数字调色非常成熟的今天,为什么拍黑白影片时要在镜头前加色彩浓郁的色镜呢?因为我们使用彩色COMS进行拍摄,它的数字感光器是以拜耳滤镜的方式排列的,在工作过程中是有去拜尔过程的,后期彩色转黑白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去掉色度信息的行为,整个过程下来所获的黑白影像实际上已经比原始彩色影像丢了很多色度和亮度信息,再用调色软件对反差和亮度进行一次大幅度调整又会失去一定的细节信息。有了这些光学有色滤镜,拍摄外景时,比如我想让黑白影像中天空暗一点,白云亮一点,就可以加一个橙镜或者黄镜来实现,因为它与蓝色是反向色,色镜会减少蓝光进入镜头,让蓝天变暗,白云变亮。这种传统的光学滤镜控制反差,一定程度减少了后期的数字干预,提升了影像最终的品质,减少了调整的程序,让导演在现场就能看到最接近放映效果的呈现。

008.jpg
《河州》拍摄花絮

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对视觉基础部门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因为黑白灰所呈现的与实际颜色不一样,你很难准确想象一样东西在黑白模式下的质感和颜色。因此我们需要尝试更多的妆、服、化,衣服和道具到镜头前去看质感,包括演员的妆容。

对于灯光而言,黑白和彩色拍摄截然不同,对照明最大的区别是反差的控制。在彩色模式下,人眼对于亮度特别是高光部分特别敏感,彩色模式下过曝三档可能会让人视觉上不适,但黑白色调下视觉对高光有了更大的包容度,四档甚至五档都能被接受。黑白影像下,没有了色度信号只有亮度信号,人眼在暗部分辨不出来太多的层次,因此在照明上会很不一样,这对灯光师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与他以往的拍摄经验完全不同,高光轮廓等都需要下得更多更狠一点。这次爱图仕的LED灯光给到很大帮助,基本全系列的灯具我们都有使用到,在不同的场景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009.jpg
《河州》拍摄花絮


Q6.

影片中有不少场景在黄河周围拍摄,相关的镜头是如何进行布光的呢?

摄影指导杜昌博:这里我分享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当女主人公在夜里听到丈夫由于工厂事故意外身亡,她从家里坐着三轮车赶到工厂的场景。这场戏在下午四、五点拍的,由于黑白不能像彩色那样过度依赖带密度的方式拍,否则画面会很灰没有反差,所以我带到了远处山体上的阳光,通过ND镜把阳光控制到曝光点下一档半处理成月光。这时阴影中的人脸就会很暗,反差也很大,需要利用人工光对人脸进行大幅度的照度提升。我们将机位设置在三轮车上进行移动拍摄,人脸前方不到一米的地方就用LS 600d Pro加很薄的柔光片直打人脸。这是LS 600d Pro在日拍夜用来平衡天光和阳光的例子,它的表现特别好。

010 拷贝.jpg
《河州》拍摄花絮

第二个是在黄河边上KTV的场景,爱图仕的灯光在这场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部分我们拍了两次,第一次我们是在城市标准的KTV里拍的,拍完后导演觉得空间太常规,不出彩,所以导演想把场景移到黄河边,在草地上搭一个唱歌烧烤的地方。我们用脚手架钢管搭出了房子的形状,用半透明的条状防雨布进行了包裹封闭。照明方面,道具在顶上挂上KTV里球形的反射体,这种球体本身并不发光,它的全身贴满用一反光的小玻璃镜子,我们把两台LS C300d II固定在帐篷脚上,用透镜聚光筒将光收窄打在球上,球转动时就会将梦幻光斑反射在房间。另外我们在帐篷后方用一台6K镝灯打逆光,并且放上烟作为背景。我们又在帐篷外点了篝火,使用Nova P300c加格栅的火焰光效模拟火光,这个平板灯模拟的光效非常逼真。除此之外我们在离黄河五、六百米外的船上用两台LS 600d Pro打在河边的船上,勾出它的轮廓,制造画面层次感,爱图仕的灯具在这些场景中呈现的画面非常好。

011.jpg
012.jpg
灯位花絮与灯光效果图




目前,《河州》仍在制作当中,相信很快会在银幕上映。下一期,《河州》导演曾建贵老师与摄影指导杜昌博老师将会为我们继续分享更多关于《河州》的创作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 桂ICP备16000355号-1 )

GMT+8, 2024-4-26 0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