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时光 发表于 2017-11-28 23:11

徕卡Thalia:重塑大画幅镜头之美

想写Thalia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但一直由于可供查阅的资料太少,不敢贸然下笔,直到上周得到了一些Thalia的高质量素材,反复研究了这些样片之后便有了今天的文章。
徕卡Thalia是由CW SONDEROPTIC于今年3月底正式发布的镜头,在此之前,除了从相机系列直接拿过来的Leica M 0.8全画幅镜头之外,CW SONDEROPTIC的另外两个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Summilux-C T1.4和Summicron-C T2.0定焦镜头,但这俩主力军并不是全画幅镜头。就在全世界都在喊“全画幅要来了”的时候,徕卡也终于发布了全画幅摄影机所适用的Thalia镜头系列,全部焦段9支,焦距分别为24mm、30mm、35mm、45mm、55mm、70mm、100mm、120mm、180mm。只不过比全画幅更加超前的是,Thalia系列镜头拥有60mm的成像圈,不仅能用于全画幅,它可以覆盖除了70mm IMAX格式以下几乎所有(包括Alexa65、Panavision DXL、RED Monstro 8K VV、FF、S35)画幅的摄影机。在这篇文章之前,我在全画幅电影镜头投资指南一文中给了Thalia 4颗星的推荐指数,其实扣掉的那一颗星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真正能用的摄影机。而现在,ALEXA 65已经正式进入中国,RED Monstro 8K VV和SONY VENICE也都将陆续交货,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如果现在重新打分,我将毫不犹豫地给Thalia 5颗星。
而仔细研究这些素材,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徕卡Thalia存在的意义,就是它可能重塑了大画幅镜头之美。这里的美并不是指Thalia的成像有多么炫酷,而是Thalia的成像风格极有可能会引导从今以后的电影镜头审美方向。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夸张,但你可以先看完后面的内容再下结论。样片1时长3分26秒
样片2时长2分00秒

其中第一段样片出现了马和沙漠的元素,马让我想起了那个可能启发了电影问世的赛马故事。
而沙漠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电影使用大画幅Super Panavision70宽银幕格式拍摄,其中震撼人心的沙漠场景更是成了无法被超越的史诗经典。联想到也作为35mm格式普及的重要角色徕卡,在推出新时代的大画幅镜头时选择了这些元素拍摄样片,难道只有巧合吗?
阿拉伯的劳伦斯截图
对于胶片短暂的百十来年历程来说,它还没来得及突破更多的技术极限便被数字取代了,所以胶片时代的人们追求分辨率不无道理。而近几年有更多的镜头在攀登分辨率的高峰,却在一些电影镜头设计者和电影摄影师那里遇到了阻碍。

这一点我理解为:并不是高分辨率没有用,而是过于锐利的镜头配合现在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数字摄影机对于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电影来说,过多/清晰的细节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就像还没法普及的48fps一样,不是它不够好,只是观众还没习惯。
Thalia似乎也是这样的镜头,以样片1为例,这段视频使用RED 8K VV拍摄,场景以沙漠为主,可以直接感受到分辨率带来的震撼,但Thalia拍出来的画面足够清晰、有力,但并没有给人过多的压迫感。即便是画面中那些高频细节比较多的区域,也能感觉到细节足够清晰,但却不过于锐利的观感。在全景镜头中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但又不会让人觉得画面太肉。
不管什么景别,好像一切都恰到好处的样子...
特写镜头也没有大画幅镜头极易出现的细节扎堆带来的逼仄感。
下面几个镜头可一瞥Thalia的焦外成像,虽然足够柔顺,但我认为这段样片的背景细节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确定。下面这个镜头展示的焦点变换让人印象深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静悄悄”,你根本不会察觉到焦点是怎么变过去的,这是我第一次不想用“呼吸效应”去评价一款镜头,你看视频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当然,官方的说法是“拥有独特的焦点过渡曲线”。
而以样片2为例,这段视频使用Alexa65拍摄,拍摄时间选在太阳角度很低的傍晚,场景则是细节更多的戈壁滩。这段样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像场镜头带来更平缓透视感觉的画面感,比如下面几个镜头都是广角,但并不会感觉画面透视很夸张。
反例则可参考下图,因为传感器面积小,镜头焦距短,透视就显得异常夸张,画面都往中心挤压的感觉。对电影来说,这种画面往往是抢戏的,比如罗杰·迪金斯在S35摄影机上就非常喜欢40mm左右的标准镜头,应该就是不想让过强的透视感干扰画面,视觉感受会更加贴近人眼感受,大画幅镜头则直接提供了这样的可能。至于前文提到的焦外成像、炫光在下面几个镜头中也能进一步找到答案。焦外柔和、顺滑,炫光表现也十分中性。
样片2很风格化,这段样片给人的感受是Thalia拥有足够的光学素质,但对很多方面都做了“电影感”的优化,不让任何一个技术细节打扰到画面。比如不抢戏的分辨率表现、不抢戏的画面透视感、而大画幅镜头视角与景深的搭配则会让合焦主体与背景分离度更高,在景深上也力争不抢戏,所谓的画面立体感更好是从本质上就已经超越了S35画幅。

Thalia不是复古化的镜头,拥有不错的光学素质,但又跟绝对现代化的镜头风格保持了距离。至于肤色,我也没有看到太风格化的表达,好像一切都是“静悄悄”,Thalia似乎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不抢戏”的审美原则(个人观点)。而在摄影机像素越来越高、画幅越来越大的未来,这很有可能是未来电影镜头发展的一个方向。
由于篇幅限制,下面提供一些别的Thalia画面供大家参考
与此同时,这次还有另外一个Thalia搭配ALEXA65拍摄的样片,气氛神秘,全片都由类似下图所示的微观世界镜头组成,并且时长长达12分钟。如果是在大银幕上看,大画幅加微观世界这样极致的组合所带来的沉浸感一定会让你更加理解Thalia的大画幅之美,这样的样片思路甩了日系厂N条街...
另外一个还没提到的特点就是Thalia的15片叶片的圆形光孔设计,可以使得各档位的焦外都呈现圆形,准确而又优雅,这是徕卡品味之下Thalia电影镜头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你也恰好需要这样的影像,相信你已经遇见Thalia了。

除此之外,平均1-1.6公斤左右的重量、统一的95mm前口径、统一的光孔齿轮和对焦环位置、270°的对焦行程、0.8模数的工业标准齿轮环、/i数据支持使得使用Thalia不会跟传统的镜头产生太大区别。当然也会有人注意到Thalia光孔不统一/太小、大画幅跟焦等问题,对此我的观点是:对于那些发现了大画幅之美的电影人会尽力去克服它,如果它无法解决你的问题则说明这个选择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况且你一定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
整体感受:在Thalia的研发上,徕卡应该是很轻松就突破了那些所谓的技术限制,但却又把技术藏在身后。徕卡电影镜头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全新表达,它既不是那些过度理性只追求数学完美的镜头,也不是只以风格玄学来标榜自己的艺术家,我所知的是Thalia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光学设计师和徕卡对电影的理解与审美下的产物。在未来的大画幅之路上,徕卡似乎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对了,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Thalia不算最贵但也不算便宜,陆续铺货后单镜头的使用成本可能会跟Cooke S5/i或者MP相当。交流或是需要高质量原素材的同学可后台私信,视频与截图来源于CW SONDEROPTIC官方Vimeo频道,尾图来源于FDTimes。详情请点击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优质影视技术资讯,欢迎关注魔幻时光!

黄亚南 发表于 2017-12-3 15:00

本帖最后由 黄亚南 于 2017-12-14 17:07 编辑

    徕卡 是135镜头的翘楚,本来它各个系列就富有个性。S系列当然也不例外,Thalia就是s系列蜕变而来的。而且S系列是120单反系统的镜头(不像施耐得是旁轴系统,镜间叶片快门难于改成电影镜),更易于蜕变成电影头。

CUC_时间轴 发表于 2017-12-5 19:07

样片能放个网盘下载链接么,想下载下来看看,因为没有fan墙工具

魔幻时光 发表于 2017-12-5 22:58

CUC_时间轴 发表于 2017-12-5 19:07
样片能放个网盘下载链接么,想下载下来看看,因为没有fan墙工具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rZ6wIw 密码: 8meb

CUC_时间轴 发表于 2017-12-6 09:23

魔幻时光 发表于 2017-12-5 22:58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rZ6wIw 密码: 8meb

非常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徕卡Thalia:重塑大画幅镜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