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能黑科技——ORVi幻逸智能机械臂:六轴全手动控制
本帖最后由 影能2017 于 2017-11-3 15:05 编辑今年8月,影能公布了全新黑科技OVRi幻逸智能拍摄机器人现在幻逸实现了六轴全手动控制的全新突破
融合了A.I.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极大减轻摄影师的拍摄强度一个机械臂满足大多数拍摄场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zMDc5NjUzN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原来还有这么酷炫的操作! 华强北奥斯卡 发表于 2017-11-3 15:10
原来还有这么酷炫的操作!
这才只是冰山一角啦 下次再有新的突破 带你看更酷炫的~ 可以可以 国产cine bot~~~~^24^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演示强在那里:
所有的机械臂包括工业的还是拍高速的motion control 都是编程操作的,都要写代码的。现在大家看到的演示是通过专用遥控器的摇杆控制的,就像稳定器上的十字键一样,全手动灵活自如的控制,这在之前是没有的。^01^ 兄弟,价格大概多少 神经症 发表于 2017-11-3 16:41
兄弟,价格大概多少
具体价格上市时候公布,价位臂体在两万几,很多用户都负担得起。 神器来了!最想知道完整版价格! 三轴数控自己DIY没几个钱。主要还要看软件设计的怎么样 本帖最后由 windboyz 于 2017-11-4 02:56 编辑
quang4uang 发表于 2017-11-3 21:03
三轴数控自己DIY没几个钱。主要还要看软件设计的怎么样
首先这个不是三轴数控,那个比这个简单的多,这个是三轴机械臂,串联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就已经很值钱了。
其次,不说其它部件,仅三只减速器的成本已经破万。。。数控不需要减速器
第三,机械臂都是按承重说的,参考价格1公斤1万美金,展示的星云4300上单反就已经4公斤了,你看定多少钱合适?
第四,说自重,一般这个级别的机械臂重量一百公斤以上是正常的,但是用一百公斤去替代三脚架、轨道、摇臂你觉得大家会这样干吗?我们必须用最轻的自重去推动足够的称重,而且臂体还不能太短,臂体短一倍,承重大一倍,活动范围只有四分之一,所以轻量化是极大的挑战,价格应该更贵。
第五,说程序,机械臂的运动控制从来都是自动控制领域最高水平的表现,顶尖的机器人公司都是用打乒乓球等实时控制来标榜,自然系统也是百万是起步。。。
第六,(旧金山 香港 北京 )三家公司和(深圳 香河)两个工厂的运营费用实在没法跟DIY比:) 卓越 发表于 2017-11-3 17:29
神器来了!最想知道完整版价格!
其实有臂体价格已经能推算出来,机头是4300稳定器,再加一个智能避障的驱动底盘车是全套,并且包含了无线图传和实时控制九轴的综合遥控器。东西比较完整,影能从来都是最强调易用和便携的,比如星云稳定器从来都不需要现场组装,设计目标是最快6秒开机。ORVi的设计目标是到现场开箱一分钟内开机,即使三脚架也很难做到吧?从包里取出来-拉出三条腿-手柄拉出-安装相机-云台调水平。。。 我就想知道这个的具体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桃子-HanX 发表于 2017-11-5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想知道这个的具体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ORVi 不是为特殊镜头打造的,就是拍常规镜头,它不是Motion Control ,它是摄影机器人。
它可以在常规镜头里融入各种随心所欲的运动,这点三脚架和轨道都做不到,它的运动精确灵活,这点小摇臂做不到。
windboyz 发表于 2017-11-6 05:27
ORVi 不是为特殊镜头打造的,就是拍常规镜头,它不是Motion Control ,它是摄影机器人。
它可以在常规镜 ...
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不如开发个车载版吧。
机械臂用通用底座装在车顶行李架上,坐在车里用遥控器,天冷也不不怕了。 桃子-HanX 发表于 2017-11-6 15:23
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不如开发个车载版吧。
机械臂用通用底座装在车顶行李架上,坐在车里用遥控器,天 ...
哈,你马上就看见车了,还是能自动避障的智能车,可能你连遥控器都不用使 很好!很值得期待!起码国内有人在认真按市场需求做事了!^24^ 太赞了,太骚了,影视人一起上! 这东西少数要求苛刻的专业镜头才用得上吧,普通影视爱好或小工作室肯定是不会去买的,注定没有太大市场。 还有东西弄出来了得拍一个像样点的演式的片子,像这个轨道一看就觉得蛮实用啊,普通玩家都有想买的冲动https://gaiamount.com/video/18603 windboyz 发表于 2017-11-6 16:02
哈,你马上就看见车了,还是能自动避障的智能车,可能你连遥控器都不用使
不,我的意思是,只要机械臂,装在SUV或者越野吉普的车顶。
在副驾驶位置用遥控装置拍摄,跟拍个越野比赛啊,马拉松啊,藏羚羊^13^ 什么的。
摄影师就不用风吹日晒了。
桃子-HanX 发表于 2017-11-7 12:11
不,我的意思是,只要机械臂,装在SUV或者越野吉普的车顶。
在副驾驶位置用遥控装置拍摄,跟拍个越野 ...
你的思维还是局限在当前的应用,ORVi是为未来设计的产品,着眼点不一样,应用超乎你的想象。
举一个人工智能的例子,咱们考驾照开车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以后全都是自动驾驶,而特斯拉正是实现这种颠覆性革命的企业,我们就要做影视器材行业的颠覆者。 东方鳄鱼 发表于 2017-11-6 17:21
很好!很值得期待!起码国内有人在认真按市场需求做事了!
这个思想和产品,国外也没有啊,ORVi 在国外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稳定器,都在问什么时间发货。 windboyz 发表于 2017-11-8 00:32
你的思维还是局限在当前的应用,ORVi是为未来设计的产品,着眼点不一样,应用超乎你的想象。
举一个人工 ...
我能想象到一些未来的应用——摄影师专注于画面构图,让机器人负责避障、运动、镜头稳定等等,就像3D游戏里的自由摄像机视角一样,玩家只需要控制视角就行。
而且某些情况下,一个小机器人立在某个位置,比活人更不引起注意,不吸引焦点。比如在领导的主席台上(呸)
不过,最终我还是不太看好这种设计。影视行业算是比较顽固的,要推出一种新的技术思路,不光要有客观的额市场需求,还要有资本和实力去炒作,比如李安的120fps。
而已影能目前这情况,还没有做成DJI那样毫无疑问的No.1,还没能赢得Dji那样的市场口碑和技术积累,就大跃进的搞机器人,是不是太冒进了。
说夸张点,即使你们付出很多,成功的先开发了这个市场,其他巨头也可能随时就能跟进,而且依靠自己的技术底蕴立刻反超过去。
如果DJI推出一款智能机器人,同时可以兼做无人机的停机平台,,,,从品牌信任度来讲,消费者选择谁是毫无疑问的啊。
从后期角度来看,如果能实现在机械臂范围内的程序轨迹控制,那对合成特效倒是挺方便。
另外,如果带这样一个机器人去拍业务,客户会不会多给个万儿八千的,这才是你们设计的重点吧。
所以外形应该更高大上一点,最好找个汽车品牌的工业设计,弄套碳纤维的外壳。相信不少宣传片公司应该会采购。
桃子-HanX 发表于 2017-11-8 10:22
我能想象到一些未来的应用——摄影师专注于画面构图,让机器人负责避障、运动、镜头稳定等等,就像3D游戏 ...
影视器材是一个独立的区块,在这里资本并不好使,资本市场也看不上这块,规模庞大反而是劣势。机器人需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去辛勤耕耘这块市场,即使是阿里还是腾讯摆在面前影能依然有信心,这个事不是有钱有技术就能干的,干了是要赚钱的,现在不赚以后也要赚。我们今天能拿出demo是因为我们已经辛勤耕耘了两年,两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创业公司从生到死,也就是我们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还有就是相机的电子稳定和控制,没有比影能更理解深刻的了,其它品牌做了几年还是不尽人意,其实是基础工程没有做好。我们也是在基础很坚实的情况下才往上迈一步的,也可以说是从稳定器延伸出来的,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做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