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791930 发表于 2017-2-15 19:40

请教下关于人物拍摄中镜头焦段选择和景别之间的联系

   RT               特特特别想请教一下论坛里的摄影技术咖们这个问题。
   比如说,用来拍摄一组人物的近景或者中景甚至全景,在28mm、50mm、35mm、85mm跟135mm不同焦段镜头的选取上都有啥区别跟考究啊?或者说同景别不同焦段都传达了什么不一样的画面信息呢? 另外,在人物拍摄中镜头焦段选择和景别之间是否有什么相关之处呢?





孤独侠客 发表于 2017-2-15 22:52

这要看你的剧情氛围吧
看你要表达需求了,这没有规定吧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07:47

135是头和肩部比例,50是半身,全身是广角,为什么一般不用50来拍面部,因为拍出来的头部特写还是很奇怪,尤其在额头和耳朵的位置过渡不够立体,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女明星都疯狂的瘦脸削脸,因为超过50拍面部就会显得脸特宽。照片是可以用50在面部的,35都可以~~~但是视频用50给面部除非你想表现的另类一点,正常对话还是要用135。。。
如果既想展示面部又想尽量展示后面背景,可以用35,而且使用三分法也最好不要太靠边,中间偏一点即可,但是不要再低于35,不然就又会被广角拉宽~~~
135的话,三分法就可以放在正三分之一的位置

吾度视觉 发表于 2017-2-16 08:41

看空间,室内空间不够就用50,空间够大就用85或135,广角最好不要大过35,拍电影很少见到超广角的。

小K老师 发表于 2017-2-16 08:48

我不算特别专业,一般半身用50,肩和头特写用85,室内或者带点景用35^19^,还有一支135很少用到。

1021791930 发表于 2017-2-16 10:10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07:47
135是头和肩部比例,50是半身,全身是广角,为什么一般不用50来拍面部,因为拍出来的头部特写还是很奇怪, ...

谢谢,学习了^28^,你这里说的50mm拍人像面部造成的譬如额头到耳朵位置过渡不够立体是因为50mm焦段透视关系造成的吗,还是镜头的畸变效应带来的过渡不够自然? 不过话说现在蔡司连广角镜头都几乎可以做到接近零畸变。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16 10:44

镜头和透视没有关系。看我的贴子,学懂透视是什么。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脸有那么多区别,根本就没有教条也不要教条。不同人,额头宽度 耳朵大小都有差别,具体去分析解决。http://172528.xiaoyun.com/m/post/57511?isHideTitle=0&from=apph5

小苏 发表于 2017-2-16 17:14

透视和镜头没有半点关系。透视关系只和物距有关(这是达芬奇那个年代就已经确定的物理理论)。通常是选定透视关系就相当于选定了焦距。透视关系一旦确定机位就确定。机位确定视角宽度就确定。自然焦距就确定(有时候考虑到景深会有另外考虑)。大众对镜头虚化和画幅的对应关系认识也是完全错误的。根本没有“全幅比c幅虚化更大”这种理论。画幅不同只是视角宽度不同。肉眼几乎无法分辨个中差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看国内平面摄影类书籍。不要看国内平面摄影书籍。不要看国内平面摄影书籍。平面摄影教材就是电影摄影教材的屌丝版。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17:21

1021791930 发表于 2017-2-16 10:10
谢谢,学习了,你这里说的50mm拍人像面部造成的譬如额头到耳朵位置过渡不够立体是因为50mm焦段透视关 ...

就是侧面,拍不到,越长焦,侧面就越拍得多,过渡也越圆润,感觉立体,而且不单单是面部,肩部过渡也会立体,50的肩部给人的感觉就宛如枯瘦耸肩的感觉,因为侧面过渡不好,而135的肩部就是自然圆滑的,能拍到肩部的横截面。
因为半身和面部特写都是突出人,所以要以修饰人为主,自然要把人拍得立体一点,和背景区分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背景散焦,半身,面部特写,肯定也要散焦更多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16 17:31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侧面,拍不到,越长焦,侧面就越拍得多,过渡也越圆润,感觉立体,而且不单单是面部,肩部过渡也会立 ...

调整透视,其实也可以调整画面里不同物体的位置。。。那可调的就复杂了,摄影师和美术师的技术很多就在这了,额头到耳朵的透视差别不大,也可以转脸的角度,让额头和耳朵相对机位的距离拉远点调整。

各自微妙的距离调整,让画面美观和符合内容的调性,这就是摄影的艺术啊~~~

上帝之猪 发表于 2017-2-16 17:50

小苏 发表于 2017-2-16 17:14
透视和镜头没有半点关系。透视关系只和物距有关(这是达芬奇那个年代就已经确定的物理理论)。通常是选定透 ...

受教!!!
我一直都在想一个事情,镜头焦距都是以135的相机胶片为基准来标定的,而目前数字摄影机大多都是S35,非全幅,但我从没听说电影镜头有等效焦距的问题。是不是因为电影镜头本身的像场比较小,也就不存在等效焦距的问题?望赐教!

小苏 发表于 2017-2-16 18:27

上帝之猪 发表于 2017-2-16 1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教!!!
我一直都在想一个事情,镜头焦距都是以135的相机胶片为基准来标定的,而目前数字摄影机大多 ...

从来没有等效焦距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不严谨 应该叫等效视角 相对135画幅你用的画幅等效135为多少焦距效果 也就是说你用s35装全副镜头35mm等效视角差不多全副镜头视角的50mm 然而这都是用全副为参照物来说的 如果以s35为参照物那就变成了全副等效s35为50这样了

1021791930 发表于 2017-2-16 18:38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17:21
就是侧面,拍不到,越长焦,侧面就越拍得多,过渡也越圆润,感觉立体,而且不单单是面部,肩部过渡也会立 ...

你似乎忽视了灯光在人像构图中的利用

son-yota 发表于 2017-2-16 19:51

1021791930 发表于 2017-2-16 18:38
你似乎忽视了灯光在人像构图中的利用

只谈镜头特质,其他因素不谈,不然人脸还有胖瘦长短,秃头长发~~~要讨论的多了
个人认为还是135mm的人更立体,而且这个不是只针对人,任何物体都是这样~~~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16 20:31

本帖最后由 xierui117 于 2017-2-16 20:36 编辑

上帝之猪 发表于 2017-2-16 17:50
受教!!!
我一直都在想一个事情,镜头焦距都是以135的相机胶片为基准来标定的,而目前数字摄影机大多 ...
错。焦距就是焦距(和什么相机什么胶片没有半毛钱关系)。焦距,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不管什么机器,用28mm焦距的镜头,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就是28mm。


大王逼我去巡山 发表于 2017-2-19 00:24

焦段取决于你想要的景深关系和拍摄的空间大小。广角镜头的应用除外

数字音频 发表于 2017-5-15 18:53

还是这类的技术讨论帖有看头。

导演很任性 发表于 2017-5-15 21:26

数字音频 发表于 2017-5-15 18:53
还是这类的技术讨论帖有看头。

挺简单的问题,搞得这么复杂,有点累^22^......我很简单,多机多镜头实验,就靠现场看....现场直觉.GH4的优势.
顶多用APP计算一下景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下关于人物拍摄中镜头焦段选择和景别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