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略影视 发表于 2016-11-18 13:06

问一个看似白痴的问题,关于画面比例的

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电影的画幅比例都是2.35:1的宽窄画幅,有少部分是16:9
那为什么摄影机没有设计这种画幅比例,而全是16:9呢?
还多了一道裁切画面的工序,这是为什么捏?

Wang 发表于 2016-11-18 13:24

因为像2.35:1这样的宽荧幕画幅是通过Anamorphic lens在胶片上变形呈现的,但是由于此类镜头造价很高,而且随着高清画幅比的普及,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电影感,在16:9的画面上加上黑条形成2.35:1这一类的画面。不过这种后期的方式,和光比变形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简单区分的标准是看Bokah的形状,后期做的bokah多是圆形,而通过Anamorphic lens在4:3画幅上拍摄,再转为2:35:1的bokah大多是长条椭圆形,另外还会非常容易形成横线型lens flare.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2016-11-18 13:27

严格来讲,现在的都是2.39:1
是N年前胶片时代的产物,当时用2X变形镜头配合s35画幅1.19:1胶片门拍摄,后期放映的时候还原出来就是2.39:1。2.35:1是1970年代之前的规格,之后都是2.39:1,转到HDTV上多为2.40:1。

也就是说真正的2.39:1不是裁剪出来的,而是扩宽出来的

另外,也有2格s35底片拍摄后裁剪的。这种以前都是出于节约成本考虑,现在也有不少类似情况,比如有把70mm 4:3 imax底片裁剪到2.39:1的。

用16:9传感器拍摄裁剪到2.39:1更多的只是为了cinematic look而做的。也有的导演不喜欢裁剪,就会像变形金刚4那样,镜头一切,画面长宽比也跟着变了的情况。

叶、漂泊 发表于 2016-11-18 14:04

其实都是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最早的电影还有无声的,黑白的。电影技术一直在革新,2.35,24帧也终将会被打破。没有必要去纠结为什么,时代在进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

LUZIDE 发表于 2016-11-18 14:18

2.39的电影感主要是取决于镜头,而不是画幅比例,所以没有所谓宽幅的cmos。
所以即便是上下裁切后的遮幅宽银幕,看着也不完全像是宽幅的感觉。
还有就是2X镜头的视角在数据上可以跟球面镜头换算,但是像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像中画幅的50MM跟全画幅的28MM的画幅接近,但是透视感是不一样的。所以2.39:1的cmos吃力不讨好。
至于为什裁切宽银幕常见,是因为便宜容易得到。

精略影视 发表于 2016-11-19 00:12

呵呵,感谢楼上几位回帖,但其实我还是没看懂。我其实想问的是,为什么器材厂家不在机器上预置出宽比的拍摄格式呢?

落叶知秋 发表于 2016-11-20 22:48

长知识了^09^

eplusvision 发表于 2016-11-20 23:09

精略影视 发表于 2016-11-19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感谢楼上几位回帖,但其实我还是没看懂。我其实想问的是,为什么器材厂家不在机器上预置出宽比的拍摄 ...

因为便宜的机器拍不了电影;拍电影机器的就直接用变形宽荧幕镜头,也不需要预置这比例。这样解释清楚了吧……

精略影视 发表于 2016-11-21 05:33

eplusvision 发表于 2016-11-20 23:09
因为便宜的机器拍不了电影&# ...

拍电影机器的就直接用变形宽荧幕镜头……好的好的,那记录媒体的比例呢,直接就是宽窄画幅,还是仍然是16: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一个看似白痴的问题,关于画面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