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精髓:穿婚纱在猪肉档
微电影的精髓:穿婚纱在猪肉档微电影会拍的人太多,但精品微电影实在太少。
其实人人都有审美能力,谁的歌唱得好,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画画得好,谁的电影拍得好得好等等,基本上一目了然。
但是,自己来唱,自己来写,自己来画,自己来拍却是先天不足,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我们知道,艺本同源,写作的峰回路转,图画的渲染留白,音乐的抑扬顿挫,其实都是相通的。
微电影也就是讲故事:平铺直叙则太无技巧;强加特效则无病呻吟;刻意模仿则寡味淡然;粗制滥造则不忍直视。
当然,拍个做菜的,拍得好也不错;拍个旅行记录片也可以;拍个教程也OK,但这跟拍照片的糖水片差不多,拿个傻瓜机去瑞士拍风景同样漂亮,但是画面再美也无法制造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动。
人性特点就是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反差愈大,造成的心理波动也就愈大:突然中了个大奖,喜疯;情人间来个惊喜,一阵狂吻。微电影求的就是大对比大反差,制造悬念吸引观众:
1、电影名称和内容的大对比大反差;
2、人物和场景的大对比大反差;
3、观众心理的大对比大反差。
先吊起好奇心,铺垫足够悬念,且观众自己能找到答案,这不就是标题所说:穿婚纱在猪肉档啦!
推荐这个微电影:姚婷婷//特殊交易//,对照本文,看中了几条,这才是中国电影的中国梦啊。 http://v.pps.tv/play_35OIW4.html 写的很有道理啊!
人们都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习以为常了
一个乞丐跪着乞讨,孩子的妈妈抱孩子,小贩在吆喝
这些东西人们都不会在意了
如果是一个医生在摆摊叫卖,可能会引起好奇。
这就是反常的效果,微电影,要更加反常 对比加大!
楼主说的有道理! 这个片子真的很好看. 全片看完挺感动。 剑舞百川 发表于 2014-12-21 16:08
http://v.pps.tv/play_35OIW4.html
嗯,故事很好 本帖最后由 剑舞百川 于 2014-12-21 19:46 编辑
//特殊交易//足够的对比反差营造丰富的戏剧效果:
1、找小姐的却是小孩;
2、妈妈却是假妈妈;
3、抛子坏妈妈却是孩子眼中的好妈妈;
4、单亲孩子的好成绩和富家孩子的差成绩;
5、夜场女和家长同坐课室;
6、道貌岸然的家长另一面是风花雪月;7、以为孩子不知内情其实知道;
8、锱铢必较却还小孩钱;
等等,真心值得学习。
这不叫电影的精髓,叫做营销。就这个片子,还电影中国梦呢,中国电影就废了。常规电影的精髓是逼真,感觉像真的。这个片子很假很作。你对比看看《宅男电台》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多评价~ xierui117 发表于 2014-12-21 23:08
这不叫电影的精髓,叫做营销。就这个片子,还电影中国梦呢,中国电影就废了。常规电影的精髓是逼真,感觉像 ...
同意xierui说的,对比造就的是吸引眼球的戏剧效果,这是抓住观众情绪的重要手段。但是吸引完眼球之后能不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让观众去思考才是衡量影片好坏的一个因素。反观日本的片子很多很多实际上都是阐述着一些很平淡的事情,但是就是能从平淡中引出思考,这还是中国电影需要学习的地方。 当然楼主说的很多东西也是有道理的,希望电影不会像摄影一样,被拉底门槛之后整体的素质就降低了 谢谢各位的提点。想起我学过几年萨克斯,吹流行乐都爱听,爵士乐则受众小,但爵士乐对乐理的要求却更加高。
对于//特殊交易//和//宅男电台//,感觉就象流行乐和爵士乐,一如楼上说的,外行听旋律是否优美,内行听和弦连接、音阶运用吧。 http://www.iqiyi.com/w_19rsgocodp.html
本坛三七短片汇,也算是“穿婚纱在猪肉档”写照了(还有获奖作品“白夜”更是如此):
1、妓女却是便衣;
2、自杀者被认为是毒贩;
3、无辜者被抓,真犯逍遥法外;
4、两基友估计也吓破胆。
等等,很精彩。 ^23^看完了,拍得真不错,支持一下。 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
微电影入门者要学习!!!!!!!!!! 楼主说的很对,不过这些都是技巧。写作有写作的技巧,绘画有绘画的技巧,同样写剧本拍电影也有相应的技巧。技巧运用的娴熟了看上去就专业了。但本质的内在不是运用技巧能表达的。就如同清明上河图我们评价它的价值很少提到里面的各种绘画技巧,多是提及反应的内容多么的逼真。再如一首歌曲,之所以感动我们也不可能归功于演唱或者创作的技巧。这个片子其实很公式化,作者把自己臆想的内容强加给观众缺少了真实感。相比较贾樟柯也同样把真是的世界夸张甚至戏剧的展现给你,但观众却不易察觉。我们还是缺少了最真最近的东西,总是以为艺术就是高于生活要提炼,结果提炼出来的远远脱离了生活。有时能真正平实的把生活展现出来就已经不错了。大多数电影都有这样的情节,敌人已经被制服,完全可以一枪了结,但主人公非要没完没了的唠叨结果大逆转坏人再一次逃脱。这就是典型的技巧,这样的技巧多了观众反而喜欢杰森斯坦森式的干净利落制服了之后敌人只能说道等等等等,主人公已经开枪了。 所谓“微电影”说白了就是“穷人电影”,想搞出名堂只能走文艺,纪实的路子,毕竟请不起专业演员,没有像样的美术和灯光,租不起,也搭不起精致的景,靠1毛钱特效,想跟商业片比“好看”基本是不可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