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老镜头工艺问题 严重漩涡焦让你一次看过够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9 13:06 编辑今天作为一种特殊效果来看待无可厚非,炒作成价格狂升有些可笑,“漩涡散景”是当年镜头工艺问题,是像差,这些老镜头第一,就不是为了数码摄影设计的,那会儿黑白胶片还是主流呢,色彩和成像,和数码机器非常不匹配。
其次,手工画图设计出来的镜头,和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镜头,无论畸变、色彩、分辨率、焦外.镀膜发霉 或者是镀膜 脱胶,....等等,差距都是很可怕的,由于年代久远或保管不当等原因,镜头起雾现象并不罕见。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内部镜片镀膜氧化造成,更麻烦的则可能是镜片组脱胶。不管当年多牛逼,拿到今天,从画质上讲都是^31^。
要说没事了拿来玩玩,是一种感觉,或者流行的老罗说的“情怀”,这是可以的。但要说他有多牛,那就是纯扯淡了。现代镜头可以拍出老镜头的感觉,但老镜头打死也做不到现代镜头的感觉。迷信老镜头,要么是不懂跟着瞎吹,要么是炒作。去查查那些老电影镜头的分辨率有多少线对.从前老镜头是很不值钱的。过去没人要的镜头,现在却有很多人在疯炒。当年APO-Lanthar卖到万把元就顶到头了,而现在50000元也拿不下。
我不同意贵的镜头就一定好,特别是过去的老镜头,价钱贵却并不见得好。比如,非球面镜片,早期需要靠手工研磨,效率和产量都很低,所以早期含非球面镜片的镜头当然是天价。现在靠胶合非球面薄膜和压铸非球面技术,非球面镜片的质量已经非常高了,其精度完全能够和过去手工研磨的一样,但成本却大大降低了。还有低色散的镧系玻璃等,过去全世界一年只能生产几十千克,而现在你要多少人家就能给你生产多少。特殊色散、特殊折射率的玻璃主要在1985年到1995年前后得到广泛普及,镜头的生产成本从那时起也从而大大降低了。
总之,我们不能单单以过去的镜头特别贵,就一定认为当时能够做到精工细作,从而认为老镜头光学质量就是比现在的镜头好;同时我们也不能认为,现在的镜头便宜,就肯定是粗制滥造的结果,质量就肯定不如过去。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科技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艺简化了,成本自然降低了,而镜头的光学素质也理应随之提高了。喜欢老镜头的人年龄都偏大,他们往往有怀旧心理,而年轻人一般喜欢新镜头。
从收藏的角度,除了自然损耗之外,藏家买到宝贝后一般不会卖掉的,有人说收藏镜头能增值,赚钱,这是不对的。比如,一款1900年代的普罗塔460mm镜头,前几天卖到4600美元。相比它在1900年的136美元的卖价,可谓增值了,但是在1900年,136美元可以买到一套房子,现在4600美元能买到什么呢?别说一套房子,恐怕连一张象样的桌子也买不到了。所以说,从升值的角度投入相机和镜头收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也有人不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好与坏。比如19世纪发明的匹兹伐(Petzval)镜头,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球差、色差都没有校正,拍摄的照片就中间实,外圈都是虚的,但是有人就是喜欢这种镜头,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玩老镜头的人判断镜头好坏,就跟人吃饭的道理一样,有人喜欢辣,有人喜欢甜,有人喜欢清淡,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什么MTF曲线,什么分辨率数据等等,对喜欢老镜头的人没用,他们从来不看这些——所谓的味道,是到了某一个阶段的一种特殊感觉。
对于镜头来说,镀膜是否很重要?从开始阶段有了单层镀膜,到1970年代初期发明出多层镀膜,再到当今的数码优化镀膜,哪个阶段对于镜头的光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1930年代就有了镜头镀膜的概念,但是镜头镀膜真正应用是在二战之后。第一款变焦镜头在1933年世界博览会就有了,但是多年以后也没有见到第二个变焦镜头,而且第一款变焦镜头从来就没有进入商业开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镀膜。大家都知道,1块玻璃有2个空气接触面,如果没有镀膜总共会损失9%的光线;要是有5块玻璃,加在一起损失的光线就会接近60%,只有约40%的光线进去了,其余的要么是杂光,要么就反射出去了。试想一下,变焦镜头通常都有十几个镜片,如果这种镜头没有镀膜,别说逆光拍摄了,即便是顺光下拍摄的影像都会是灰灰的。
http://www.tudou.com/v/8qC8-VGvHnM/&rpid=46527405&resourceId=46527405_04_05_99/v.swf
暗角问题
有些电影头旋是因为像场不够,像场够的镜头转才叫爽.
其實為老鏡頭設計缺陷,買二戰以前都有,镜头的缺陷,早期的镜头口径蚀尤其明显,出现漩涡散景的可能性非常高
非常强烈的漩涡
那旋啊漩的一塌糊涂
催眠漩涡
天旋地转 转 转转 看这就晕
伴随着2K4K 6K 8K 的逐步普及, 某宝那些炒作老破烂镜头的只有抱着那些陈年老货,年复一年,等待春天.有了打火机 谁还去用火柴, 有了MP3 谁会用单放机听磁带.社会在进步,怀旧是可以的,但是思想不能落后.
即便镜片少,没有镀膜也是不行的。在逆光下拍摄.逆光拍摄肯定灰灰的。镀膜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镀膜有很多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利用镀膜校正颜色。镀膜应用之前,需要用不同材质的光学玻璃来校正颜色,现在则利用镀膜替代光学玻璃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了。
镀膜可以平衡不同光线的透过率,因为不同的光学玻璃都轻微吸收某种光线,因而带某种颜色。从前,镀膜的作用一个是减少杂光,提高透光率,二是镀膜要考虑色彩还原,平衡各种色彩。不过,现在数码影像时代则基本不依靠镀膜来平衡色彩了,因为有了更有效的手段,这就是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还原影像层次的能力为锐度,还原影像细节的能力为分辨率。镀膜增加了透光率,不仅能改善影像的反差,也能增加细节再现能力。
新型现代镜头更加适合感光元件这种新的受体形式,所以当使用数码相机时,现代头相比传统头更有优势。
http://107cine.qiniudn.com/20141218/1418905004_29098.jpg
http://107cine.qiniudn.com/20141218/1418904983_80394.jpg
http://107cine.qiniudn.com/20141218/1418904962_89902.jpg
这是漩涡还是 坑 ,自行分辨
“从画质上讲都是渣”。.....这句话很不严谨,以后少说为妙。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25 22:57 编辑
xinxin0413 发表于 2014-12-18 15:50
“从画质上讲都是渣”。.....这句话很不严谨,以后少说为妙。
转来的, 感谢提醒
http://www.filmaker.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064&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185
镜头的选择 还是可以参考 七爷的blue7《一个人的战斗》论坛版
2:光圈扩大1又2/3档。
夜景救星!默认的ISO800等效变成2000,要多爽有多爽!
因为支持电子光圈,EF的电子变焦头全面复活。24-70 f2.8这颗镜头瞬间从2.8变成1.6的超大光圈变焦头,等效40-112mm,简直是纪录片神器啊。。。。。。
虽然价格4800,比半价的BMPCC还贵,但是相对于全换43MFT卡口镜头或者寻找大光圈S16mm电影镜头这两条路来说,俨然是最佳性价比的选择。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一个。
既然是一个人的战斗,那么,我所有的装备只能一个人带过去,所以,设备的精选是必须了。
镜头:松下7-14mm、佳能24-70 F2.8一代、佳能70-200 IS F2.8、佳能100 macro微距镜头、适马12-24 f4.5-5.6。
没什么不严谨,确实渣 大王逼我去巡山 发表于 2014-12-18 16:51
没什么不严谨,确实渣
有很多用户深受其害, 老镜头里面 起雾霾. 这是藐视Petzval吗?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8 19:00 编辑
duyuwen88 发表于 2014-12-18 18:49
这是藐视Petzval吗?
没有这样的意思.老弟. 请理性看待问题. 如果是试验的作品,可以一试。。。 skyeykyz 发表于 2014-12-18 19:48
如果是试验的作品,可以一试。。。
欢迎尝试投放。
非球面是镜头时代的一个分界点。 我的泽尼特58mm 经典定焦镜头收藏版螺旋焦外,,,,有时候流行圆的 有时候流行带棱角的有时候流行螺旋的
朱子可乐 发表于 2014-12-18 22:03
我的泽尼特58mm 经典定焦镜头收藏版螺旋焦外,,,,有时候流行圆的 有时候流行带棱角的有时候流行螺旋的
...
有无 效果图, 旋转一下 群众的眼 外 圈 老镜头本来就比不了现在镜头,我一直都这样说没人信呗!都觉得老镜头很牛b^13^,看了很多香港近代的电影都是2000年之后,画面成像比不了单反效果特别是边缘的畸变和锐度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4-12-18 22:50
老镜头本来就比不了现在镜头,我一直都这样说没人信呗!都觉得老镜头很牛b,看了很多香港近代的电影都是2 ...
此话有理 是一篇讲道理的好文章。值得一读。 我也来扯淡一回,《舌尖上的老镜头》哈哈!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gzODAwMzYw/v.swf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9 15:00 编辑
梦罗浮 发表于 2014-12-19 00:42
我也来扯淡一回,《舌尖上的老镜头》哈哈!
又放这个视频来了。 个人口味问题哈. 老镜头 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保存好的还是可以.
加铅玻璃,为了环保。主要是生产人员不受铅污染,加铅玻璃后来就没了。这个怎么没说呢? xinxin0413 发表于 2014-12-18 15:50
“从画质上讲都是渣”。.....这句话很不严谨,以后少说为妙。
渣就是渣^13^还什么不严谨,难道还有光学上的优势不成^16^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9 12:36 编辑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4-12-19 12:10
渣就是渣还什么不严谨,难道还有光学上的优势不成
^24^
请看这些 丧心病狂的行为
比新镜头还贵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9 15:09 编辑
太多炒家在 炒镜头。不交流只卖东西。
点开 视频 出现的用户居然是
晒晒 淘宝用户
对不起我是警察
本帖最后由 天才与白痴 于 2014-12-19 15:19 编辑
....
还有谁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12-19 15:02
太多炒家在 炒镜头。不交流只卖东西。
你胆子比我大!我一直没敢识破!^09^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12-19 12:33
请看这些 丧心病狂的行为
这个其实和玩网游差不多,很多装备攻击力或者魔法力并不高,但比较少所以被一些人炒得价格比较高而已!充其量算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12-19 15:02
太多炒家在 炒镜头。不交流只卖东西。
以前用老镜头拍出来的电影就是画面中心还算看得清,边缘成旋涡散焦,所以这也算是一种电影画面感,现在的单反镜头确实拍不出来这种效果!人家也没乱盖,确实是电影感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4-12-19 22:38
以前用老镜头拍出来的电影就是画面中心还算看得清,边缘成旋涡散焦,所以这也算是一种电影画面感,现在的单 ...
就啊, 忽悠新手还可以,电影重点靠 灯光调色 光影表现才是重点,还要靠多方面的,配色 构图 剧本 优质的音乐配音等.....多方面技术结合的结晶,怎么可能靠一个镜头就把电影表达了。完全是忽悠.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12-19 22:49
就啊, 忽悠新手还可以,电影重点靠 灯光调色 光影表现才是重点,还要靠多方面的,配色 构图 剧本 优 ...
而且是大忽悠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4-12-19 22:38
以前用老镜头拍出来的电影就是画面中心还算看得清,边缘成旋涡散焦,所以这也算是一种电影画面感,现在的单 ...
看看 这些 入手的买家。 用后的感受吧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12-19 22:54
看看 这些 入手的买家。 用后的感受吧
我没得买!我哪点会这么憨去买这些垃圾镜头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4-12-19 23:00
我没得买!我哪点会这么憨去买这些垃圾镜头
借你这贴子转到我空间谢谢!让我身边的人也学习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