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5 12:27

星云5200拍摄摩托骑士


每年的这两个月,都是各个电视频道的推广季,我们也不例外,整个集团到10月底会召开一个大型客户会,在推广会上大家各显神通,频道推介视频尤其是开场的形象片都是每年的重点项目。
今年我们单位的推广主题定位为“风驰电掣2015”,主持人以“摩托护卫车队”的姿态惊艳亮相。栏目主持人身着专业摩托车手服装,以时尚的形象向广告客户展示频道的年轻时尚的形象。这条摩托竞速的开场概念片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电视包装人员的身上。

      

因为主持人的时间安排的问题,拍摄只有一天的时间,为了加快进度,我们计划用两位摄像同步拍摄静态的pose和各种动态镜头,拍摄地点就选在了比较空旷的江边道路。


因为拍摄时间紧,设备限制大(用的是5d2),使用摇臂和轨道不太现实,这个时候我们想到了三轴稳定器。
自从去年的NAB上movi横空出世之后,就一直对三轴稳定器很感兴趣,但是偏高的价格还是阻碍了这个设备的应用,一直到上个月我们都没有使用三轴稳定器的经验,身边也没有人拥有这个设备,通过论坛,我联系到了星云,厂家慷慨答应免费寄一台5200给我们试用。



星云的包装非常好,很坚固也便于携带,我们收到设备是在拍摄前一天,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测试时间了,通过微信联系了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参数设置后,第2天我们就匆匆开始了拍摄。
应该说星云5200的重量比预想的要轻很多,但一整天拍摄下来摄像的体力透支还是很厉害,这个时候配套的背心还是比较有用的。尤其是当我们在一辆小货的上进行跟拍的时候,那个车辆的颠簸简直像大海里的船只一样,基本上能做到不摔下车已经万幸了,星云的避震效果在跟车拍摄上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惜我们没有变焦设备和无线监看,所以遥控器在拍摄中没能使用,能抓拍的景别受到很大的限制。

以下是成片链接,和招商会上播放的版本略有差异,这个版本主要是为了展现三轴稳定器的效果。另外因为片子的节奏比较快,有些镜头我在剪辑的时候打断掉了,为了更好的体现三轴稳定器的原生效果,我另外剪辑了一段较完整的三轴稳定器拍摄的素材,没有做增稳和调色,只是给大家参考下我们首次使用这个设备拍摄的真实效果。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5MzYyMzI4.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5MzYzNjcy.html

通过星云5200的初次使用,我感觉到三轴稳定器对于快节奏的拍摄还是很有帮助的,节省了轨道铺设的时间,也能模仿一些小摇臂的效果,遗憾的是拍摄时间实在太紧张,很多预想的接力镜头都未能实现。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3:14

教育台的啊^24^ 告诉你:还是星云4000+bmpcc好用,手持无压力,携带更方便,画质更牛叉……^13^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5 13:25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3:14
教育台的啊 告诉你:还是星云4000+bmpcc好用,手持无压力,携带更方便,画质更牛叉……

快节奏的活确实需要便携的设备,可惜我们用的是5d2,上不了小的那种稳定器。如果单手持的承重能兼容5d2重量的话就好了。

fxytj 发表于 2014-11-5 13:33

码。回家看一下

旅途 发表于 2014-11-5 15:10

^24^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7:02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5 13:25
快节奏的活确实需要便携的设备,可惜我们用的是5d2,上不了小的那种稳定器。如果单手持的承重能兼容5d2重 ...

你们后来买了吗?我看到卫视奔跑吧也在用。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5 17:22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7:02
你们后来买了吗?我看到卫视奔跑吧也在用。

单位要采购设备是要走非常复杂的流程,三轴稳定器我们也就是头一次用

P-47 发表于 2014-11-5 19:28

拍的真不错,初次试手已经很好了。
1'06"-1'23"这个镜头陀螺失稳,所以水平就歪了,这是单传感器云台的通病,只能尽量避免在大俯仰的情况下横摇。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9:29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5 17:22
单位要采购设备是要走非常复杂的流程,三轴稳定器我们也就是头一次用

招标采购。所以我自己买了玩。一个微单云台改的手持,又买了一个4000。现在有两个小斯,两个三轴了。啥时候出掉两个^17^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9:31

P-47 发表于 2014-11-5 19:28
拍的真不错,初次试手已经很好了。
1'06"-1'23"这个镜头陀螺失稳,所以水平就歪了,这是单传感器云台的通 ...

32位是不是会好点?

P-47 发表于 2014-11-6 01:24

chary 发表于 2014-11-5 19:31
32位是不是会好点?
那是必然的。不是好一点,32位双传感器几乎不会有倾斜的。
8位板水平校正后,在水平视角附近,俯仰角度不大的话,怎么转都没事,但当俯仰角过大时,大幅度横摇便会发生水平倾斜。这个现象很好判断,当转到90度时,倾斜最大,转到180度时,又恢复水平,270度时再次向相反方向倾斜至最大。
调整陀螺仪感度可以有改善,但不能彻底消除。

windboyz 发表于 2014-11-6 04:43

P-47 发表于 2014-11-6 01:24
那是必然的。不是好一点,32位双传感器几乎不会有倾斜的。
8位板水平校正后,在水平视角附近,俯仰角度 ...

请不要用您有限的电路知识和经验水平去误导大众,并且不断的诋毁星云,无中生有的制造是非。

您所说的都是一般云台,特别是劣质云台和DIY云台群遇到的通病,在他们的设计水平和生产工艺上没办法解决,并且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也是不能通过传感器校正,和您之前所大力倡导的六面校正来解决,就像您现在说的用32位双传感器来解决。用这种方式确实对低劣的云台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不是从根源解决的,是用间接方式弥补的。

就像一个人腿有病,非给他吃补脑的药,一兴奋忘了腿疼,但是腿还是有病。星云就是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了,从根源上解决。一个健康的人,你怎么试都没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选择星云是正确的,星云究竟强在那里?就是我们的产品不断进化,庞大的出货量,用户的反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专业用户用在认可和使用。

像你说的这个问题,你自己DIY,能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高了、深了 你都玩不了,就拿这个去误导大众,简直是误人子弟。

星云的现有产品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星云在这里说,就不怕有星云的用户,和23站全国巡展进行中,下一站昆明,大家可以亲自到场试用星云4000和5200,亲自验证星云会不会横滚偏移,这很容易判断,不管有仰角还是平转,横滚侧倾一眼就能看出来,跟后梁的夹角是否垂直来判断。

这种问题是很影响拍摄的,用户拿到一试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用户不能容忍,如果有这种现象,自然就会找星云退货和换货,星云就要耗费更多的成本甚至是亏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源解决。特别是在批产的情况下,每批都是上百套,更要从生产工艺上解决,让每一台星云都健健康康的。

至于这病根儿在哪,怎么解决的,属于商业秘密,也是星云领先的秘诀,不便公开。这些都是星云在产品上下的苦功,呕心沥血的不断进化产品得到的。所以才敢说,低劣云台做不到,DIY更是不可能,这是水平的问题。

windboyz 发表于 2014-11-6 06:09

下面从技术角度解释一下8位和32位,单传感器和双传感器的区别。

首先是处理器的体系不一样,8位使用ATMEL,更代表着经典和可靠,是优秀的8位单片机的楷模,大量应用于正在服役的航空航天领悟,如卫星 火箭 空间站。32位使用STM32 处理器,这是进来比较时髦的ARM处理器的低成本分支,说白了就是最便宜的32位ARM处理器,所以在升级8位处理器的领域清一色的使用STM32。比如同样是无刷云台项目的 EVVGC, STORM BCG 都使用的STM32 ,但这并不意味着32位就是好,上述两个项目的失败已经是最好的事实证明,所以关键是算法和软件,而不是8位 16位 32位。STM8STM16 STM32 都是NC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产品,STM32由于价格低廉被广泛采用,才让32位开始普及。32位的优势是寄存器位数32位,能有更多的数据吞吐,像视频处理这种事就需要高带宽、大吞吐。打个比方就是 8位的图像就是任天堂红白机,你想玩使命召唤就要32位,为了更流畅和更高画质,使命召唤就要跑在64位平台上。但这里32和64的差异,不是谁都能说清的,或者是细节上的。陀螺稳定器属于自动控制领域的运动控制 Motion Control ,这类应用用不着多高带宽和运算速度,处理每秒几十次的传感器响应,去控制几百Hz的电机运动,对于几十兆的一般8位处理器足以胜任。 32位的好处是提供更多的寄存器和端口资源,还有为以后上图形操作界面做准备,图形界面就要运算速度了,就像安卓的单核跟八核,屏幕分辨率和流畅程度不同,这个很容易理解,这是32位的优势。这是面向未来的应用,不是现在。

下面说算法和软件,陀螺稳定器最重要的就是传感器的姿态解算和电机控制。中间的桥梁是算法,姿态的解算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形成的经典算法,之前都是应用在惯性导航里,没错,就是导弹 火箭 的制导。例如,现在天朝依然渴望俄罗斯的SS400防空导弹,就是苏联时期的产物,也就是说三十多年前,这个理论就是完善的。就是需要小型化的传感器,这必须感谢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才有我们现在微小和可靠的三轴陀螺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都是一样的,传感器的数据输出,是I2C的8位总线,传输几K的数据量,即使是32位处理器,也是处理8位前端数据。那不如用8位直接处理,省了数据转换的过程。从算法上讲,8位和32位目前使用同一算法,效果没有区别。除非以后,处理算法复杂,建立庞大的数据模型,差异才有可能有体现。

下面再说单双传感器的问题,传感器都是一样的8位传感器,一个传感器是读取相对地面的绝对转角和加速度,两个传感器是可以把两个绝对量做比较,技术名词是 差动,也就是能得出一个相对数值,当然也包括绝对数值,这样就在相机的主传感器数据不可信的时候,拿框架的副传感器做辅助修正。 这就解释,双传感器在劣质云台上提升明显,因为主传感器的数据不可信,只能拿辅助的补。但是星云的主传感器,数据始终是可信的,没必要拿副传感器补。即使星云在手持云台上使用32位处理器,也依然使用一个传感器就够了。一个 两个...还是八个传感器,和处理器位数没有关系,是端口数量和方案设计决定的。

双传感器也有一个特别的用途,就是可以确定机头方向。如果飞控和云台是一个厂商,那么很容易从内部通话,让飞控的传感器和云台的传感器差动,来确定相对转角。如果没发利用飞控的传感器数据,那么第二个传感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来确定机头方向,仅此而已。这对手持云台没有意义,星云会在下一代航拍云台中使用双传感器,这样解释够清楚吗?

所以,技术的问题希望用技术的语言来沟通,请不要用笼统的“必然 好一点”这种笼统没有依据、缺乏理论和实践证实的话来误导大家。

P-47 发表于 2014-11-6 10:29

windboyz 发表于 2014-11-6 06:09
下面从技术角度解释一下8位和32位,单传感器和双传感器的区别。

首先是处理器的体系不一样,8位使用ATME ...

好吧,我不说话了,但我保留意见。
挡您财路了,对不起。
希望看到更多星云产品拍摄的优秀作品。

windboyz 发表于 2014-11-6 13:04

P-47 发表于 2014-11-6 10:29
好吧,我不说话了,但我保留意见。
挡您财路了,对不起。
希望看到更多星云产品拍摄的优秀作品。

感谢您对星云的支持,星云开放积极,广交朋友,用星云拍摄的优秀作品会越来越多,上周星云6000+双吊臂+F55+UP 已经开赴山东烟台海阳市,进入7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秧歌》剧组,该片的导演郭靖宇凭借《打狗棍》刚刚获得中美电影节的“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奖。





目前能承载F55的只有星云6000和Movi M15(M10不行)


为了支持到位,短时间调试好系统,确保剧组拍摄顺利,工程师专程为这套星云6000从深圳工厂飞到烟台海阳市的剧组,用实际行动兑现我们对星云6000的“钻石服务”。

星云自始至终都没有把盈利作为首要任务,用科技去服务影视行业,带来拍摄的变革,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就是星云的职责。商业的成功仅仅是我们对行业贡献的回报。没有回报,我们依然努力,比如当年发起单反拍摄的革命,就是不计回报的为行业做贡献。现在,让大家试用星云,让真正的拍摄者,破除门槛,能亲自感受陀螺稳定器对拍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再把这种感受分享出去,让更多的用户接受陀螺稳定器,就是星云对行业的推动。

星云很乐于探讨纯粹的技术,不是带有色眼镜那种,星云也不怕暴露产品的不足,因为我们积极的去改进产品,让产品趋于完美。

这次跟您探讨技术,可能语言上有磕绊,您不必在意,我本人先给您道个歉,多有冒犯,多多包涵^28^

“解铃还须系铃人” ,都在北京,我建议让星云的工程师,带着4000和5200亲自拜访您一趟,您亲自试试到底有没有横滚偏移的问题,您拍下录像,有倾斜,没倾斜,您都发出来。这样既能消除您的疑虑,也能消除大家的疑虑,星云是好是坏也让大家看个清楚^01^

我的电话 13301028976您可以跟我联系,也可以把您电话留站内信,我本人不在北京,我可以来安排。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0OTIxMzgw.html
这条星云4000视频供大家检测是否有横滚偏移,上来就是一个180的倒置,然后各种平转、俯拍、仰拍、跑动、转圈 都是长镜头,如果有横滚偏移,大家都能看到,各位明鉴。

最后,还要给楼主道个歉,给看本帖的大家道个歉,难得发这么养眼的视频给大家分享,让我长篇累牍的在这絮叨,抱歉、实在抱歉!^26^


liukaitc 发表于 2014-11-6 13:22

很不错呀。剪切的人功劳更大。剪切的不错。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11-6 16:07

其实我关注三轴稳定器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了,因为个人的兴趣,也因为平时没机会接触到好的设备,一个5d2硬是用了4年,平时要有用上新设备的机会我们都会很珍惜。
这次拍片实在是需要一个机动型的设备,刚好星云在搞试用,我就在论坛里申请了一下,厂家还是蛮支持的。其实我们也就这点小爱好,想趁自己还没有太老的时候玩一玩各种新武器。
星云5200说实在的也就用了这么一天,另外我们也不懂太多的技术,个人觉得相比而言还是比较轻便。稳定效果应该是和传统稳定器相当,但拍摄方式就灵活了许多。
在拍之前还有点小插曲,我们忘记了拿监视器和小监电池,耽误了一些拍摄时间,其实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设备的标配的。还有就是首次使用,机械调平我们不是很有把握,设备的电子调参对于我们这种技术盲来说还是复杂了点,最好有那种傻瓜式的一键标准模式可以用。

yirvana 发表于 2015-1-17 22:56

剪辑的水平很高!很喜欢!里面摩托的特技镜头是实拍的吗?不是素材吧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5-1-18 09:23

yirvana 发表于 2015-1-17 22:56
剪辑的水平很高!很喜欢!里面摩托的特技镜头是实拍的吗?不是素材吧

基本上是实拍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云5200拍摄摩托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