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 发表于 2014-8-14 23:16

利器评测之ARRI内置式吸入nd

本帖最后由 查漏补缺 于 2014-8-15 11:36 编辑

nd是所有摄影机必备的工具,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字时代,离开了nd镜片,我们的外景拍摄就会有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谈谈arri 1FM-1模块(这居然是个萌物的名字。。。起的太不走心了吧摔!)
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名字起的太不接地气还是其他原因,这个在我看来非常实用,非常靠谱,非常牛x的设备一直很少有人拥有。但根据我的观察,所有的摄影师只要用一次,就绝对会在之后所有使用alexa摄影机的时刻带上它(不是每次都用它都原因是因为它暂时不支持其他摄影机)有一种误区,只有alexa xt可以使用这个nd,其实并不是,普通型号的alexa只需要更换下卡口里面的一个小设计就可以了。

1)具有ir功能
    大家都知道nd分为普通nd和irnd两种。irnd最重要的功能,除了和一般nd一样的作用外,还可以过滤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但是由于数字摄影机感光原件材质的原因,它会被摄影机记录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外景人眼看到的画面颜色和监视器显示出的颜色存在很大不同。根据一个经验丰富人美歌甜的助理反应,曾经在太阳下面拍摄穿着黑衣服的演员,在监视器上看,演员身上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红色。这其实就是因为红外线的干扰。当然,这种干扰并不仅仅只有太阳中有,所有高温的强烈光源其实都有,所以它对画面造成的影响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当你需要避免这一危害时,你就需要一块irnd(或者是ir镜片)
    但是根据我的亲身实验,所有的ir都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严重偏色。为了不想引起ir镜片制造商对我的围攻,因此我就不上图了。颜色会发黄或者发绿,而且肉眼可见,非常严重。
   而这一款吸入式nd,因为它的全光谱设计,它完全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红外线,保证画面的清新,同时,它不产生任何偏色。

2)0偏色,完爆其他色片

之前有人发过ture nd的介绍,同时附加了其他很多nd的偏色测试。所以大多数的nd其实对于画面颜色都是有很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的,尤其是在叠加使用(比如同时使用nd 9+nd3时)这种偏色的严重性更是显露无疑。而这款nd,确实和ture nd一样,基本做到o偏色。至少是人眼无法察觉的偏色。

3)密度从0.3-2.4,更多选择更多欢笑
这款nd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从0.3-2.4,提供了8个档位~完全满足各种室外拍摄各种亮度下各种需要,以往nd1.2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叠加了,而拥有了2.4之后,完全避免了多次重复叠加色片的可能

4)吸入式设计,便捷高效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你需要手持,遮光斗不仅会增加重量,有时候更会挡住你需要的进光,而吸入式nd出现之后,外景时即便没有斗,你也可以使用nd,而且可以自行控制进光(我不想要进光的话,拿个黑卡纸叠一下就可以挡住了啊)

另外在更换镜头时,有时候定焦换变焦,就必须小斗换大斗,4x5.6色片换6x6大色片,接圈撑杆全换掉,耗时耗力。而吸入的话,无论定焦变焦,如果不需要遮光斗,更换镜头就可以简单解决,省去很多麻烦

在跟拍车上时,拿掉了大斗的摄影组更加轻便。跟拍车上控制没有在陆地上那么便捷,很有可能发生碰撞,撞碎镜片更是经常发生,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简单避免

如果大家有使用up 10,mp12,up 8r之类广角镜头的经历,就会发现这些镜头因为口径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有自己专属的小斗,这个小斗只有两个色片插口,也就是说只能同时使用2个色片。如果你需要nd同时需要一个效果镜片,如柔光,拉丝镜片之类。那么这个小斗会给你带来很大麻烦,你甚至只能贴一片再加斗,非常不安全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杂光进光。

最后,你再也不用把nd贴在镜头前面了。。。。。。也就再也不用强迫症的擦镜头前面的残留大力胶了。。。。。



最后的最后,附上它的样子。。。。它实在是。。。。长得太好看了。。。。。就像一块一块的眼影。。。。。。。美炸天。。

为了避免被说是托儿~~~我还是来说说它的缺点吧
1)听说很贵。。。。。
2)我已经问过了,不会出插片,原因是材料价格太高
3)大家可以从图片上看到,安装的时候,是拿那个小棒棒,插到圆片的小洞里,用磁力吸起来,然后塞进芒口里。。。。这个举动对于我来说没有压力,但是对于粗壮的汉子来说,需要小心~有点~~~张飞绣花
4)换色片时候需要摘下镜头(但你换镜头的频率肯定高过换色片啊)
5)我实在想不出了



希望大家都去试试,好东西不该被埋没!!!!!

4135541355 发表于 2014-8-15 00:52

-,-...
1、很贵...2、不支持其他机型...
默默地继续上大斗...

无梦中国 发表于 2014-8-15 01:00

“全光谱”的表述可能不太严谨,因为有IR截止,为“数码优化”或“半导体CMOS及人眼可见光谱高度匹配”可能贴切些。
当研究到光谱这级别时就涉及到厂商核心技术了。

dtimescwork 发表于 2014-8-15 09:03

最后一句话是来拉仇恨的吧?这个坛子里有多少人有机会用上这个啊

上帝之猪 发表于 2014-8-15 14:46

本帖最后由 上帝之猪 于 2014-8-15 15:54 编辑

即便没用过,但总算知道了有这么个东西,说不定就用得着。多谢!!!!
另外,请教楼主,有什么标志性的参数或者现象可以很直观的来判断,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用IR呢。毕竟,这东西能不用就不用为好。

无语的人 发表于 2014-8-16 01:52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源于不看说明书。


查漏补缺 发表于 2014-8-16 18:35

无语的人 发表于 2014-8-16 01:52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源于不看说明书。

good job~ my little spy......

qiu1293487u2 发表于 2014-8-20 09:26

说好的打广告呢。

朱子可乐 发表于 2014-8-20 23:32

曾经想过镜头后部 或者机器卡口设计一种用可调灰片的,虽然貌似有点低端,,以后也许某些镜头还有个灰片环在光圈环后面,,,我买的nd2-nd400的灰片才几十元一个

sd6683633 发表于 2014-8-21 12:18

老的ALEXA具体怎么弄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ARRI中国能改装么

LABINMEDIA 发表于 2014-8-22 13:09

也不是特别贵的 跟tiffen比还是便宜的^09^

Mr.Z 发表于 2014-8-22 16:30

又引起轰动了,以后发这些可以先科普一下我们吗?呵呵!让我们好接受客户的狂轰滥炸呀^09^

天才与白痴 发表于 2014-8-28 13:17

请上 使用前后 对比效果 好吗

吖卜 发表于 2014-8-30 20:02

之前测试过 跟施耐德、tiffen的IR ND相比,画面偏红,过滤的好像不彻底

hong1146 发表于 2015-3-4 11:46

好东西!

suka 发表于 2015-3-4 11:55

arri就是好啊就是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利器评测之ARRI内置式吸入nd